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珍藏的一张老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总会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上世纪的1966年,因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兰州军区决定在甘肃武山县洛门镇南面的一座深山里筹建一个国防密码工厂,代号为中國人民解放军三二一七工厂,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三九六部队,并决定从西安、宝鸡、兰州三市招录161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为部队在编职工。同年8~12月被招录的男116人、女45人如期而至,被安排在距筹建处工地十来里远的一所废弃的农业中学。当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每12人住在一间四壁通风的教室里,睡的是通铺,吃的是黏牙的青稞面窝窝头和大烩菜,干的是超负荷的活——在火车站搬砖瓦、卸木料、扛水泥,到河滩捡石头运往工地。当时部队除了管理人员是现役军人外,其余人员全是部队在编职工,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我们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1969年,部队经过又一次政审,部分同志因各种原因未能通过政审,遗憾地离开部队,被安排回家乡工作。1970年元月,喜从天降,留下的同志被整编入伍穿上了军装,成了解放军战士。从此,我们由原来的“土八路”变成了“真八路”,部队的番号也由原来的兰字三九六部队变更为兰字二六七部队。1975年,我们所在部队再次遇到撤销和重组,16名同志调往广州军区,少数几个人分配到兰州军区机要局修理所,我和其余大部分同志一起调往四川筹建总参五十三所。至此,大家各奔前程,随即,兰字二六七部队被撤销,大家用双手亲自建起来的那座国防密码工厂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那是上世纪的1966年,因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兰州军区决定在甘肃武山县洛门镇南面的一座深山里筹建一个国防密码工厂,代号为中國人民解放军三二一七工厂,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三九六部队,并决定从西安、宝鸡、兰州三市招录161名应届初中毕业生为部队在编职工。同年8~12月被招录的男116人、女45人如期而至,被安排在距筹建处工地十来里远的一所废弃的农业中学。当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每12人住在一间四壁通风的教室里,睡的是通铺,吃的是黏牙的青稞面窝窝头和大烩菜,干的是超负荷的活——在火车站搬砖瓦、卸木料、扛水泥,到河滩捡石头运往工地。当时部队除了管理人员是现役军人外,其余人员全是部队在编职工,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我们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被称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
1969年,部队经过又一次政审,部分同志因各种原因未能通过政审,遗憾地离开部队,被安排回家乡工作。1970年元月,喜从天降,留下的同志被整编入伍穿上了军装,成了解放军战士。从此,我们由原来的“土八路”变成了“真八路”,部队的番号也由原来的兰字三九六部队变更为兰字二六七部队。1975年,我们所在部队再次遇到撤销和重组,16名同志调往广州军区,少数几个人分配到兰州军区机要局修理所,我和其余大部分同志一起调往四川筹建总参五十三所。至此,大家各奔前程,随即,兰字二六七部队被撤销,大家用双手亲自建起来的那座国防密码工厂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