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王国”奇遇记(十二)

来源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hu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壮和小菲津津有味地听爱丽凯普丝讲述了陀螺仪和科学家的故事。爱丽凯普丝突然说:“对面来了一架飞机!你们坐好了,我要做个机动动作!”还没等壮壮和小菲反应过来,直升机就猛地向左倾斜起来。壮壮他们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险些被甩出去,连忙抓住了侧面的把手。小菲忽然指着窗外说:“快看,就是它!”壮壮顺着小菲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架银灰色的小飞机擦着直升机的右侧飞了过去。
  真吓人啊,差点儿撞上它!
  怎么飞机还会在天上相撞呢?
  飞机和地上的汽车一样,也是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只不过一般的民航飞机都有规划好的飞行高度和航线,在空中管理人员的精心指挥下是不会轻易和其他飞行器相撞的。刚才那架好像是一架非法飞行的无人机。很多航空爱好者都有自己制造或购买的各类无人机,虽然航空部门有相应的法律严格限制它们的飞行范围和高度,但是依然有很多“黑飞”现象。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一次,幸亏有雷达的帮助,才让我提前发现它。
  哦,原来是这样。可是雷达是做什么用的呀?
  雷达是无线电检测与定位的意思。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是英国的沃特森?瓦特在1935年发明的。最初的雷达主要用于防空,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本土经常遭到德军飞机的空袭。雷达的出现可以帮助英军在空袭前发现飞来的敌机,达到事先预警的目的。
  雷达具体是如何发现敌机的呢?
  这么说来雷达就是“看”飞机的“千里眼”呀!
  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使用时雷达的发射机会向空间发出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遇到空中的飞机等目标后会被反射,其中一部分电波回到了雷达天线方向。雷达的接收机收到这个反射信号后就可以检测出敌机的方位了。英国最初的防空雷达是利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天线发射信号的,不过当时的雷达探测距离还十分有限,留给人们的预警时间相对较短。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很多先进的雷达探测距离可达数千千米呢!
  不对不对,雷达不是“看”到的,而是“听”到的无線电波信号,所以应该叫“顺风耳”才对。
  既然是比喻,怎么说都可以,你们说得都对。
  我说得也有道理吧!如果说雷达是“千里眼”的话,那么它的“视力”怎么测量呢?
  这就要用到雷达的“视力表”了。
  雷达还有“视力表”吗?
  那好办了,就把雷达天线做得特别特别大,那不就可以提高角度分辨率了吗?
  对啊。度量雷达“眼力”的标准除了探测距离,还有分辨率,这就像“视力表”一样可以检测雷达“看清”目标的能力。其中一种叫“角度分辨率”,体现了雷达分辨物体大小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雷达发射的电磁脉冲信号的尖锐程度,由天线直径和波长共同决定。理论上说,天线直径越大波长越小,雷达的角度分辨率就越高。
  想法没错,但是对于装在飞机上的雷达来说,天线不可能做得太大,那样飞机根本装不下,而且重量也会太沉,所以不能无限增加天线的尺寸。
  那就减小波长提高角度分辨率呀!
  波长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减小的,波长小了发出的无线电波就更容易被空气吸收而传播不出去,而且太小的波长对天线制造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壮壮和小菲都失望了。
  那就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呀!
  也不是,办法还是有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
  快说说,有什么办法啊?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合成孔径技术。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不同时间,都向目标发射信号,这样飞机在这段时间飞过的距离就都相当于雷达天线的直径了。只要经过特殊的信号处理,就可以做到和大口径天线相似的效果。这样的雷达就叫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这个办法真是太巧妙了!
  还有更巧妙的呢。以前的雷达扫描需要不断地旋转天线,这样扫描速度就受到机械系统的转速限制,不可能太快,而且精度也有限。
  是啊,在电视里看到很多雷达是一圈一圈地转动的。
  现在又有了更神奇的技术,不需要旋转天线也可以进行扫描,这就是相控阵技术。相控阵雷达的天线一般是一个平面形状,在一个平面上设计了很多小天线,每个小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步调不一致,经过计算机的控制就可以在空间合成不同形式的波束进行扫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机械扫描速度慢精度低的缺点,而且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
  没想到雷达的技术这么复杂,真是有意思。
  光有雷达还不够。飞机要想不迷路,还需要导航系统的帮助才行。
  导航系统又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要想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至少需要几条直线呢?
  (后面的故事,我们下期接着讲)
其他文献
[摘要]“恒成立”問题的解法较多,但用数形结合法解时,可归纳为一次函数型、二次函数型、混合函数型三大类。  [关键词]恒成立;数形结合;一次函数型;二次函数型;混合函数型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校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追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此要求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重点突出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结以下几点: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在大众中的印象是枯燥、抽象、难以掌握的。同时,这些认知也困扰着数学教学工作者,如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导入方法,本人觉得应当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动力有了。下一步的工作就便于进行了。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    由于新课改的要求。当前的课堂越来越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及知识的生成。就数学学科而言
[摘要]同普通高中相比,现阶段我国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是处于尴尬而迷惘的境地,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校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职高的数学教学困难重重。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教学契践对职高数学的教学现状做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职高;数学;现状;建议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性学科,数学也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学科,职业中学
一、概念的内涵    “经典”在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而本文取第一种解释,即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就《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而言,它赋予着以下含义:一是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图,从而让学生明白圆柱的表面积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而侧面积的长由圆柱的底面周长构成,宽即是圆柱的高,这样做形象、直观、生动,一目了然:二是通过对圆柱展开图的相关计算,并进行画其展开图的方式,让
[摘要]让学生轻松地感受数学之美,让课堂成为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分享成果的乐土,是实施新课标以来我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常常这样在脑海里描绘: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地操作,缜密地思考,深入地探究,激烈地讨论,展现个性,喷涌灵感,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我自己则不断反思蜕变、辛勤耕耘,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课堂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够成为师生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交融的资源,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蓝图,我探索着,坚持着,
你觉得一架纸飞机最远能飞多远?可能大家觉得10米、20米已经很远了,但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纸飞机曾凭借69.14米的飞行距离获得世界纸飞机大赛的冠军,成为纸飞 机界的一代王者。  这架纸飞机名为“苏珊”,是纸飞机设计师约翰·柯林斯的作品。它之所以能飞出六十多米全靠科学的折叠设计。纸飞机与飞机一样,也是因为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于机翼下方,才获得了升力。所以没有动力装置的纸飞机想要飞得远,就要控制好升力
【诗词说】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但被调到密州任职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地球与月亮【天文说】  明月几时有?  月亮是我们对月球的俗称,它是地球的卫星,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是地球的1/81,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信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大家早已烂熟于心了。短短20个字,波澜壮阔,气吞山河,既描写了渐渐西落的太阳,又歌颂了一泻千里的黄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道出了诗人胸怀宽广坦荡,追求永无止境的人生哲学。  读这首诗时,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在描述日出的时候,赵匡胤说“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赵光义说“银汉影沉星乍没,又看红日起扶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