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割补法”确定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2期刊出了唐兴东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以下简称文[1])一文之后,在第6期又刊出了邵亚明老师的《“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以下简称文[2])和钟拥政老师的《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以下简称文[3])两篇文章,对重心与面积平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文[2]、文[3]对文[1]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做了一些新的思考.笔者研读之后,有一些想法与思考,与邵老师、钟老师商榷,与同仁交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观点回顾
  
  文[1]对利用割补法作任意多边形(包括凹多边形)重心的表述如下:确定多边形的重心,可以先将图形分割或填补成两部分,然后分别作出它们的重心,再过两重心作一直线,重心一定在这条直线上;尔后,换一种分割或填补的方法,用同样方法再作一直线,两直线的交点就是这个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文[2]对文[1]阐述的“任意多边形(包括凹多边形)重心的做法——割补法.”提出了质疑.文[2]的观点是:文[1]中提到的利用割补法作任意多边形(包括凹多边形)的重心的方法(即利用面积平分线确定多边形重心的方法)没有理由.并以三角形为例进行了说明.
  文[3]对“怎样确定平面图形的重心”提出:探求平面图形的重心,首先要探求出能将平面图形面积两等分的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平面图形的重心.
  
  2 观点商榷
  
  显然,文[2]曲解了文[1]表述的利用割补法作任意多边形(包括凹多边形)重心的方法.而文[3]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有失一般性.
  2.1 两条面积平分线的交点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是它的三条中线的交点,而三角形的中线可将三角形面积平分,所以对于三角形来说,两条面积平分线的交点是其重心是成立的.但并不是所有平面图形的重心都可以这样确定,如图1是将一矩形的右上角剪去一个小矩形后所得图形,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可得其面积平分线A1B1(如图2所示)、A2B2(如图3所示).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知过A1B1的中点O1的分割线C1D1、过A2B2的中点O2的分割线C2D2也都能将该图形面积平分.点O1、O2在图形中的位置显然不同,若两条面积平分线的交点是平面图形的重心,则O1、O2均是图形的重心,即图1有两个重心.这与重心概念产生矛盾,因此,两条面积平分线的交点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重心.
  2.2 从“数理结合”的角度分析文[1]中的“割补法”
  重心也是个物理概念(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并指出: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重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的中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但不一定在物体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和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均分别就“重心”这一数学与物理的共同研究对象设置了课题为《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和《重心》的课题学习,对重心分别有如下的描述:作用于物体的各部分的重力,可以看做一个大小等于各个重力总和的力作用于物体的某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在一块均匀的木板上,例如四边形木板,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点,如果用一个手指顶住这点,木板会保持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这块木板的重心,也是这个四边形的重心.
  预备知识:
  1.均匀的木板指厚度均匀且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板.作用于均匀的木板各部分的重力比就等于各部分的质量比;质量均匀分布时,各部分的质量比就等于各部分的体积比;厚度均匀时,各部分的体积比就等于各部分
  忽略厚度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面积比.所以,作用于均匀的木板各部分的重力比等于它们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面积比.
  2.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OA=F2•OB.(如图4、图5)
  结合以上数学和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做以下的分析与思考:
  将一块均匀的木板分割成两部分,两部分所受到的重力比等于它们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面积比,且分别作用在两部分的重心上.在两重心连线上选择一个支点,使两重心到支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部分重力的反比(即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反比).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木板平衡,该支点就是这块木板的重心,也是这块木板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重心.
  由此可见,先将一任意平面图形分割成两部分,然后分别作出它们的重心,再过两重心作一直线,重心一定在这条直线上.换一种分割的方法,用同样方法再作一直线,重心亦在其上,此两直线的交点就是这个任意平面图形的重心.
  根据力学分析可知:将一木板裁掉一部分之后,其受力情况相当于原木块在受到重力的同时,被裁掉的部分还受到一个与该部分重力方向相反,且大小相等的力.在裁掉部分的重心与原木块重心连线的延长线上选择一支点,使两重心到该支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它们所受到的重力的反比(即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反比).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可知裁减后的木板平衡,该支点就是裁减后木板的重心,也是其所对应平面图形的重心.
  由此可见,先将一任意平面图形填补成两部分,然后分别作出它们的重心,再过两重心作一直线,重心一定在这条直线上.换一种分割或填补的方法,用同样方法再作一直线,重心亦在其上,此两直线的交点就是这个任意平面图形的重心.
  因此,文[1]中所描述的“确定平面图形重心的方法——分割法”可以探求出任意平面图形的重心.
  
  3 运用“割补法”确定平面图形的重心
  
  3.1 运用“割补法”确定四边形的重心
  例1 已知:如图6,四边形ABCD,求作四边形ABCD的重心.
  作法:1.连结AC、BD;
  2.分别作出△ABC、△BCD、△CDA、△DAB的重心G1、G2、G3、G4;
  3.作直线G1G3、G2G4;两直线交于点G.
  所以,点G就是四边形ABCD的重心.
  例2 已知:如图7,凹四边形ABCD,求作凹四边形ABCD的重心.
  作法:(同上例)
  说明:两例作法第2步根据“三角形的重心是它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作出三角形两条中线,它们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因作图中线条太多,图6、图7中没有呈现所有作图的线条.
  由例1与例2重心的位置可见,多边形(包括凹多边形)的重心可能在图形上,也可能不在图形上.
  观察图6、图7得:两条重心连线所在直线与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位置关系很特殊,似乎有平行关系.可用下面的推理验证:[TS(][JZ][HTK]图8图9[TS)]如图8,因为点G1、G3分别是△ABC、△CDA的重心,根据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可得BG1︰G1E=DG3︰G3E=2︰1,所以G1G3∥BD.同理,另一条重心连线与另一条对角线也平行.同样的方法,也可证明凹四边形ABCD也具有这一特点.
  因此,四边形中一条对角线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重心连线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
  利用这条性质可以简化画四边形ABCD(如图9)重心的步骤.
  画法:1.连结AC、BD;
  2.取BC的中点E,连结AE、DE;
  3.在AE、DE上分别取点G1、G2,使AG1︰G1E=DG2︰G2E=2︰1;
  4.过点G1、G2分别画BD、AC的平行线,两线交于点G.
  所以,点G为四边形ABCD的重心.
  3.2 运用“割补法”确定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对于一个任意n边形A1A2A3A4A5A6A7…An,探求其重心,可先确定n边形被过点A1的对角线分割成的(n-2)个三角形的重心;然后确定由两相邻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如图10中的四边形A1A2A3A4、A1A4A5A6、……)的重心;依次类推,不断[LL]由刚确定且相邻的两个图形的重心,根据它们的面积之比,确定它们组合成的新图形的重心,直至探求出n边形的重心.其中,组合成的新图形的重心,在组合前两图形重心的连线上,且组合成的新图形的重心到组合前两图形重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组合前两图形面积的反比.任意凹多边形的重心已可用这样的思路与方法确定.
  
  参考文献
  [1] 唐兴东.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J].中学数学杂志.2009,(2).
  [2] 邵亚明.“重心与图形面积平分问题”的商榷[J].中学数学杂志.2009,(6).
  [3] 钟拥政.也谈图形平分问题与探求重心[J].中学数学杂志.2009,(6).
  [4] 范良火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5] 左怀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 杭秉全,江苏南京人,1974年11月出生,全国优秀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开设省市级公开课、讲座16节次;2009年以来发表论文9篇.
其他文献
目前,在初中教学一线有很多版本的数学教材,那么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搞好教学工作呢?这些教材在编写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什么异同呢?这些都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众所皆知,函数是中学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初中阶段尤以二次函数最为重要,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二次函数的考察,通常都会出现在压轴题的最后一题,学生学好二次函数意义重大.而对于教师,选择一本好教材对于教学的帮
期刊
题目 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3页“做一做”:一块长3m,宽1.5m的矩形黑板如图,镶其外围的木质边宽7.5cm.边框内外边缘所组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  分析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解答.
期刊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及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灵魂,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在新一轮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对本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思想认识、掌握应用程度等情况展开一定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期刊
2010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数学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我们把对称中心重合,四边分别平行的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部分叫做“方形环”,易知方形环四周的[ZZ(!]宽度相等[ZZ)].一条直线l与方形环的边线有四个交点M、M′、N′、N.小明在探究线段MM′与N′N 的数量关系时,从点M′、N′向对边作垂线段M′E、N′F,利用三角形全等、相似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问题.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
期刊
1写作背景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学生的学习缺乏基本的监督,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降低,本人所处的一所农村初中也不例外,在本人所任教的一所普通班级里,52人,数学学习困难生约25人,中等生约18人,优等生约9人.如何让班级里更多的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是本人一直在思考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按发生认
期刊
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卷第26题是一道课题学习型试题,是一道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题,是一道教学导向积极的好题.本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是课堂探究的延续.它引发了笔者对课本编写、课堂教学与中考评价的新认识与再思考,现撰写成文,与同仁交流.    1 试题呈现    学习《图形的相似》后,我们可以借助探索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所获得的经验,继续探索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对
期刊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叫一笔画图形吗?如果用笔在纸上连续不断,又不走重复的线路,一笔画成某种图形,那么这种图形就叫做一笔画图形.   下面的每个图形你能笔尖不离纸的一笔画成吗?试试看.   图1图2图3  你画出来了吗?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弄清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 要弄清一笔画图形的特点,就必须先理解什么是偶点,什么是奇点.   什么是偶点?什么是奇点呢?我们把一个图形中与偶数(双数)条线相
期刊
选择题是数学中考中的一种基本题型,解选择题的策略灵活多样,其中活用分类讨论思想来探究含“或”的选项,不可忽视.本文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例,为你简介如下.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04页)探究1:[HTK]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这是课本给出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个探究.理解销售过程和盈亏概念是本内容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本问题的
期刊
金秋十月,在风景怡人的西子湖畔,为期两天的“智慧课堂——[HTF]2009西湖之秋”——浙江省初中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峰会在浙江教育学院隆重举行.开课的八位老师均是来自浙江省各市县教学一线的名优教师,有的是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有的是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他们代表了浙江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八位老师,多种风格,不同课型(有新课,有复习课,也有专题研究课),竞台亮相,尽显风流.这不仅是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