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旺:再现太极之光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一世陈卜,明末定居陈家沟以拳为业。九世陈王廷,继承祖传拳业,博采众家精华,创陈式太极拳。至今,嫡传至十九世陈小旺。
  今年54岁的陈小旺,6岁习武,8岁接受父亲陈照旭(十八世陈式太极拳嫡传弟子)正规训练,后又师从伯父陈照丕及叔父陈照奎习练太极拳。


  陈小旺在承袭世代家传武技的基础上,发展了太极拳,创编了简化“陈式三十八势太极拳”和“陈式十九势太极拳”。1980年至1982年,他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连续三年获得金牌。1985年,他代表中国队参加西安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太极拳冠军。陈小旺还多次代表国家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在此期间,他凭借过硬的太极功夫,多次战胜了前来挑战的东洋武士和西洋力士,为太极拳赢得了荣誉。
  陈小旺致力推广太极拳,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自然第一,循序渐进,疲倦练高架,充沛练低架,大脑一半思考,一半放松”的科学练拳方法。他还时常和学生“讨论”拳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掌握拳理。
  多年来,陈小旺已辅导中外学员数万人次,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多次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伟;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际太极拳、剑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日本选手远滕清彦;日本全国太极拳冠军及川真;马来西亚全国太极拳冠军王春清,亚军赵汉源;全美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三项冠军得主任广义等。1988年,陈小旺获得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颁发的武术贡献奖。
  陈小旺自1980年调入河南省体委后,先后任河南省武术馆副馆长、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理事,多所国际、国内大学及地区太极拳协会、研究会名誉会长及技术顾问等职。
  陈师曾参加、指导《拳乡行》、《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少林弟子》等影视片的拍摄工作,在国家级武术刊物发表《论陈式太极拳的五层功夫》、《陈式太极端拳的发劲》、《陈式太极的抖杆》等多篇论文,著有《世传陈式太极拳》、《陈式三十八势太极拳》等书籍,并录制了陈式太极拳、器械、推手录像教学片,以多种语言版在国内外发行。
  1990年,陈小旺旅居澳大利亚发展陈式太极拳事业,成立了“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并多次受到外国元首和领导人接见。陈小旺老师为中外文化交流,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他文献
高尔基在赞美海燕时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虽不是喝彩,却胜似喝彩。毕竟暴风雨引起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注重”。  东方圣贤孔仲尼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大河,亦曾慨叹:逝者如斯夫。先哲把滔滔东逝水比作了分分秒秒不停留的时间,这种借喻虽非对水的赞誉,可是却把分文不值的流水升华到“惜时如金”的境界。难怪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老夫子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比之于暴风雨、东逝水
期刊
提起沈阳市的“小河沿”,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太清楚。可是在旧社会,南七北六十三省凡是“挂子门”——特别是“跑江湖”的人,提起奉天城(沈阳市旧名奉天)小河沿,几乎是无人不知。因为奉天是关东的首府,小河沿是首府吃“杂八地”的中心。这个地方,说书的、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五花八门,无所不有,门门齐全。它又是奉天城“挂子门”的荟萃之地。奉天城武术界的名流多数在此课徒传艺。老中国的“东北三老”、伪满时期的“三
期刊
2005年,恰逢鸡年,鸡是一勤劳的生灵,有“闻鸡起舞”一词为证。由此可见,鸡在古代是活报时器。  除了“闻鸡起舞”以外,我们可以且“一鸣惊人”来修饰鸡——虽然这种修饰有点牵强。《史记。滑稽列传》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鸡是飞不高的,但鸡的鸣叫却是高亢的,在勤劳人听来,是悦耳的。  “闻鸡起舞”与“一鸣惊人”从字面上看并无联系,可细琢磨,二者还是有些逻辑上的关系的。您想,
期刊
1933年,武派太极拳宗师郝少如先生应江苏常州国术馆馆长徐震(哲东)邀请,由上海到常州授徒。我因身体较弱,欲强健体魄,就参加了学习。弟子12人中多是中年人,惟我年幼,仅15岁。可能是太极拳有缘份吧,我从开始学习的第一天起就热爱上了这一别有神韵的拳艺。  少如老师的教练方法和敬业精神,令我终生难忘。他每天凌晨赴“民生工厂礼堂”,即使是雷雨天气,也从未间断,而且往往最先到达。在习练过程中,发现学员“身
期刊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    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往不易于掌握,一旦与人交手,总是以力为先,甚至形成僵持的顶劲。为了矫正这一弊病,作者首先提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这是武禹襄先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轻灵须不尚拙力,周身自然轻灵。平时练拳,全身肌肉和关节要松开,心神要稳定,一举动要求用意不用力,以轻松圆活为主。这样就可以
期刊
武派太极拳前辈教徒,都要初学者先练习基本功,等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学拳架。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就造不出牢固的房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练好拳架。武派太极拳的基本功因人而异,对青少年强调练好腰腿功。如练习踢腿、悠腿、压腿、飞脚、下腰、里合腿、外摆腿、旋风脚、虚步、弓步、仆步等。我师李圣端先生常说:“青少年骨骼柔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先练好腰腿功,有助于身体匀称健康的发育。日后练习拳架,不
期刊
武派太极拳势外形简朴,内蕴丰富,重在实用。其修习要素如下:    式简技繁 组织合理    武派太极拳的拳式动作简洁明快、术法分明、圈小劲捷,每个拳式都围绕着一个攻防中心,重在实用,不尚花法,不着意雕琢,不故做高深,拳风自然平淡,演练起来浑厚朴实,简洁洗练,给人以银碗盛雪,纤尘不染之感。拳式技法内涵细腻,体现出起、承、转(开)、合和八法咸备,五气顺布。  武派太极拳架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
期刊
武派太极拳,是清代广平府武禹襄首创,他也是太极拳理论奠基人。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古称曲梁,北连顺德(今邢台市),南控黄河,西倚太行,东临平原,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在这块风光如画的宝地上,明清以降,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对当地学子深有影响,使水乡古城孕育着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太极拳苑一代宗师武禹襄就诞生在这里。  广府古城有武、范、窦、黎四大望族。武家住在东大街,武禹襄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武氏自明初
期刊
武禹襄    禹襄(1812~1880年),名河清,号廉泉,廪贡生,候选训导,以子孙贵,赠封中宪大夫、兵部郎中加二级,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氏弟兄三人,学兼文武,瞻材亮迹,并声于世,人称“三武”。咸丰初,吕贤基奉旨督办团练,肃书币邀赞戎机,以母老辞。后尚书毛昶熙,巡抚郑元善又皆礼辟,不就。惟日以上事慈闱,下课子孙,究心太极拳术为事。道光年间,杨禄禅自豫返里授拳,其技与众不同,人称“沾绵拳”。禹襄与
期刊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年)也在《太极拳解》中指出:“精神能提得起,则无双重之虞,粘衣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武禹襄长兄武秋瀛(1800~1884年)在《释原论》中也对“双重”做过较为详细的解释:“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比活如车轮而言,乃己之谓也。一边沉则转,两边重则滞,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