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思维 营造高效课堂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情,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教师如何活用教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关键。
  一、立足文本,创设教学情境
  一节语文课是否高效,课堂的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经典文章,如果教师能注重学情,立足文本,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就势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并不断地深入下去,就会使整节课逻辑清楚,严密紧凑,学生的思考就会不断地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学生一看题目就产生了疑问:“没有什么新闻了,还写什么?”教师抓住学生的疑问,适时点拨:“是啊,为什么没有什么新闻了还写,而且还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策新闻奖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注视教师的眼神中充满了疑问和期待,笔者抓紧时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文本中找答案,学生一下子就在第6自然段找到了答案。接着笔者就引导学生抓住“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关键句认真研读文本,看一看文本与前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发现文章从第7段开始,作者的视觉转入对“参观者”的描写,教师就势引导学生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析这一关键句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指导学生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细心揣摩语言,适时引进颁奖词,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篇新闻会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和平的珍惜。
  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学情,抓住学生阅读文本中产生的疑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用学过的文章,来对照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发现文本的不同,以文解文,为学生解疑。这样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更在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阅读思考的方法。
  二、依据文本,设置优质问题
  优质问题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关,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价值,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师个人对文本的解读有关,教师应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来教学,设计出优质问题,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如在讲《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自习课文后就会归纳出文本写的是小狗包弟和巴金的故事。这时笔者问道:“人们会把自己养的宠物弄死吗?”“不会”学生齐声回答,“按现在的观点看小狗包弟应该是巴金老人养的宠物,可巴金老人为什么把小狗包弟送上了解剖台呢?”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抛出了中心问题。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大家找出课本中有关时代背景的句子”,学生从文中找出之后,特别对“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感到惊奇。是啊,小孩历来都是喜欢小动物的,可这里为何天真的小孩却要打杀小狗呢?学生们一脸惊奇地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优质问题在学生独立阅读中产生了。这时老师适时地指出这就是“文革”时期特有的现象,学生对这个时代产生了疑问,“文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笔者用PPT展示出“文革”中一些惨无人道的现象,并通过对文章第一段中具体词、句的研读,让学生了解文本表现出的在“文革”时期人不如狗,人在强权下的不得已与懦弱的现实。这极大地震撼了学生,引起学生的深思,比他们在历史教科书上得到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停一两分钟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文革’”结束了,但‘文革’对社会,对人们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学生重读文本,找出在第13段,作者通过“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有时倒下一点垃圾”等一些语句的描写,写出了“文革”后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自私。表现出“文革”对社会,对人性的影响。再通过研读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感受到巴金的自责和反省,对巴金老人忏悔的意义进行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怎样才能避免“文革”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等。这样一句优质问题一步步激疑设问,一步步推进思考,完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了学习方法,提高了阅讀能力。
  教师在课前应从文本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深入研读的优质问题。以优质问题引领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阅读空间,使学生在期待或困惑中由感性到理性地获得阅读要领。
  三、利用语文活动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学生活动充分,学生的思维就会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笔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梳理探究”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在教“奇妙的对联”这一课时,在教完了对联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出了上联:读书才知知识浅。下面就有学生回答:自习才知作业多。随即就有学生喊道:上联有“才知”下联不能重复,就有学生说把“才”改成“方”,“知”改成“懂”,对出下联“自习方懂作业多”,有学生说“懂”字文采不够,可改成“晓”、“觉”。有学生对“白首方悔学问少”,就有学生纠正:“读书”是动宾结构,“白首”是偏正结构,应改为“下笔”才行。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课堂互动交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学生说“自习方晓作业多”不好,形式上对了,可是有抱怨的语气,内容上不好。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归纳出:“对联既要重视形式,也要注重内容上的联系。”结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又对出这些下联:
  1.观海方晓天地宽。
  2.下笔方悔学问少。
  3.出门方觉见闻薄。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载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营造充满问题意识的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再学习中养成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成为当下流行的事态,同时也发现了当下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学困生这一群体逐渐壮大,而针对学生德育教育辅导方面研究却十分薄弱,这对这一学生群体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消极影响的。因此,本文章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德育教育渗透问题,从初中生身心特点发展切入,把握思想品德课堂的本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德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互动教学,互动教学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式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普及,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发生了较大改变.转变教学模式,打造生本化课堂,彰显小学英语学科魅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像学习中文,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运用到它,而英语学习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忽视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学习英语就比较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情境教学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当中的重点所在.通过朗读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是小学生得到自我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将核心素养培养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解决数学教学难题,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核心素养
期刊
该文从讨论多网络扩频通信系统跳频地址码的特点出发,应用组合数学中的“入-出”原理推导出限定相关系数下多网扩频通信系统中的网络数推导出地址码长,可用频道数、门限和网络数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息息相关,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的运用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转变思维,注重将学科知识点与日常生活化的问题进行结合,在课堂授课中,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更加快速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观察和探索的热情,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该文在介绍多媒体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GMDSS系统培训要求。提出了GMDSS多媒体数学培训系统的实现方案,并讨论了系统实现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