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通: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路径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iqyd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的成长始于艺术,艺术是人的整个精神、心灵世界的缔造者。学校中的艺术教育需要回到学生生命的原点,尊重学生天性,正视学生差异,从而提升其艺术素养。“爱学课堂”主张通过跨界综合的学习资源,跨界融合的学习时空,跨界整合的学习方式,跨界聚合的学习评价,实施艺术融通教育,这是一条契合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路径。
  【关键词】跨界融通;学习资源;学习时空;学习方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9-0050-02
  【作者简介】俞亚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美术学科带头人。
  儿童的成长始于艺术,艺术是人的整个精神、心灵世界的缔造者。每个儿童的视觉世界都是五彩缤纷的;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都是广阔无垠的。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是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教育之道。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从“生命美学”的视角出发,以“爱学课堂”为载体,用课程革新的力量,跨界融通的表达,创意实验的精神,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生长,满足儿童的艺术审美需求。
  一、以“爱学课堂”为核心的艺术跨界学习
  艺术跨界,从本质上看并非新鲜事物,一如靳尚谊先生所说“跨界原本是很自然的事”[1]。艺术跨界是时空、视听、造型与表演、描述与形象的跨界。以“爱学课堂”为载体的艺术跨界学习基于儿童差异,坚守“儿童中心”“游戏精神”理念,通过综合的学习资源、融合的学习时空、整合的学习方式、聚合的学习评价,实施融通性艺术教学,儿童感受美与文化的存在,自由呼吸,自觉生长,自然绽放。“爱学课堂”在一个学习主题下,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并进行适合儿童认识需求与情感发展的艺术教学和活动,力求让儿童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品位。
  二、艺术跨界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基于趣、游于艺、臻于人的“爱学课堂”中,我们从跨界综合的学习资源、跨界融合的学习时空、跨界整合的学习方式、跨界聚合的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寻找儿童生命成长的美学路径。
  1.跨界综合的学习资源——从技术到体验。
  在“跨界生活,综合学科”的背景下,我们不再拘泥于单科艺术知识的教学和某一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二度整合、开发音乐和美术教材,并围绕艺术的育人目标挖掘两科教材间的连接点,同时注重教材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跨界学习不仅包括美术和音乐学科,还包含语文、科学、品德等学科,我们力求实施有边界的聚焦,无边界的学习,让儿童拥有全科视野。此外,我们还根据“爱学课堂”的量规,以访谈、对话的方式,产生新的主题教学内容。如《早安,森林》,印第安神话故事《佩塔利与古里古》,绘本《11只小猫做苦工》等,而“江南”主题内容,则是地域和时节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学味的神话、绘本故事,唤醒了儿童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热爱。
  “互联网 ”时代,课程资源日新月异,与日俱增。我们敏感地捕捉与挖掘跨界综合的艺术课程资源,为儿童艺术融通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资源库融合人文、科学等内容,一个主题建立一个资源库,采用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就如建立了一座座儿童的艺术馆。如“江南”主题网页中包含着学生、家长、教师选择的江南园林、民居、服饰、乐曲、舞蹈等内容。资源收集的过程就是儿童、教师、家长发现美、收获美的过程。
  2.跨界融合的学习时空——从课堂到生活。
  “爱学课堂”打破四十分钟的时间界限,主题活动教学的周期为半个月。教学时,可改变教室格局,并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探究式的科学器具、智力开发式的信息媒体等激发学生兴趣;可改变秧田式座位,學生自由组合,灵活自主;可走出教室,将课堂放入自然、社会中。儿童的世界是感性的、审美的,如我校的“时光隧道”是儿童瞭望世界的窗口;“童心迷宫”是儿童探求谜底的宫殿;“成长树”上的鸟儿是儿童对生命的呵护;“梦想艺术馆”是儿童实现梦想的地方……正如张晓军所说:“艺术的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的狭窄了,只要有心灵的思索,便会有艺术的创造,这是天赋之权。”[2]
  3.跨界整合的学习方式——从单科到合科。
  我们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样态,形成以“儿童”为主体,以“生命自主成长”为发展状态的“学”课堂;我们打破学科藩篱,以主题活动促成教学从单科到合科的转变;我们改变过去以技术传授为目的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爱学课堂”既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要教授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教授线条、色彩、造型,旋律、和声、节奏、情绪等内容;另一方面将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融为一体。再者,“爱学课堂”从力求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追求学生生命的生长。通过音乐、美术学习任务书的内容,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组建道具、舞美、器乐、表演等学习共同体。一个周期后,学习小组以音乐的诵、唱、跳、奏,美术的画、舞美设计、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现学习成果。
  4.跨界聚合的学习评价——从结果到过程。
  我们改变以往考查学科“静态知识”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聚合型多元整体表现性评价体系。我们通过主题展演汇报的评价方式,给予儿童最宽广的舞台,肯定他们艺术素养的提高。评价有策略,原则要遵循,我们要用尊重、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生长的儿童,如音律不佳的儿童,选择创编节奏、设计舞美活动,彰显其对艺术的热爱;我们关注儿童在学习中流露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合作时的状态,我们主张全面地看待儿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收获他们最想得到的“果实”。
  儿童在艺术审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亮点和特色,构成了“爱学课堂”最美的图景。我们呵护儿童的创新精神与探究意识,这是“爱学课堂”的追求。如教学《三只小猪》时,学生运用各种材质的物品,创意设计小猪的脑袋,一次性餐盘成了小猪圆圆的脸,纸杯变成了小猪大大的鼻子,纽扣成了小猪小小的鼻孔,树叶成了小猪肥肥的耳朵。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发现小猪全身是宝,这是跨界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儿童的天赋倾向与兴趣追求。聚合型多元整体评价,让我们看到了教学中“人”的价值。
  “爱学课堂”是一种成效显著的教学改变,趣味足、方式多、秩序美,教师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儿童享有一种被抓狂和被震慑的自由生长。艺术跨界融通教学的美学路径,丰厚了儿童艺术生命的质感,学生在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气质与品位。<\\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2\KT1.TIF>
  【参考文献】
  [1]刘晨晨.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传统艺术观的回归[J].文艺评论,2012(7).
  [2]俞亚萍.生长美术的教学主张与实践建构[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6).
其他文献
【摘要】译林新版《英语》教材,除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Checkout time外,其他各板块内容相对比较零散,如何将这些板块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值得思考。教师可以尝试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展开智慧互动,如此英语课堂就会有真实的生成。  【关键词】整合教学;整体把握;真实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
【关键词】好问题;思维空间;思维线索;思维意识;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3-0057-03  不久前,笔者有幸听到一节由特级教师张宏伟执教的四年级数学综合课《审“问”》,从中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力。不寻常的课堂背后,更多地指向一个词——思维,这也是学生最重要的一种素养。这样的课堂,或许可以为我们研究如何突破传统课堂的樊篱
【摘 要】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支持下,扬州市高度重视课程基地建设,并在全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类不同学校有层次、有重点地全面推开。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成绩。  【关键词】课程基地建设;综合能力;全面素养;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43-02  【作者简介】赵云,江
·主持人语·  就世间万物而言,时间也许是最紧缺的资源。有足够的时间几乎能成就一切可能。  学生说,如果再给我一点时间,这道题目我一定能“啃”下来!  家长说,再给一年时间,我的孩子一定能考上名校!  教师说,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转化绝大多数的后进生!  离任的校长说,如果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们可以建设一所更加优质的学校!  退休的校长说,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会知道怎样更好地做校长!  …
·主持人语·  儿童的科学学习发轫于其身体与自然世界的直接相遇与建構的过程中,其身体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科学教学倡导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动手即做的过程,动脑即思的过程。做是思的验证和表现,思是做的目的和保障。“做思共生”将儿童科学学习中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动脑从认知发生与思维发展的角度表征为做与思,并尝试建构一种以具象认知为原型,以动作思维为支撑,以操作表象为纽带,以知行合一为特质,以动作技能为外
【摘要】如果为学校工作寻找一个“中心”的话,那就是学生的发展;如果为学生发展寻找一个“支点”的话,那就是“自治能力”。当下的学校,管理过度,自治不足。学生在校始终处于教师的严密监管之下。自治不足,学生缺乏自由,教师劳心劳力。常熟市实验小学把“自治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着力开展学生自治教育,努力实现学生从自律、自觉到自由的转变。  【关键词】自治;自律;自觉;自由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集团化办学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但如何推进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与思路问题。学校应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注重顶层设计,尊重校际差异,着眼教育公平,使集团化办学呈现与众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顶层设计;共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53-02  【
【关键词】教学目标;作用;目标达成;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1-0056-02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具体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节好课的前提,而选择恰切的目标达成的措施则是一节好课的保障。本文,笔者以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在2016年于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执教的人教版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词语教学;阅读理解;写作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9-0052-04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对什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语文学科专家基本形成了如下共识: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学段认知特点
【主持人语】  学校特色建设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一股热潮,甚至不谈特色建设的学校好像就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跟不上教育的发展节奏,尽管也不一定知道这究竟是“哪门子”的节奏,笔者猜想是功利主义的节奏。特色建设越是成为显学越需要冷静思考,过去的千校一面固然可怕,真出现千校完全不一样可能是一件更令人担忧的事情。教育发展有没有永恒的东西?学校成长有没有共性规律可言?他校用过的话你就一定不能用吗?选用他校的成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