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联想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负担重,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讲授大量的英语知识,还要让学生的知识呈现系统性。但从词汇复习方面看,词汇量大,需要重复记忆。记忆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将词汇输入到脑海中,另一个是从大脑中提取出词汇。只有学生快速将词汇输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并在运用的时候能够准确提取,这样才算完成词汇学习。“串珠”联想法能够在已有词汇上记忆更多新的词汇,并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串珠”联想法;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62
  一、背景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实现词汇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可以采用“串珠”联想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串联加深对教学词汇的认知、理解与掌握,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初中英语单词“by”以及常用短语的教学为例,对“串珠”联想法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
  而所谓的“串珠”联想法,指的就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将英语单词比作“珍珠”,而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就是“捡珍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捡到的“珍珠”不仅颜色不一、类别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联想,对自己捡到的“珍珠”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
  案例:
  教师:说到“by”一词,在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中,它是什么词性?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1:它是介词,是“用、靠”“由、被”的意思。
  生2:它也是副词,是“经过”“过去”“在旁边”的意思。
  教师:非常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那通过了三年学习,今天咱们就对“by”一词的性质和意义进行整理和总结。
  教师:首先在“Students can ask their teachers questions by internet,telephone or e-mail.”语句中,“by”是什么词性,又是什么意思?
  生3:是介词,“通过……”“用、靠”的意思。
  教师:很好。那么在“It’s so beautiful. Is this by Strauss and Mozart?”中和在“Travelling by air is faster than travelling by train.”中,以及在“Now I get exercise by taking him for a walk every day.”“by”是什么性质和意义呢?
  生4:还是介词,是“被/由……创造”“通过……方式”的意思。
  教师:很好,看来学生对于“by”的介词性质掌握得非常好。那么在“I remained by the canyon for about half an hour,and I asked myself,...”中,或者在“As China continues to grow,many people think that Chinese will become as common as English by the middl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by”还是不是介词性质?不是介词性质的话又是什么性质呢?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5:在第一句中“by”应该是“在……旁边”的意思,而在第二句中“by”应该是“到……时候为止”的意思,都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性质。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对“by”的基本用法掌握得很不错。那么还有谁知道“by”的其他性质、意义和用法吗?
  生6:我知道,“by”还可以表示单位,做“升降、增减程度”意义的时候,可以用来造句“The weight will go up by 20 percent.”;做“距离、体积、乘除法运算”意义的时候,可以用来造句“The blackboard is 120 centimeters by 220 centimeters.”。
  生7:我还知道,“by” 名词,表示“被……”的意思,可以与catch、hold、grab等等一些动词进行连用,例如“The friend grabbed his arm.”;而“by” “不可数名词”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按……计算,买卖”,如“The staff are paid by the day.”。
  教师:非常棒,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到位。那同学们有没有试着将“by”的多项意义进行归纳和整理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向学生展示“by”的意义表格)
  三、案例反思
  感悟之一:“串珠”联想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在传统的英语单词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将课文中涉及的单词意义和用法,一股脑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和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学生面临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的时候,无法将其与之前的教学知识进行联系,进而影响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全面认知。鉴于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串珠”联想法,引导学生通过串联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进而有效加深对英语单词的意义及用法的掌握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感悟之二:“串珠”联想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串珠”联想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纵向深入,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横向拓展,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的英语知识结構,通过“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也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拓展学生眼界与视野的有效教学手段,只有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活跃度,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知识进行迁移,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意识,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加强学生的词汇基础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串珠”联想法,以思维联想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维度的联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牢固的词汇知识体系,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第九中学032300)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的读后活动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的同时能总结知识点内容,还可以通过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读后活动环节的设计非常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94  阅读
摘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来自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
摘要:《诗经》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被选入初高中教材的有《蒹葭》《关雎》《静女》《氓》《无衣》,这几首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入选初高中教材的篇目中,除《无衣》这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其余都和爱情有关,从这几首诗中,我们也能大致领略爱情的至真至纯之美。  关键词:《诗经》;初高中教材;至真至纯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
摘要:STEAM教育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核心素养作为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与教育理念,体现了世界各国在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诉求,同时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但STEAM教育作为舶来品,在中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教育实践相对匮乏,因此如何对接STEAM教育与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本项目中,以中大附中初中数学课堂为依托,构建“教师学习社区”(F
摘要: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但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学生乖巧、大方、能干,基本上不需要教师操心;另一类学生经常挑战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调皮捣蛋、特立独行。前者是大多数教师喜欢的好学生,后者就是让人头痛的所谓的“差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当然喜欢第一类学生,但是第二类学生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吗?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在《教育哲学》中谈到:“关怀与被关怀是人的
摘要: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带有个人主观因素,所以同一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美术家创作作品亦复如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家的个人文化差异、社会文化影响以及艺术个性等因素对他们构思和创作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现方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并使用适当的技法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见解和感悟表现出来。  关键词:
摘要:正确理解和应用定律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是多角度的,即宏观上体现元素守恒、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微观上体现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守恒。应用此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变化;化学定义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0131  (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
摘要:线上教学期间,笔者通过搭建适当的情感支架、程序支架、内容支架和评价支架等学习支架,推动语文综合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升学生的亲子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孝心和制作活动计划的能力、创作倡议书和海报等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支架;线上教学;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96  综合
摘要:通过对语言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笔者认为,要在细致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也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素养;还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的方式鉴赏文学作品;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用“画”画出自己想象或联想出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训练把学到的鉴赏知识变成鉴赏的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语文教
摘要:本文是对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试题第18题的赏析与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考题;试题分析;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136  一、原题呈现  二、解法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题,其实际问题就是我们平常用的三角板中的一个,学生平时很少去关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多,给我们感觉题目很直接明了,很快能够让我们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