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科书真正发挥其最大功能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我们已使用两年多了,对这套教科书有了一定的了解. 总的感觉认为它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为重点,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又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1 本套教科书的优势
  
  (1)将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科书中.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 选取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将整个章节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学习融为一体,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3)所选素材大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兼顾了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喜欢数学到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内容的选取突出了时代性与现实性,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4)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跨度的“板块式”编排结构. 编排形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特别重视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像挑战自我栏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露自我的广阔舞台.
  (5)教科书内容的处理突出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 在知识的引入上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在知识的形成上注重了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知识的应用上注重了知识的巩固、强化、提高与思维的拓展延伸.
  (6)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体现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要求.
  (7)例题与习题的配置新颖,突出了开放性与探究性,通过这些题目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和逻辑性.
  (8)栏目创设富有特色,图文并茂. 如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思考与交流等,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事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帮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 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亲历数学的发现与探究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从素材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入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更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兴奋性、积极性.
  (10)编排结构自然、和谐、合理,体现了螺旋上升递进的编写原则.
  总之,青岛版数学教科书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受师生欢迎.
  
  2 本套教科书存在的部分问题
  
  2.1 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本套教科书中有重题或过时的题目. 如(1)七年级(上)“整式的加减”p.132练习2题合并同类项中④13x-3x-10x与p.132习题上A组3题中的①题是完全相同的一题(2005年版),可再换个题;(2)七年级(下)p.63小资料栏目中 :按照设计,到2009年,三峡水电站的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运行,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可“照亮”整个中国(2005年版). 此问题中的时间“到2009年”已过时,需改一下;(3)七年级(上)p.9第2题图中的三角形的个数应当是27个,而教师用书上提供的答案是26个;(4)七年级(上)p.34第2.3节“绝对值”概念中,在给出绝对值的概念后说:“通常把有理数a的绝对值记作|a|”,这句话学生不易理解,加上这一句话反而增加了难度. 因为在这里本教科书还没有学“用字母表示数”,而是在后面的第5章才学习(北师大版及人教版均未出现过). 建议把这句话划掉或放入挑战自我栏目中.
  2.2 练习题配置方面的问题
  2.3 栏目名称及数量设置方面的问题
  (1)小栏目名称应具有亲和力、感召力. 教科书使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科书应该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作用. 如广角镜、史海漫游等栏目从直觉上就有高不可攀、很高奥的感觉. 可设置知识拓展、合作学习、开心一刻等栏目.
  (2)加油站及小资料这两个栏目是根据教科书内容和学习的需要设计的,是对教科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说是很好的两个栏目. 加油站栏目在整个七年级上、下两册中共出现4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9章;小资料栏目在七年级上、下两册共出现6处,下册仅出现了1处在第11章. 因数量太少,这两个栏目起不到多大作用,形同虚设. 建议再适当补充小资料和加油站栏目的数量. 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上、下)各章各小栏目数量统计
  
  3 编拟整改建议
  
  1.为落实新《课标》中“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可设置“猜想与归纳”、“思考与交流”或“合作学习”等栏目.
  以七年级(上)p.5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导出为例,导出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①【思考与交流】根据教科书小资料栏目中给出的“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的态势,求3年后的耕地面积”的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这三个问题需要采用哪种运算?怎样计算它的结果?
  ②【观察与发现】观察下面的三个等式:
  (+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100)×(-3)=+300(万公顷).
  你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存有什么关系?
  ③【猜想与归纳】经过观察、思考、猜想、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学生通过对“思考与交流”、“观察与发现”、“猜想与归纳”等内容的讨论和交流,更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和横向对比,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有理数乘法法则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除此之外,实际上在本教科书中也时常出现了“归纳”的内容. 如在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节中p.44有“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p.48有“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在“简单的统计图”一节中p.87有“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节中p.169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中p.179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等. 这些内容都有必要设置“归纳”栏目. 在此,可借鉴《人教版》设置“归纳”栏目,以突显其重要性.
  2.章节可适当合并或调换. 如七年级(下)第11章图形与坐标(含一次函数)与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调换一下顺序,这更便于求一次函数解析式y=kx+b中的k和b的值.
  3.适当增加“课题学习”内容. 课题学习是数学学习内容四大领域之一,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前三大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每册教科书可增至为两个课题学习内容,一个在期中,一个在期末. 如七年级(上)学习了第4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后可补加课题学习,如制作统计图或人口图等.
  作者简介 周茂生,男,1961年生,山东肥城人,中学高级教师,泰安市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主要从事数学教材教法与学法研究.主持教育部北师大课程中心“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等2项;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
其他文献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一笔画图形吗?如果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又不走重复的线路,一笔画成某种图形,那么这种图形就叫做一笔画图形.   下面的每个图形你能笔尖不离纸的一笔画成吗?试试看.   图1图2图3  你画出来了吗?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弄清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 要弄清一笔画图形的特点,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偶点,什么是奇点.   什么是偶点?什么是奇点呢?我们把一个图形中与偶数(双数)条线相
期刊
选择题是数学中考中的一种基本题型,解选择题的策略灵活多样,其中活用分类讨论思想来探究含“或”的选项,不可忽视.本文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例,为你简介如下.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04页)探究1:[HTK]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这是课本给出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个探究.理解销售过程和盈亏概念是本内容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本问题的
期刊
金秋十月,在风景怡人的西子湖畔,为期两天的“智慧课堂——[HTF]2009西湖之秋”——浙江省初中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峰会在浙江教育学院隆重举行.开课的八位老师均是来自浙江省各市县教学一线的名优教师,有的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有的是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们代表了浙江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八位老师,多种风格,不同课型(有新课,有复习课,也有专题研究课),竞台亮相,尽显风流.这不仅是一次
期刊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对重心与面积平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文[2]、文[3]对文[1]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做了一些新的思考.笔者研读之后,有
期刊
2009年的中考数学题中,出现了一类新的题型,它以抛物线为试题背景,采用点在抛物线上运动为方式,求坐标系下斜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这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强,能力要求高,并且与高中的数学知识密切相关.这样的试题突出考查了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考查出学生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现以2009年的中考题举例说明如下:  引例 (2
期刊
影子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然而影子问题却频频出现在中考数学填空题或选择题中,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已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虽然有些问题情景设置比较简单,但涉及到被测物体的影子分成好几部分的,有些同学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失分率比较高,甚至有的同学无从下手,特别是初学者尤为明显.下面就仅以平行光线照射下利用影长求物体高度问题为例,分三种
期刊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的数学中考压轴题大部分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几何背景,今年的上海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也是如此.   图1  背景1 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上任意一点. 求证:PA=PC.  证明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B=CB,∠ABP=∠CBP=45°,又因为BP=BP,  所以△ABP≌△CBPPA=PC.  背景2 接上题,以P为圆心,以PA为半径画弧交AB,如图2(或A
期刊
2009年江苏省进行了课改以来首次全省统考,全省各市在中考前进行了积极地准备,不少地区中考前的模拟试卷质量很高,出现了不少好题,其中南京的数学一模考试的第27题是一道“亮眼”的“课题学习”型试题.  题目 如图11的矩形包书纸示意图中,虚线是折痕,阴影是裁剪掉的部分,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折叠进去的宽度.  (1)如图12,数学课本长为26cm,宽为18.5cm,厚为1c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p.201习题15.5拓展探索第10题:“观察下列式子:  2×4+1=9=32;  6×8+1=49=72;  14×16+1=225=152;  ……  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我在教学中处理这道题目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式子,看看谁先想出结论来?  (话音未落,就有同学高高地把手举起来了.)  生1: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