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养阴生津法论治放射性肺炎临证撷粹

来源 :江苏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ger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该病病位关键在肺,核心病机为燥热火毒损伤肺阴,临证主张辨病为先、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诊疗思路.治疗以养阴生津润肺为主,兼以活血清热、宣肺祛痰,运用自拟沙参桔梗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临证尤重顾护正气、健运脾胃,且用药多选平和之品,兼有固护中虚、培土生金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其他文献
原发性痛经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药治疗以改善即时症状为主,无法治愈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标本兼治的优势.郭志强教授从中医崇阳思想出发,提出妇人之体“阴常不足,阳亦常虚”之说,形成了以“阴阳相济,阴基阳主”为核心的崇阳理论,认为脾肾阳虚是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之本,瘀血为重要的病理产物.治疗上以温补扶阳准则,经期重视温经散寒、祛瘀止痛,非经期强调健脾补肾、补其真元,效如桴鼓.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的方法,观察健康中年气郁体质人群上半身及头面部共25个区域体表热值特征.方法: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选择气郁质与平和质健康中年(45~59岁)人190例,其中气郁质组与平和质组各95例.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获得2组人群三焦、脏腑、督任脉及头面五官区域体表红外热值数据ΔT(ΔT=区域体表平均温度-躯干体表平均温度),并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平和质组三焦Δ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郁质组中焦、下焦ΔT显著低于上焦(P<0.05);2组督脉ΔT均显著高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气滞痰凝、瘀血内阻于颈部.甲状腺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和新陈代谢等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与中医学络脉的功能具有一定联系.基于络病理论与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可从肾络亏虚、肝络不畅和络脉瘀闭三个方面来理解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结合文献资料及临床实践经验,可知虫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独到功效,主要包括固本培元、理气和血、破血祛瘀和引药入络四个方面.
目的:观察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痛康汤对男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疼痛症状及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男性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PVP术治疗,术后常规服用骨化三醇及钙尔奇D3;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腰痛康汤.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时骨密度(BMD)值及骨转换标志物——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和血清Ⅰ型胶原C
目的:观察北京地区季节对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特点和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季4组,回顾性分析4组患者病程、首次发病例数、中医证型、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免疫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的差异.结果:春季组首次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且病程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中医证型比较,寒湿痹阻型R
目的:观察膀胱经刮痧对儿童肺炎退热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41例,对照组完成45例.对照组予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3?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入组即刻行膀胱经刮痧1次.比较2组患儿干预2?h后的即时退热疗效;将干预期间2组患儿腋下体温变化曲线采用MedCalc软件计算体温曲线下面积,记录2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统计完全退热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炎性指标[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
“阳化气,阴成形”作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承载着气态、液态能源物质的转换.“阳化气,阴成形”功能障碍导致气、液能源物质转换失常是结肠黑变病发生的基础.基于该理论,结肠黑变病的病机为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液态能源聚集过多,膏、瘀、痰、脂等阴性病理产物泛滥为害,而针灸足三里可通过促阳化气、以气调形、温阳消阴、通降肠腑来治疗结肠黑变病.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迄今没有根治办法.基于“肺燥肝虚”理论,我们认为本病以阳明燥金太过为之始,金乘肝木为之渐,燥入血分为之甚,气阴两虚、肺络瘀阻为之终.治疗当润肺养肝、益气养阴,兼以凉血活血通络,注重整体治疗、辨证论治,临证以三因司天方审平汤、牛膝木瓜汤为基础化裁,可获较好的临床疗效.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为临床常见的肝损伤疾病之一,本虚标实为该病本质,肝脾肾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湿痰瘀血阻滞,气机不畅为主要病机,目前西医尚无统一治疗规范且疗效不甚理想.我们临证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之优势,主张清补结合.治疗重视鼓舞正气,强调先后天同补,健脾益肝补肾兼以“清痰清湿,清气清血”,补中少佐清利,使补而不滞.自拟“荷芪散”,扶正祛痰、行气活血.附验案1则以佐证.
汪受传教授为中医儿科学专家,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汪老著有《审思斋幼幼论丛》系列丛书,书中详细阐述“伏风”理论,令人耳目一新[1].“伏风”与“新感”相对应,指潜伏于体内的病邪,乃内风中的一种特殊之风,藏而不露.一旦遇有外邪侵袭,闻到、嗅到或皮肤接触到特殊气味或敏感物质,则一触即发,引动“伏风”,轻者致人不适,重者致人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