朗读、诵读,开启语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朗读和诵读经典古诗文,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和诵读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
  1.换位体验朗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文中的人物,体验他的情感,读出情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我的心绷的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见熄灭。我的心像刀绞—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我的处境与情感:对战友的关切、内心的焦急、热切的盼望等,在此基础上,把自己变成文中的“我”进行体会读。
  2.唤起生活体验朗读。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如《葡萄沟》一课,“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利用图片引发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秋天,葡萄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的,数也数不过来;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一颗颗的葡萄个大饱满、水分充足、晶莹剔透,让人看到就想摸一摸、就想尝一尝。有了这样的生活感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自然就有自己的理解侧重,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强调出了“一大串一大串的,借以表现出葡萄的多;有的同学强调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表现了葡萄的颜色多;有的同学强调了“五光十色”以表现葡萄的艳丽。在理解朗读中,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情,读出了自己学语文的趣。
  3.表情、动作朗读。做表情、动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喜爱的形式,游戏形式的朗读更容易使孩子读出感情,朗读时让孩子配上动作、表情,容易在孩子内心激起共鸣,就读出神韵了。
  二、反复诵读,提升学习兴趣与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所以反复诵读就成为自古以来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
  1.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了学习兴趣。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孩子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叶圣陶语)。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诵读经典古诗文提高了人文素养。诗呈现给学生的是五彩缤纷的诗的世界,而意则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事实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诵读好的孩子,表现出的是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内化、深化现象,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更和谐一些。面对浪费,学生会想起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对失败和挫折,学生又会想起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作花”。吟诵《游子吟》,学生学会爱父母尊长辈;吟诵《青青园中葵》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吟诵《抗日史诗》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等。融亲情、友情、爱国情于古诗文诵读中,让学生感受风云气,体验悲悯情……
  3.诵读经典古诗文提高了写作能力。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也在层层加深,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识字量、记忆力等都有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诵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的面广,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再次是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通过诵读,学生理解了文本,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文化的体认,开阔了视野,陶冶了心灵。这样轻松的学习学生怎么可能望而生畏呢?在这个层面的训练和实践中,可采取的诵读方式有很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个性化读、竞技性读等,以保证学生读的兴趣。
  再有,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教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要求。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诵读《语文课本》以及其他材料中的古诗文作品的习惯,以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样,学生的语感和学习兴趣才得以永久地巩固。
  总之,朗读和诵读,是开启学生走入语文学习之门的—把金钥匙,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流连忘返的魔力棒,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加深文化体认的加速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读开始。
其他文献
<正>互联信息、智能技术、供给侧改革……这一系列经济、科技领域的变革,带给我们一个不平静的商业社会。作为传统产业的汽车正从各个方面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断诞生出新
期刊
本文介绍了MCM的分类、用途和基板制作技术。并对组建MCM生产线所需的工艺设备作了简要论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语文课外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造成课外阅读无法向着系统性的方向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和家长开始重视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的帮助。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掌握除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汽奔腾X40搭载BOSCH第九代ABS/ESP系统,将一切突发状况防患于未然。车内的多功能方向盘,采用多功能操控设计,轻松便捷的操控音响系统,方向盘右侧配有定速巡航开关,使长途形式倍
我家养了一只金钱龟。  一天,我把它从鱼缸里抓出来玩,刚一放到地上,它便四处乱跑。我只得把它抓起来,哼,这小家伙,身体不大,倒挺能跑的嘛。我突然非常奇怪它为什么叫金钱龟呢?我抓着它跑去问爷爷,爷爷笑着说:“我国古代用的钱币是一种硬币,叫铜钱。金钱龟的贝壳像铜钱,所以取名叫金钱龟。”我仔细一看,这只金钱龟的贝壳是绿色的,上面真的有一圈圈圆形似的“硬币”。  这个小家伙会认人,如果有生人靠近它,它会趁
期刊
星期五晚上,爸爸和妈妈带我来到了河滨公园,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安装在蓝溪中,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五颜六色的灯光映照下,千万支水柱翩翩起舞,变幻莫测,淡红的、淡青的、淡绿色、金黄色——各种颜色交相辉映,真是瑰丽无比。喷泉形状也变化万千,一会儿像两道彩虹挂在半空中。喷泉落下的时候,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烟雾,有的像小豆子,飘落在我们身上,冰冰的,凉凉的,舒服极了,当我伸出手要抓住它时,它
四川省成都市华阳实验小学锦江分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强烈地刺激了孩子视听感受,提高孩子无意注意,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激情。但与此同时,也有老师片面地认为它是万能的法宝,用音频代替了孩子的朗读,用视频代替了孩子的想象,用它代替了板書。我们绝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滥用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呢?  一、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
小学生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通过对周围事物进行物理感知,然而周围事物均是由三维图形组成的,因此,人们常用对图形与空间的认知与掌握作为小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  一、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意义  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人们提出空间的概念,空间是任何一项发明创造所需的基本要素。因此,几何图形与数学其他教学内容相比,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索,并
日前,在2017道路运输车辆展上,字通再次引领公交智能化发展新风向,推出搭载智能网联系统智能公交——18米双源无轨电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已在上海71路公交线上实际运营。
介绍了在ST450PI网络晶体中间测试机设计过程中,电气控制部分遇到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其中包括:实现LED的动态刷新、利用单片机对大量LED的状态进行控制、在软件上实现LE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