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裕隆纳智捷优6 ECO HYPER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野和敏即著名的“GTR之父”,去年底出人意料地加盟华创车电担任技术中心副总,据他表示,来纳智捷是因为梦想与危机意识,把中国与日本的智慧结合起来,造一部东方神车,这是他的梦想。由于加盟华创车电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所以初始的工作,自然是对现有车型进行改良,这部优6 ECO HYPER就是经他的团队优化后的版本。
  优6原本是一部造型颇独特、品质在自主品牌领域处于上游的城市SUV,但性能与底盘质素表现平淡。水野团队的改进,着眼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提升油耗表现及性能;二是提升操控安全性及舒适性。这都是关乎汽车的本质及需要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才能造得好的,纳智捷有了水野,相当令人期待。
  通过在赛道上对比试驾旧款的2.0T优6与新款的1.8T优6 ECO HYPER,ECO HYPER明显表现更佳,水野通过优化燃烧效率,令1.8T引擎的动力与效能均超越了旧款的2.0T,虽然两千转以下行车仍不算爽快,但以这副1.8T的表现看,在中国品牌领域,已算表现出众的了。



  此外ECO HYPER版本转向系统已由液压助力改为电子助力,相较旧款转向表现更为顺滑,但亦只是相对而言更轻松自然而已。水野的主要精力,相信更多放在悬挂系统上,水野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尽力将四轮紧紧附着于路面,才能将效率最大化。所以ECO HYPER针对悬挂做了精心的调校与测试,针对弹簧与减震筒的磅数,轮胎倾角与束角的调整,还有前后制动力比例的调整,ECO HYPER在路面的稳定性、操控性有了颇为明显的进化。在赛道上检验,新旧两款车在侧倾表现上几乎相同,但ECO HYPER却表现出高出一筹的从容,行家能一下子看出调校的功力是什么水平,这绝非简单地调硬悬挂应对赛道这么简单,水野也没有这么做,只是略施小计,ECO HYPER便表现出比旧款更强的平衡性。在赛道里,四轮表现更抓地,车身重心的变化、侧倾、俯仰的抑制能力更强,车身多余的摆动也较旧款更少,总之驾驶起来更为稳定与安心,流畅性也更佳。
  这才是中国品牌真正的进步需要做的事!水野及其团队初试牛刀,切的就是要害,而不是那些面对庸众的增配减价之伎俩,高下立见。虽并未将优6总体机械质素提高到可与CR-V、RAV4之流看齐的水平,但进步之态明显,所以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纳智捷及水野和敏能够带给我们新的惊喜之作。
其他文献
它不会是我的第一选择,但能让我怅然若失。  和标致2008在帝都朝夕相处了将近10天之后,当我把钥匙交还到4S店员工手里的那一刻,不禁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忽然之间少了什么,或许10天之后,2008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并不完美,它也许不会是我在购车或是向别人推荐时候的第一选择,但能让我怅然若失,那么意味着在它身上,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细节,对我产生着独特的吸引力。  设计为功能
期刊
在过去的40多年里,Golf一直是不少人眼中最能代表欧洲掀背车的典范,当然也是大众集团的其中一棵摇钱树,于是衍生更多的车型是必不可少,暂且先不讨论那些已经变种的SportsVan和Variant之流,就从最具代表性的掀背车型说起,都已经有GTI、GTD和R等车型,已经国产的车型就有GTI、普通1.6L和1.4T车型,而极端性能取向的R版本则是进口身份,至于GTD就别想了,然后现在连GTE都以进口车
期刊
运动已经成为了斯巴鲁不可或缺的一个标签,但或许很多人不了解,其实斯巴鲁也可以很省油的。陪伴我多日的森林人,共百公里综合油耗也在8~9L左右,这数据在同级别的SUV车型里面已经十分了不起。  全新森林人  选中级SUV,别忘了还有四驱专业品牌斯巴鲁,而其旗下的森林人,正是这样一部极具实力而在旁静待有识之士的车型。  目前在售中的森林人为2013年上市的全新第四代车型(代号SJ),动力选择有三种:2.
期刊
毫无意外,奇瑞捷豹路虎第二款国产的车型为发现神行,而车名依然是非常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身份。国产化推进速度如此快,与极光平台共享不无关系,而发现神行国产化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价格得以降低,36.80万元的起售价也显得相当有诚意,还多送车尾“奇瑞路虎”车标。  其实这次国产的发现神行试车我并没有感到太多的新奇,因为它真的跟进口版本几乎没有差别,这次试车反而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受。在我眼中的发现神行少了点路
期刊
对于我们这种出差都带笔记本电脑写稿的人,即使是最轻薄的,经常带着还是不方便。于是有人用ipad代替笔记本写稿,但那是不现实的。ipad的整个系统都不是为干活而设计,不兼容办公软件,没有USB接口,还没有硬盘之类。  微软的Surface Pro就是冲着我们这班人而设计,它是一个平板电脑,所以很轻便,但它又可以运行Windows,所以能兼容众多的软件。只要把Surface Pro接上轻便键盘,它就变
期刊
我不知道该用哪个标准来诠释BMW X4,SUV,还是Coupe?有点难,因为它谁都不是。所以这一篇车评,我打算按“从上到下”的逻辑来写。  在第一代BMW X5诞生之前,SUV的世界大概有点“天地混沌”的模样,需要越野的道路越来越少了,但公路性能却还没跟上,SUV的未来到底走向哪里,这取决于你对SUV可以放弃多少。当年丰田陆地巡洋舰开始加强一点点舒适性的时候,大家都惊呼:WOW,这一定就是SUV的
期刊
2016款A7将车系简化成两套动力3款车型,老款2.5NA、2.8NA车型被2.0T替代,对的,就是这台40TFSI。  像A7这样的中大型车换上2.0T发动机,我是很怀疑这台小小的发动机能否愉快地玩耍,更遑论作为四门轿跑的A7了。不过现时小排量涡轮发动机已从中级车逐渐往上攀,像XJL、XC90、X5/X6等,似乎都在自证着动力的不俗。  我抱着极大怀疑接过了A7的钥匙,按下Start按钮,启动那
期刊
今时今日的豪华中小型SUV市场,竞争颇为激烈,面对德系三强的强势,日系豪华品牌以往都是倚仗体贴周到的设计及偏重乘坐舒适性的行车质素取悦买家,如今是时候检视及改良一下旗下同级产品之不足。RDX则在日系豪华品牌中自成一格,一直是一台兼顾运动性轿车的性能操控与实用空间结合的SUV,但在品牌力与豪华设备上一直较弱,在保有不弱于X3的驾驶趣味的强项的同时,适时升级豪华装备,跟上对手的步伐,是应有之义。  除
期刊
当奥德赛已经把MPV轿车化的概念玩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新奥德赛还能怎么玩?正儿八经地做MPV。  我从来认为日系车厂天生是制作MPV的高手,先天的紧缩意识总让他们巧妙地发掘每一寸可利用的空间。但本田却始终有点特别,从小一号的Stream(时韵),到MPV主力Odyssey,他们一直把MPV当成轿车来研发,不过,在全新一代的奥德赛上,事情开始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我不愿试车了  上年年末,新奥德赛的官
期刊
去年在试驾乃至对ATS进行深度测试时,作为后来者的它利用各种高科技装备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并在我们手上表现出强硬的性格,作为这个对操控有所追求之级别的一员,ATS始终是一款不能缺席的豪华房车。  只不过,强势的作风并不代表ATS乃至稍后国产的ATS-L就毫无弱点了,我曾在深度测试提出过,那副6速自动变速箱与强劲输出的发动机配合还不够心领神会,即换挡时机存在一定的滞后,不是日常驾驶时不能及时升挡,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