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兴趣而习作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三个学段的写作目标中,都不约而同地把习作兴趣放在第一条,可见,培养习作兴趣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可是反观我们当下的习作课堂,习作教学功利性太强,学生往往“为教而写”“为考而写”,无法真正爱上写作。
  由此,笔者提出构建“为兴趣而习作”的儿童习作动力系统,弱化习作的功利性。通过创新习作内容、丰富习作过程、改革评价机制来构建儿童习作的动力系统,激发、养护、延续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课内习作变脸——突破习作无聊症
  课内习作是学生了解写作手法、历练写作实践的重要平台。可有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课内习作。从写作内容来看,一成不变的命题,再加上教师对选材、立意等的诸多限制,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表达。从指导方式看,教师从审题开始就步步为营,用填空式为学生搭好框架引导学生写作,写完后又多次讲评,让学生模仿修改,这样的习作虽然成品较精,但教师帮扶过多,使学生缺乏表达的动力。
  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动力,首先应从命题上做文章,打破束缚学生个性表达的条条框框,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享受自己智慧的快乐。
  1.花样命题——让学生一见钟情
  通过大量实践我们发现,要让课内习作命题既符合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定。无论命题方式如何活泼讨巧,课内习作必须体现课标理念和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定下最基本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能通顺地写两三句话;第二学段,能条理清楚地写一段话;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常见应用文。在检查、评价上也参照这一方向。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谱,收放自如。
  (2)选。在平时的课堂中,许多学生由于思路不够开阔,观察积累不够丰富,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此时教师可提供多种命题,给学生菜单式的服务。这样能开拓学生思路,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那种方式。如在人物习作时,教师提供命题菜单:仿照《刷子李》的命题方式,××大王,他(她),等等。
  (3)转。有些命题比较普通,但引导学生转换一下视角往往会写出新意,引发他们写作的动力。如同样是写人物——我的妈妈,教师引导学生转个角度想想,可以用什么来比作妈妈。有的学生将妈妈比作天使,有的学生将妈妈比作母鸡……这样的比喻既赋予人物全新的色彩,又让学生感觉到新奇。如一位学生写了《我的“魔女”妈妈》,妈妈有时是变出美味佳肴的厨房魔女,有时是勤俭持家的“Shopping”魔女,有时是治愈疼痛的护士魔女……本来赞美妈妈的普通文章,经过命题的转,角度新颖,妙趣横生。
  2.丰富过程——让学生有感而发
  我们发现,习作指导课的指导过程往往存在两种倾向,或放任自流,或亦步亦趋,导致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快,或习作缺乏真情实感。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出发,丰富习作指导的各种形式,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不吐不快。
  (1)亲自做一做。在习作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做一做”,能加深学生对写作内容的体验,使习作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做一做”可以放在整篇习作构思时,如描写一次活动;也可以放在某个技巧的专项打磨时,如在指导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时。这样做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对于如何抓住要点描写细致也更能心领神会。
  (2)心弦动一动。所谓情动而辞发。吸引学生的习作指导课不一定是笑声不断的,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的静静的课堂有时更能引起共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的“真情习作”,通过一个心理游戏——让学生写出最重要的人,接着逐个划去。这样的心灵体验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身边那些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是多么重要!经历了这一课的学生明显懂事多了。这就是习作指导课拨动孩子心弦的魅力。
  (3)伙伴聊一聊。将写相似题材的学生聚在一起合作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如写小动物,可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然后将写相同题材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聊聊自己要写的那种动物。小伙伴的发现往往会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发,在聊的过程中,学生的构思水到渠成。
  二、习作兴趣课加料——治愈习作呆板症
  除了常规的习作课外,笔者还在校本课程中开发了“儿童习作兴趣课”,课程以激发学生的习作表达兴趣为宗旨,倡导“写作是写作的奖赏”,培养了一批习作迷。
  1.给内容加点调料
  要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写作,教师必须在命题上多下功夫,让学生欲罢不能。
  (1)加点笑料。在以乐趣为主要目的的习作兴趣课里,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属于孩子的快乐。
  a.身边囧事。写写小伙伴与自己之间发生的尴尬事、乐事、趣事。
  b.爆笑课文。用课文的语言方式,说自己的事情。
  c.穿越时空。随着穿越剧的热播,许多学生都喜欢写穿越作文。写穿越文要有丰富的历史、科学知识,事先必须得做好功课。随着想象,学生穿得不亦乐乎。
  d.角色扮演。随着手中妙笔,同桌摇身一变成为武林盟主,而自己更成了游侠……一时间,班里老师同学的名字都成为笔下人物,演绎着一个个亦真亦幻的武侠故事。
  (2)多些新料。网络聊天、微博、微信、个人空间、网络阅读……当互联网全面覆盖人们的生活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在课堂上引入网络写作的形式,这样新颖的内容也让学生们欣喜万分。
  (3)来点爆料。校园里的突发事件、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指导学生写写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建议,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从小关心社会、改良社会的公民意识。如结合身边运河的水质污染问题,请学生写写水质考察报告并反映给有关部门,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写作既有趣又有价值,学生非常喜欢。
  2.给过程添些色彩
  习作兴趣课无论是在学习方式,还是习作的呈现方式上,都力求多姿多彩,吸引学生的眼球。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有几个本源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为谁教”等等,讨论中有一个声音:“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意思是说,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值得审视、研究。“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问题仍需讨论,这多少让人感叹。  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教无定法”被误读。这是一条路人皆知的教学准则,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被普遍误以为怎么教都可以。于是,就有了教什么都无所谓
【教学内容】  鄂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 14 课。  【设计理念】  独辟蹊径探索如何利用课文教写法。心动智慧生。积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文贵自悟忌耳传。依据课文写作特点,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场景中,唤起情绪,激发情感,体悟生活,寻找生活与文字之间的契合点,激发表达欲望,在自主合作中完成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
【摘 要】统编教材把识字单元编排在拼音单元之前,不借助拼音的识字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丰富课堂中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模仿、图文对应、语境识字、字理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的引导下,爱上汉字、爱上语文,让识字教学变得有趣、有效、有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策略;统编教材;一年级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五篇识字课文,内容简单,特色鲜明,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火烧云》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学前,笔者反复地研读课文,发现导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因此思索再三,笔者将本课的目
【摘 要】教材中,编者根据单元主题的需要会编排一些古典名著的精彩片段。面对这样的片段,教师要抓准其样态特点,让“一篇”与“一本”巧妙联结,引领学生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体起来,通过“这一篇”,激发学生共读“这一本”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名著阅读;古典文学;整本书  《红楼梦》的文字古典而又凝重,情节复杂而又丰富,人物个性立体而又鲜明。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适
《用多大的声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次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懂得根据不同场合要采用恰当的音量说话,初步具有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明白采用恰当的音量与别人说话是有礼貌、讲文明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践行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  一、依托自编绘本,引出交际话题  1.依托绘本,引发认知冲突  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凸显了语文课程性质,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但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这一理念的落实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要切实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凸显“语用”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构建起科学的“语用”教学体系,探索出单元“语用”教学策略。  一、构建起单元“语用”教学体系  综观现在的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
【摘 要】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实施“1 1”拓展阅读。以《刷子李》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从书名到目录到篇目,从奇人到奇活到奇书,从创作特点到语言风格,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的阅读经历,让课堂教学链接课文原著,使学生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1 1”拓展阅读;统编教材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推
为了体现课文教学节奏的层次变化,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安排了四次读题完成本课教学设计。  一读:忿恨之情  师(板书课题):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关于——  生:写人的文章。  师:写人的文章,我们学过很多。经常看到的都是以人名来做题目的,比如《詹天佑》《杨氏之子》。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生:因为课文不仅写了桑纳,还写了渔夫和西蒙。  师:那能不能取“桑纳一家和她的邻居”?  生
要让合作学习更有效,设计好合作的问题、交代清楚合作的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是有争议的,能引出不同见解的问题。在本堂课中,笔者安排了以下两个合作学习的点。  【合作问题一】  在“找找刷子李奇在哪儿”这一合作环节中,笔者是这样交代合作任务的。  1.要求:自主学习,品读课文第1、第5两个自然段,找找刷子李奇在哪儿?用笔标画出来。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