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而若静、静极思动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zr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然界存在着 “动”与“静”,自然中的山石与树木是静态的,而河水与云雾等是动态的,建筑是静态的、人物或动物常表现为动态。所以这种动静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山水画中。山水画中的笔墨、意境等表现了动与静的感官体验。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山水画   动与静   表现形式   意境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8-0053-02
  “动”与“静”用辩证法的关系来说是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既有运动的事物,也有静止的事物。把它们放在美学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作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是相互依存,是一体的。纵观成就较高的画作,都是以动显静,以静制动的。这样画面既豐富又和谐统一,意境生动。达到动而若静,静极思动的状态。
  一、山水画中物像构成的动静结合
   (一)以动为主、以静为辅的物象构成
   山水画中对于物象的选择、取舍是画家精心安排的。会根据不同的题材、意境去选择动态或静态的物象。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又有主次之分。唐代画家张璪强调作画应以大自然为师,然后经过艺术家内心的加工和孕育,先从客观事物中汲取作画的材料,进而对物像进行加工和改造。但物像之间存在着构成关系,物像的构成会让画面产生动静不同的感官体验。由物像的构成而产生动静关系的画家在历代山水画中有许多,例如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的山水画作品,他们为后人留下的可参考的资料比较多。例如“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的许多画作中的物像都十分丰富,他的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中描写的是卞山的雄伟景象,近景画的是山麓,茂密的树林,中景画的是山峦和云雾的变化,远景描写的是茅屋,以及隐士。整个画面物像丰富,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以动为主、静为辅的表现方式衬托出这张画的整体氛围和意境。山麓,树林,茅屋,崖壁,岩石都是静态的,可是山峦间云雾的变化却是动态的。动静相互依存,相互穿插,正是动景与静景相互协调才使整个画面充满气势。
   (二)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的物象构成
   不但物像数量构成种类的多少会对动静存在影响,物像的构成对画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水画中以静态为主的物象表现方式较多,在古人心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是全景式构图还是边角式构图,山石都占有较大的范围,以表现山的气势与画面的稳定性。树木多以静态表现,但在一些册页中也有被风吹拂的动态表现。例如吴镇的《渔父图》,画中描写的是一渔夫坐于船中垂钓。远处是远山伏卧,近处是一些山石与寥寥树木,配以被风吹动的芦苇,表现画面秋风萧瑟的感觉。如果仅是远处群山与近处房屋、树木的物象描绘,很难表现出被风吹动的芦苇和水面,画中的船也没有运动之感,所以巧妙的物象选择是要相互映衬、相互呼应的。同样是选择山石、房屋、渔船和人物的物象造型,李可染在《太湖风景》一画中,把点景人物的动态夸张,船只从四面八方行驶而来,它的动态点景物象相较于《渔父图》较多,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也跃然纸上。
   中国山水画中的物像,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然后观察自然的韵律变化与节奏。在这种角度下,山水在画家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态的,既有动态之感又有静态之美。画家在表现寒冬、深秋之景常加入被风吹动的枯枝和动态的树叶时,在表现盛夏、早春之景时,常加入溪流、山泉等物象。动与静相互生发,共同体现出画面的意境。表达出画家所要的情感和思想。
  二、动与静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方法
   (一)以用笔的节奏变化表现动与静
   人的感官与思维是相互作用的,感官和思维两者相互包含。绘画诉诸于感官,而感官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这与中国画追求的“形神兼备”相契合。在中国画中“动”“静”之美和人的感官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说平行或者垂直的线条给人静谧之感,而曲折或者蜿蜒的线条给人以动感。动、静是相互融合的,即使画中没有动态的物像,但是画中有“物我合一”之感,山水画中的笔墨的静,具有中国画特有的动感。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感。
   山水画中常用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等各类笔法表现山石、树木、房屋等结构。用披麻皴、斧劈皴等表现山石、树木等质感与肌理。中锋的用笔能让线条更加的厚实、内涵丰富、用笔稳重,因此产生的笔墨效果也是大多偏静态的。侧锋的用笔可使画面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因此这种笔墨效果给人以动态之感。逆锋笔力刚劲,用笔变化丰富,柔软的用笔较少。而散锋的用笔浑然苍茫,一气呵成。例如李可染的《谐趣园》中,用干涩飞白的中锋用笔表现近景树木的树干,用笔稍快。树枝用湿润快速的用笔表现出倾斜之感。画中树木没有较多的枝叶,但能通过用笔的节奏变化表现出树干与小树梢的动与静。远处的树木用湿笔淡墨进行渲染和皴擦,形成整体的动静相宜的氛围。用笔中的积墨和破墨也同样能体现画面的动静之美。积墨是将物像反复的皴擦点染,使物像具有厚重感和质感。画面中笔墨表现的氛围就具有静态感。破墨采用笔墨浓淡相互渗透的方法表现画面的动感。绘画中的用笔传达的是画面中的意,艺术形象的塑造主要就是表现出古人的意,古人画中的物像一般取自物像之外,画家的物像主要通过客观物像的加工,然后在头脑中形成所谓的意,体现了画家内心的心境和审美。
   (二)以笔墨的虚实浓淡表现动与静
   中国画的动静之美有很多方法来表示,笔墨所特有的虚实浓淡更能体现动静之美。用不同的虚实浓淡表现山石树木等会形成更广阔的空间感。使得云雾、溪流等有空间去穿插和营造。虚实、动静交融互渗是画家对画面的成熟把握。是创造山水境界的重要途径。位置相近,有画处多属赘疵,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国画中的“笔”与“墨”的虚实、浓淡的关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与画面构思中动静的表现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笔”与“墨”的结合不是机械、单调的,有着自身内在的活力。中国画的审美评判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气韵生动,也就是画家能够凭借客观事物,在内心中将客观事物经过加工,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并且能够表现内在的精神。气韵中的核心是六法,气韵生动的说法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既要从宏观来看,也要从微观入手。这也就是气韵生动所要传达的精妙意义。古人看画要先看气韵,因为气韵体现了画的精神内涵。但凡大家之作总会有气韵生动的特点。看画的高低层次可以从画中的气韵来判断,虚实浓淡等表现方法,使画面的气韵更加生动传神。要传达出气韵生动的感觉就要借助笔墨效果表现出来,借助笔墨的皴擦点染表现山水的雄浑气势,或者烟雨朦胧,或者清爽秀丽……而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山水中的气韵生动,动与静的独特之美。
  三、结语
   山水画中对大自然的描绘不是简单的景色描绘,画家在笔墨用法和布局中掌控着动与静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传达的是内心对世俗的看法与向往。表现的是一种意境美。无论是动而若静,动极思动,所传达的都是作者对生活中保持的一种纯净的心境,以及对世俗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动”与“静”对山水画意境的创造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调动和掌控画面的节奏,还表现了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表现的是作者内心中对生活的描述,是生活的反映。脱离生活的艺术是不切实际的,艺术的创作以生活为依据,对生活有所感悟,才能创作出引发读者共鸣的作品。动静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动中有静的一面,静中也存在着动态,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也要把握好这个度。生活中有许多小事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是每个微小的事物中都存在着联系,事物都是有矛盾对比的,矛盾对比中有些方面也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为了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与表现力,画者要运用自身所学,把握矛盾的对比和联系,借鉴古人的处理方法与表现方式,寻找出调和矛盾的方法。山水画中的灵动和生机往往是通过动态和静态的物象及笔墨表现,相互对比、协调而呈现出来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形成画面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高远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凯.浅析山水画中对立统一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3,(08):012.
  [2]候秋远.浅谈当代山水画平面化图式的表现形式[J].文艺生活旬刊,2012,(06):193.
  [3]薛超.浅谈现当代山水画图式的转换[J].大众文艺,2009,(08):172-173.
  [4]杨锋.浅析山水画写生的情感图式创新与笔墨的时代感[J].美与时代(中),2016,(02):11-13.
  [5]赵拟.山水画写生阶段性观念与方法探讨[J].美术向导,2012,(06):93-94.
  [6]张晴.山水画写生观察方法中的问题——浅议山水画者培养“诗心”的重要性[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6年.
  [7]翟秋宇.浅析笔墨间的情感在山水画写生中的重要性[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舞蹈借助其鲜明独特的魅力在高校的综合性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大学生的审美功能和体育教育以及社交礼仪教育的功能都具备独特的价值意义。同时它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高尚的品格方面具备重要的教育功能。本文着眼于体育舞蹈审美教育在中职学生的身心教育工作中的功能体现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 中
期刊
摘要:本文从《荷马史诗》中《奥德赛》文学分析入手,通过剖析《奥德赛》三个故事环境背景、事情发展及情感变化,提出在演奏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控,从而对希曼诺夫斯基《楣饰》创作深入研究。  关键词:希曼诺夫斯基 《楣饰》 创作 演奏 《奥德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58-02  一、希
期刊
摘要:杨源四平戏的曲牌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特征,是南戏地方化的范本,而曲牌更是四平戏精华所在。本文以杨源四平戏中较有代表性的剧目《白兔记》的曲牌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探究四平戏曲牌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杨源 四平戏 曲牌 分析 《白兔记》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48-02  一、杨源四平戏的
期刊
2017年1月19日,日本文学振兴会宣布52岁的恩田陆凭借《蜜蜂与远雷》一书获得第156回直木奖。①几个月后,被认为是“日本平民文学奖中最具影响力与市场价值”的本屋大赏也花落此家,成为史无前例的“双冠王”。然而同为直木奖作品,《不道德的手术刀》《铁道员》《嫌疑人X的献身》等,读者多多少少可以从书名中对内容进行一些猜想,但这本《蜜蜂和远雷》两个意象并列,让人很难理解作者到底想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翻
期刊
摘要:舞剧《记忆深处》于2018年12月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唤醒我们记忆深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深刻记忆。这部舞剧不追求“美”的体现而追求“真”的表达,这里的“真”同样具备很强的观赏性,直击人的内心,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引发人们的感想,唤醒我们最普遍的民族情怀,唤起我们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记忆深处》将“思想性”与“观赏性”、音乐与舞蹈语言、“舞”与“剧”的完美融合都进行了完美融合
期刊
摘要:自吕文成创制高胡以来,高胡演奏名家辈出,高胡演奏技法不断丰富,一方面,高胡演奏家们在演奏技法上对同一乐曲的“精雕细琢”和在创作上对“中西合璧”的肯定;另一方面,高胡的演奏家们在学习借用其他弓弦乐器演奏技法的同时,亦在不断推动高胡演奏之衍变。  关键词:高胡 广东音乐 吕文成 刘天一 余其伟  中图分类号:J6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民以食为天,美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电视节目也出现很多关于美食的类型,但是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并不多见。本文对《食尚大转盘》这档农林类美食节目进行探析,分析它的节目特色亮点以及制作,探究农林类美食节目的形态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农林美食节目 《食尚大转盘》 形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
期刊
摘要:钱选的文人风的青绿山水作品风格独具特色,有淡雅娴静之感,新颖独特,开辟了元代新的画风。《幽居图》是其作为代表之一,是对前代青绿山水的继承并开拓创新,使青绿山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笔者主要从质古而雅致的设色、潇洒而疏落的造型、平远而疏阔的构图宁静而致远的意境、四个方面来阐述钱选《幽居图》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分析,以此进一步解读青绿山水中“复古”的情趣,期冀对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艺
期刊
摘要:北宋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在创作和绘画方法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方法和技巧,具备相对独立稳固的系统和审美趣味。米氏父子独具一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烟雾回绕,墨气滋润空灵的“米氏云山”。米芾传世的作品少,但米友仁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潇湘奇观图》是后世研讨米家山水很重要的一件作品。本文以此为例,通过来意过于形的造型表现、浑然天成的笔墨手法、朦胧幽静的江南意境三个方面来阐述米氏云山中“烟树”
期刊
摘要:本文以作品《长鼓行》为例,分析朝鲜族舞蹈作品的发展过程,主要从作品背景中看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对于朝鲜族舞蹈创作上带来的影响,包括舞蹈主题动作构思、服饰造型与音乐和舞蹈本体的影响,从而看待当下舞蹈创作的时代审美特征。  关键词:朝鲜舞 《长鼓行》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79-02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