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忍住,我这样面对孩子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子喜欢烹饪、街舞,一度说不要上大学了。大儿子曾遇到不喜欢的人和事就要顶撞。忍住,我放弃家长式强权的欲望,平等地跟他们交流。因为我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孩子,必须尊重他们。我对他们最大的期待,是希望他们快乐幸福。
  
  尊重孩子的兴趣
  
  我的两个儿子个性不同,在加拿大出生,美国念大学。但在十五六岁之前的梦想居然都是当摇滚巨星。天天在家里弹吉他,唱歌。我陪着他们弹吉他,鼓励他们。我欣赏着,也觉察到,他们并没有显示出巨星的特征。但这没有关系,鼓励孩子自由发展,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不知不觉,兴趣可能会变,但人生的方向也就会一点点找到了。
  果然,孩子们摇滚歌星的梦很快做完了,但对音乐的探索,已经成为他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会让他们受益。随后,小儿子迷上了烹饪。十二三岁时,报名了一个烹饪班。我从震惊中听到这个消息后,还略微不悦。不过,我忍住了,很快说服了自己,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孩子的人生,转而支持他。现在,他们几个男孩子出去玩,自己带着烤箱,拉风。你可以想见,会多受女孩子欢迎。
  小儿子的兴趣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当他第一天告诉我要学街舞时,老实说,我不开心。心想,这简直是丢人。好吧,我承认,我有时是outman、oldman。我宁愿我孩子是跳芭蕾的王子,也不喜欢他们是街头的霸王。
  这和我的审美取向有关。起源于街头的舞蹈,多多少少和反叛少年有联系。但事实上,我又克服了自己的反感,给他钱上街舞课,请韩国老师来教。我知道,跳街舞的人群中没有博士,没有MBA。但我的孩子喜欢,这也是正当的爱好,我就尊重并支持他。现在他是美国大学街舞队的队员。
  年前,小儿子突然跟我说,打算以后去参加街舞队四处巡演,就不考大学了。我听到后简直五雷轰顶,快站不稳了。但我仍强忍着愤怒对他说,好呀。
  今年,我刻意带着他参观了美国的一些大学。他感受到大学的氛围和诱惑力,对我说,我要上大学。我很欣慰,目的达到了。现在他一边在美国读大学,一边继续跳他的街舞。如果当初跟他严词厉色,说不准他不读书,可能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家长最忌讳用家长式强权命令孩子,春风化雨的手段则有效得多。
  通过观察孩子的爱好,我几乎能看到小儿子未来生活的内容了。他一定是在他所热爱的领域里工作。我曾想过,如果他要做一个有特色的厨师会怎么样?没什么不好,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不都很好吗。搞不好他还能创造一个新的流行品牌呢。
  我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多出去认识世界,多交朋友。喜欢交朋友,受人欢迎,这样的个性今后会帮到他。在团队中,老板、客户、同事就会喜欢他,愿意成全他,给他机会。这对于人生和事业都是很有帮助的。
  
  不急于给他们答案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只有十二三岁,也应该当做一个独立人格的人来平等对待。要跟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你可以影响他,但不可以代替他思考,更不可以代替他做决定。现在想,即使小儿子坚持选择专业跳街舞的人生道路,我也会支持他。因为我相信,某天,他也会回到大学校园来。
  对大儿子,我也是这样做。他18岁时,有次和同学为一个问题争执了起来,态度激烈。我就跟他说,对谁都要谦卑、宽容点才好。他不置可否。我们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希望孩子掌握自己人生智慧的心情很迫切,不希望孩子走弯路。但千万不要忘了,孩子有个成长过程,你不要指望他在18岁时就理解、掌握老爸我全部的人生智慧。
  两年过去后,我找他回顾当年的谈话。他对我说,还是你对。对人就是要和善、谦卑、尊重。我心里很高兴。
  孩子常来跟我聊他们的困惑。大的问题大到人生的意义。小的问题小到,学习古希腊哲学史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要知道答案,尽量来分享。遇到我不确定的东西,就照实说我也不确认。一般而言,对儿子遇到的问题,我胸有成竹,但我不急于给他们答案。我只想给他们打开探索的通道,教他们方法。
  大儿子有次面临选择的烦恼。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又被朋友召集出去玩。他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心里早就写好答案了,应该去社团,因为他先答应参加社团活动。但是有时对孩子来说,哥们意味着一切,确实很难选。我就问他,你对哪个承诺在先?对哪个有责任?
  他想了想,去社团了。
  他最近跟我说,有个女孩似乎喜欢他,但邀请她一起参加party却被拒绝了,很郁闷。我调动我有限的恋爱经验,跟他分析,是不是这个女孩子心情不好,刚刚跟妈妈吵架了?是不是没拿到奖学金?没找到答案,但是教另外一些角度来看问题,他就释然很多。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交给他方法比答案长远得多。
  
  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
  
  中国大的教育环境比较混乱。国家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培养成功的人,还是幸福的人?这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产生了很多困惑,五道杠黄艺博同学最经典地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混乱。这不能怪家长。
  中国虎妈甚至在美国引发了争议,这样的教育确实存在。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难批评他们,但首先,我认为孩子童年应该充满了欢乐。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曾说,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如果把18岁之前的人生都叫做童年,不快乐,而是像服刑一样熬过来,人生四分之一就白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到青年时期能幸福吗?虎妈把孩子的童年当做通往成功的工具。很有点像中国的农耕时期,父母把孩子当养老的工具。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不一定代表未来。
  我的两个儿子一样面对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要拿什么荣誉,上什么学校,这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我曾有名校情结,老在他们面前念叨名校如何如何。有天小儿子问我,如果上了你说的名校,但是不开心。那上名校还有意义吗?
  他的话击中了我,的确,如果成功了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
  我身边有熟悉的企业家朋友,事业上很成功,是为了逃离某种东西奋斗成功,内心一直痛苦。我不想他们这样。
  反过来说,让孩子自由自在,开心成长,这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我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是过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成功这两个字,这点,我是坚定而不困惑的。
  
  家庭没大规矩
  
  现在,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长大,在美国念大学了。我教育孩子谈不上很成功,但很满意他们的状态,快乐、自信已经成为他们的基调。
  我在家里没定什么规矩。要叫爷爷奶奶,要尊重长辈,对家庭聚会要认可,也就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我对孩子更多的期待,是让他觉得这样做好,而不是类似三从四德的死规矩。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是懂得底线和规则的。不作恶、不撒谎、不闯红灯等等。这些是重要的社
  会教育内容。相比之下,我对他社会教育的要求更高。相信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都懂。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管得太严的,孩子没什么出息。
  我在国内,给他们电话打不通时,就会很愤怒。但我一想到,许多家庭,每天几个电话找孩子,孩子也不一定有出息,内心就平静了。我年轻的朋友加藤加一,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从日本来到北京,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时评家。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再好不过了。她妈妈从不跟他打电话,他们母子感情也没有减弱。
  于是我自己宽慰自己,孩子也忙着呢,一个礼拜打一次电话就够了。当然,如果孩子一个月都不给我打电话,那我就恼怒了,但也没办法,我尽量忍住,不表现出来。我希望孩子在自由、开心的环境中成长。归根结底,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人,你必须尊重他。
其他文献
李承鹏真正爆得大名,不是单靠文字,而是靠更大众的电视。2006年,他成为央视体育频道世界杯“豪门盛宴”栏目的嘉宾。  世界杯要持续一个月,李承鹏从没在北京待那么久过。后来,他在北京买了套房子,于是一切都开始改变。    “沽名钓誉”  他在《豪门盛宴》中的表现,让无数人记住了那张拥有着不亚于赵薇般大眼睛的脸。世界杯期间,他开车经过凯莱酒店,遇到例行检查的警察,摇下车窗,警察一看,说,呦,这不是大眼
期刊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难以关上。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之后,叙利亚也陷入内外交困。  5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等7名政府高官实施制裁,冻结他们在美国境内的资产。美国政府宣称,叙利亚政府的行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和经济都构成了“异乎寻常、特别重大的威胁”。于是,人们开始怀疑,美国开始推动对叙利亚的行动。  叙利亚会是下一个利比亚吗?  自突尼斯发生危机以来,席卷整个中东
期刊
5月8日,母亲节。已经23岁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摘掉了“事业编制”的帽子,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割断了与“母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脐带。  这一作别其实是一种新生,它标志着我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攻坚开端。  其背景,是春潮涌动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  今年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
期刊
带一本金庸小说去襄阳,也许还没等找到郭靖、黄蓉拼死守城的一鳞半爪,你就被这里混乱的地名弄晕了。  “襄樊”、“襄阳”、“襄城区”、“襄州区”,走在襄阳市的大街上,似乎满眼晃动的都是“襄”字。    争夺诸葛亮  当地媒体的同行们说,之所以会有这么复杂的地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政区划上的多次调整——  建国之初,这里同时设有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和襄阳县政府两级行政机构;到了1950年,襄阳县里又独立出
期刊
隋唐里有个章节叫闹花灯,一帮子好汉借着元宵节看花灯时大打出手,虽说是除暴安良,结果,闹得不亦乐乎。后来水泊梁山也在上元节上玩了几出闹花灯,结果,闹到受招安去做了朝廷的替死鬼。说到现今的元宵节,北京也闹得风风火火的,有一年观灯桥上拥挤踩踏,结果,闹成一段惨剧。  从古到今的结果就是一个闹字,可见元宵节上,不闹是不成的。闹归闹,闹元宵之所以又叫闹花灯,这就和灯有了很大关联。灯上有谜语,文人的把戏。灯前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见到了教育家叶圣陶之子叶至善。休息时,他请叶至善介绍一下,小时候叶圣陶怎样教他们作文。  “不教的。”叶至善脱口而出。  见这位老师大惑不解,叶至善决定把故事说出来,让他自己判断一下,他的父亲“教了”还是“没教”。    培养健全公民    叶至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父亲给子女们批改作文的场景。  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吃罢晚饭,碗筷收
期刊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亦是社会的未来。  一百多年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当是时也,千年帝制瓦解不久,旧秩序被颠覆,新秩序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迅翁谈如何做父亲,看似小问题,其实大有深意。因为,在过去的父权社会中,老子对儿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新文化运动,把“儿子”从礼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用鲁迅的话说,父母要“健全的产生
期刊
中国经历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中国中部的很多地区都在经历多年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因为供给达不到需求,工厂和居民面临停电。随着旱灾使河流干涸,水力发电能力降低,问题正不断恶化。  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早就开始经历周期性电力短缺,冬季供暖和夏季降温要加大用电需求时尤其如此。但是,今年的问题主要源于政府控制的电费跟不上电力公司为煤炭支付的费用——目前中国约有四分之三的发电量来自煤炭。    中国经济控制
期刊
站在云霄飞车前时,九岁的任宁害怕得无论如何也迈不开步子。  “如果你不试试看,我就当众骂你!”任宁的妈妈站在她身后反问,“别的孩子可以上车,你难道就不如别人吗?”  二十年后,当她回忆起这一幕时,早已没有恐惧,转而是对妈妈的感激。她告诉《中国周刊》记者,母亲常对她说一句话,“如果你不比别人有优势的话,就会被时代忽略。被时代忽略的话,也就没有幸福可言。”    “今后一定要是优秀的人”    任宁妈
期刊
这是王树彤离开清华的第十八个年头。  十八年前,她在清华大学软件开发和研究中心当老师。十八年后,她是敦煌网的CEO。在学校的日子里,她总是争取在周一就把好几天的事情都忙活完,接下来,再找事干。“那时觉得不舒服。总想干更多的事,不愿意太清闲,闲下来就难受。”  偶然的一次,她从报纸上看到微软的招聘广告,那时还未真正了解微软到底是什么,王树彤就去了,此后就没有闲下来过。从微软,到思科,再到参与创办卓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