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sij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教育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学生知识启蒙的阶段,因此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知行合一”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不再只是通过三尺讲台低效讲课,通过更多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理解教学目标。有声有色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紧跟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人才的方法,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知行合一;小学语文;教学
  一、 前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从开始对拼音的认识到拼音的应用。从汉字的书写、词语、句子、段落到整篇文章,这其中不但存在基础性知识,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含义在词汇中需要理解,语文中还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是最能培养学生情感、感知、人生价值观、情商、为人处事、综合能力养成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师应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与实践能力,通过知行合一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文化、有修养的人。至此,知行合一的合理应用,对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
  (一)知行合一的内涵
  知行合一指知是行的开端,指的是内心的感知,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行则是知的结论。知与行的合一,不只是用认知来压制行动,也不是直接莽撞行动,二者需要相互结合,既有良知又有实际的行动,人的行为是受内心控制的,知行合一是明阳文化的核心。通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陶行知先生对后代的贴心教诲,对小学语文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要及时发现在教学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教师上课过程中必须将知识揣摩透彻,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专业,教师就是授业解惑的执行者,使用各种办法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听得明白、理解的透彻;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对自身知识体系应不断学习;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给学生解惑的时候应耐心,用鼓励的方法赞扬学生,在考试成绩出来后,不用有色眼镜面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果,要用发展眼光看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知行合一的意义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道德素质与修养的融合,但是实际上就是一种理论与实际行动的关系,这二者相互结合。知行合一的思想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将学生的经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实现知行二者的有效配合,达到一种良好习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方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并且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知行合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发展各异,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困难大
  在执行“知行合一”教学方法的阶段,语文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学生还使用传统化管理模式。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例如:对于自然现象的文章,教师只是通过书本里的句子或者书本里的插画教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学生参考的资料较少,因为每位学生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的性格都有区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有差异,这样会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二)学校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体现
  在小学学习阶段,课本以外的知识、理论、在考试中也渐渐显示出来,现在学生的考试试卷上出现各种类型的加分题,例如:对四大名著的故事讲解、对人物的性格分析,更有的试卷上还出现天文学上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基本上全靠课外读物、电视片段来了解。所以现在的课堂已经不能只局限书本知识的教学,然而因为应试考试的影响,学校只能将目光大多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没有很好将课外知识与书本上应学知识紧密联系。
  (三)教师课堂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学生学习的主要路径还是通过课堂教师的讲解,但是面对现在各式各样的考试、超出课本以外的知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已经稍显吃力,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时间、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足,这样学生会出现不积极思考问题,很多问题都等着教师讲解,自己课下不愿动脑或自行查资料,对教师讲课依赖性较大。教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需求,从学生学习成绩、平时与学生交流、在班级里跟学生的相处方面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四)教师教与学生學、家长配合度较低
  在进行小学教学时,学生的想象能力、经历的事情较少,与社会的融合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教自然现象的时候,教师见过的自然现象较多,学生或许见过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小学生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学生跟教师配合度较低。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工作繁忙,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亲力亲为,同时学生对于手机较为依赖,不能专心学习。
  四、 “知行合一”在教学过程中完美结合有效策略
  (一)在实施“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差异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的作用,比如:课前查资料预习,课上解答难点、疑点,教师是一名专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就是学生学习中最直接的榜样,所以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指导。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能力科学划分,对成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应简单,以鼓励、赞赏为原则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激发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一些深刻的问题,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课后布置作业这一工作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给学生布置更适合的作业。将基础性作业布置给程度较差的学生,将有难度的作业给喜欢研究问题的学生,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动脑筋,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一步安排,培养人才。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能力都不相同,所以有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有所影响,例如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坚定的锡兵》一课,出自安徒生童话,描述了一个单腿小锡兵在生活中发生故事,像这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学生相对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学习,这篇文章体现这名锡兵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放弃、不抛弃、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样正能量的榜样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对于语文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文章,让学生巩固上课的内容。同样对于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可以布置根据修辞手法写句子,对文中生词、词语进行练习,这样久而久之,成绩较差的学生基础就会有所改变。教师不能只是知道学生中间存在的差异,要用实际行动改变这样的差距。
  (二)学校与教师强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在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教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子一直挥之不去,课程改革一再强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小学生在进入学校就进行各种考试,比如:进学校的测验、月度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各种考试,当然,学校组织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短期以来学习的成果,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有的学校对成绩过于重视,在考试即将到来的日子就将艺术课暂时换成文化课,但是现在的试卷上频频出现课外阅读内容、生活中的情感體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日积月累知识体系,需要不断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阅历,小学教学应该更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更多课外知识,图片,国家大事的新闻,这样通过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跟学生的交流感知到学生对知识的缺失,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世界丰富多彩。
  现在小学试卷附加题分数最高的有15分,在一次期末考试试卷上,出现过:亲有过,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科学教师要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进行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之下,实现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能够达到更高目标的授课效率。文章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背景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应用实践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的
摘 要: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将学习教学模式与小学科学教学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小学科学课的主人,自主探索和掌握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这符合中国现阶段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深入探讨这一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自主探究;小学科学;实践  经对以往小学科学课堂进行分析后笔者了解到,教学实
摘 要:在如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小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还需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强烈的兴趣。文章针对体育核心素质和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核心素质;提升策略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在统编教材中随处可见,但是教师对它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它正式列入新课标和质量监测的范畴后,才引起大家的关注。如何使用统编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非连续性文本,发挥其价值,同时依据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恰好使用非连续性文本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适应生活需求能力的社会人。  关键词:统编教材;非连续性文本;使用  一、 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位  区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有效提问,不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实现高效学习。但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仍有很多问题,影响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实效性。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作用解析着手,探究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当中出现的问题和使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教
摘 要:解读福州2016年初中语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分析新教材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和作文序列单元结构的特点,有机结合单元课文和单元作文,在教学上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落实以及方法的训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细化单元目标,统筹读写教学内容,高效完成作文能力训练,以阅读为推手,促进感悟生成。回归课堂作文本源,助推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關键词:新教材;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是占分比重较大、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模块。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写作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与学生展开了探究与讨论。支架理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成果,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文章则对写作与支架理论二者的结合使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支架理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支架理论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强调利用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部分学生只能做浅显的阅读,无法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这跟学生自身的功底素养较差有关,也和教学质量有关。本次研究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重点突出课前设计、课中设计、课后设计几个环节。通过课堂前后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准,实现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的进步提升。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遵循以人为本、立德
摘 要:随着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新课改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进而也促进了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最关键的阶段,加快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系语文学科的学习,也影响其他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对有效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拟就把握生本理念的内涵和对运用生本理念改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