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女有能力去应付一切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long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上海的特级教师见到了教育家叶圣陶之子叶至善。休息时,他请叶至善介绍一下,小时候叶圣陶怎样教他们作文。
  “不教的。”叶至善脱口而出。
  见这位老师大惑不解,叶至善决定把故事说出来,让他自己判断一下,他的父亲“教了”还是“没教”。
  
  培养健全公民
  
  叶至善童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幕,便是父亲给子女们批改作文的场景。
  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我们的文章。我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
  但是,叶圣陶从不板起脸来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而只是说“我懂了”和“我不懂”。叶至善回忆:“说是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子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这让一场本应令孩子感到紧张的“教学”,变成了一家人寓教于乐的活动。“我们三个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训练,因而几乎每个星期要交一篇习作给父亲。写什么由自己定,父亲从不出题目。”叶至善回忆。
  在宽容的气氛下进行启发教育,从不轻易打击孩子,也不给孩子强行制定目标,是叶圣陶的一贯做法。事实上,这也是五四之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转型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的普遍选择,他们当中包括鲁迅、胡适、梁漱溟等等。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在《假如我当老师》一文中说:“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需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诚如他所言,在子女的回忆中,叶圣陶不强迫他们考高分,或者将来上一所好的学校。当年,叶至善小学的12次升级考试,竟有四次不及格,但叶圣陶并不因此而着急。叶圣陶买回来的各种玩具,被叶至善拆了个七零八落,叶圣陶见了,不是装没看见,就是一笑了之。
  后来,叶至善于抗战期间进了一所专科学校,学习生产制造。叶圣陶对儿子的选择非常满意,认为这正是战时社会最需要的。
  对于“成功”,叶圣陶有自己的定义,他认为,儿女成长的最终目的,是在环境的限制下“凭他们自己的心思能力去应付一切”,“做父母的真欲帮助儿女,仅有一途,就是诱导他们,让他们锻炼这种心思能力。”
  
  为他人着想
  
  民国时期,健全公民的一项重要内涵,是人们彼此间“共和”的精神。在叶圣陶对子女的教育中,尊重他人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叶圣陶的小儿子叶志诚回忆:有一次,父亲让他递过去一支笔,叶志诚随手一递过去,不料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叶圣陶就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
  冬天,叶志诚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就会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再犯,直接喊:“尾巴,尾巴!”这样,渐渐养成了叶志诚随手关门的习惯。
  对于写文章,叶圣陶反对孩子写作时运用冷僻的词汇和晦涩难懂的句子。他一再对孩子们讲:“写文章要想到别人,想到读文章的人,要把自己换一个位置,设想成读文章的人,再来看一看文章究竟写得怎么样。”
  “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1988年,当94岁的叶圣陶病逝时,留下了的是无数被后人视为经典的教育理念。而他的三个子女,都成为了中国的知名作家。
其他文献
在孩子的案头,看到一张稿酬的通知单,不禁勾起了五十年前有关稿酬的许多往事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是某报社的编辑,常常经手稿酬的事儿。因为时代不同,环境和条件的巨大差异,那时的报刊很少,有文化的能够往报刊写新闻和文章的人同样很少,虽然有稿酬一说,不过是有那个意思,“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明文规定和统一标准。开始一段时间,写了稿件,报刊选用了,不发稿酬,只是有点表示,如送个笔记本,一条毛巾等。如果发
期刊
拉登死后,外界纷纷猜测二号人物扎瓦希里将上位,可“基地”组织却出人意料地让名头不太响亮的赛义夫·阿德尔继承了拉登的衣钵,出任“基地”过渡时期领导人。  赛义夫·阿德尔,埃及特种部队前陆军上校,影响力极大的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官。他深受拉登信任,曾长期负责拉登的安全保卫工作。据说,阿德尔是为数不多敢于和拉登顶嘴的“基地”组织成员。  甫一登台,阿德尔就口出豪言,说要把伦敦炸得粉碎。巴基斯坦塔利班发言人埃
期刊
怎么形容我们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那段话,这段话被重复得太多,以至于接近庸俗,但是我们实在找不到更准确的表述,因此也只好一次次庸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也同样可以描述我们时代的友情。翻天覆地的大变迁,让我们每个人有机会进入很多社会层面,不断结识很多新朋友。但巨大的社会变化,也让人和人的关系很难稳固,也很难同步,一不小心就丢失了老朋友。我在凤凰,
期刊
“SEE的决策权与监督权是平等的,分离的,相互制衡的,”杨鹏说,如果监事会找不到执行理事会的任何毛病,则只可能有两种可能,“要么监事们没好好干活,要么就是因为监事们是白痴。”  “它不是忠,不是义,不是孝,不是中国历史中组织关系的任何一种。它就是一种共和关系,一个自由人的平等联合体。”说这话的人是杨鹏,“它”指的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SEE)。杨曾是SEE秘书长。  2004年6月5日,
期刊
在许多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上,许多人也相信“群众的眼睛”。从碘盐到面粉增白剂,卫生部经常被“群众呼声”弄得狼狈不堪。通过“民意”来决定面粉增白剂的去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说网上投票的结果是九成以上的“民意”赞成禁用。  用“民意”来代替“科学结论”作为立法依据,并非中国的独创。在1969年之前,糖精和甜蜜素是美国广泛使用的两种甜味剂。后来有研究发现甜蜜素能增加老鼠的致癌风险,FDA(美国食品和药物
期刊
李承鹏真正爆得大名,不是单靠文字,而是靠更大众的电视。2006年,他成为央视体育频道世界杯“豪门盛宴”栏目的嘉宾。  世界杯要持续一个月,李承鹏从没在北京待那么久过。后来,他在北京买了套房子,于是一切都开始改变。    “沽名钓誉”  他在《豪门盛宴》中的表现,让无数人记住了那张拥有着不亚于赵薇般大眼睛的脸。世界杯期间,他开车经过凯莱酒店,遇到例行检查的警察,摇下车窗,警察一看,说,呦,这不是大眼
期刊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难以关上。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之后,叙利亚也陷入内外交困。  5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等7名政府高官实施制裁,冻结他们在美国境内的资产。美国政府宣称,叙利亚政府的行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对外政策和经济都构成了“异乎寻常、特别重大的威胁”。于是,人们开始怀疑,美国开始推动对叙利亚的行动。  叙利亚会是下一个利比亚吗?  自突尼斯发生危机以来,席卷整个中东
期刊
5月8日,母亲节。已经23岁的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摘掉了“事业编制”的帽子,成立了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割断了与“母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脐带。  这一作别其实是一种新生,它标志着我国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攻坚开端。  其背景,是春潮涌动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  今年4月30日至5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
期刊
带一本金庸小说去襄阳,也许还没等找到郭靖、黄蓉拼死守城的一鳞半爪,你就被这里混乱的地名弄晕了。  “襄樊”、“襄阳”、“襄城区”、“襄州区”,走在襄阳市的大街上,似乎满眼晃动的都是“襄”字。    争夺诸葛亮  当地媒体的同行们说,之所以会有这么复杂的地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政区划上的多次调整——  建国之初,这里同时设有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和襄阳县政府两级行政机构;到了1950年,襄阳县里又独立出
期刊
隋唐里有个章节叫闹花灯,一帮子好汉借着元宵节看花灯时大打出手,虽说是除暴安良,结果,闹得不亦乐乎。后来水泊梁山也在上元节上玩了几出闹花灯,结果,闹到受招安去做了朝廷的替死鬼。说到现今的元宵节,北京也闹得风风火火的,有一年观灯桥上拥挤踩踏,结果,闹成一段惨剧。  从古到今的结果就是一个闹字,可见元宵节上,不闹是不成的。闹归闹,闹元宵之所以又叫闹花灯,这就和灯有了很大关联。灯上有谜语,文人的把戏。灯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