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拳论解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
  
  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往不易于掌握,一旦与人交手,总是以力为先,甚至形成僵持的顶劲。为了矫正这一弊病,作者首先提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这是武禹襄先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轻灵须不尚拙力,周身自然轻灵。平时练拳,全身肌肉和关节要松开,心神要稳定,一举动要求用意不用力,以轻松圆活为主。这样就可以逐渐做到轻灵。
  单纯做到轻灵还不够,无论走架或推手,身法着势,起落转折还必须节节相连、处处贯穿、周身运转、绵绵不断,即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断而复连,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泻而下。如不能贯穿就要“断”,一断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解:这段讲的是对外形神态和内在精神的要求。“气宜鼓荡”的“气”并非单指呼吸之气,而是指的外形神态,也就是练拳的神气。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循环周行。气贯则神通,精神提得起,一举动即会轻灵贯穿、意气风发,显示出外柔内刚、活泼无滞,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拳艺特色。
  “神宜内敛”指的是内在精神。精神内敛,注意力才能集中;注意力集中,练拳方有收益。
  “神宜内敛”和“气宜鼓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开的。只有精神内敛、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气势鼓荡、变化无间,即所谓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则不乱。“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方能以静待动,支撑八面。
  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毋使有塌陷处
  
  解:这段讲的是练拳或推手的身法要求。例如,推手以顺随为主,顶偏丢抗都是弊病。凸凹、断续、塌陷则是造成这些弊病的因素。肘、陷肘是凸凹,丢、离是断续,手足上下不能相随相合时就会出现漏洞,就会塌陷。与人推手有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有断续之处易为人所乘;有塌陷之处易为人所入(入即是钻),以上三种病象皆致败之根由,初学的人要力戒此病。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解:这段讲的是周身一家的形成。太极拳对劲的惟一要求是“劲整”。所谓劲整,是当发劲之时,可以把全身的劲汇合起来向一个方向集中发出,因而才能做到“如泉涌出,如皮燃火”,迅猛异常。为此,平时练拳要做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由脚而上到腿,由腿而上到腰,由腰而上通过两膊,达于手指。其中足是劲的根源,手是劲的发射点,腰是枢纽。所以能否周身一家、发劲完整,关键还在于腰步的运用,故而“腰为主宰”。在腰的带动下,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发劲完整,方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解:这段进一步阐述腰腿是整个身法上下相随的关键。谚云:“活似车轮在腰间”,走架推手都要以腰为枢纽才能运用周转灵活无滞。如有不得机得劲处,必然是手动而腰腿未动,这样手愈使力,身势便愈散乱,形成不得力的滞劲。如欲纠正此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所以武氏拳术一贯主张与人相触先定后动。所谓先定后动、制而后发即正身抽腰活胯,颠腿换步。如此活变才能由背转顺,不得力之处方能自解。
  
  上下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前即有后,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
  解:这段讲的是要在意的指导下从事运动。意就是意识、心念,也就是精神作用。太极拳要在意识指导下从事走架或推手运动,无论上下左右、前攻退化,都要以意为先,不在外边。所谓“拳不露形”使人无所预识,才能不发则已,一发即可制人。但意的运用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就是看前还要顾后,攻上还要防下,顾左还要盼右,两手支撑四面八方,足踩五行,立身中正,进退顾盼、上下前后左右都做到动静无偏。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怀之速而无疑
  
  解:这段是具体解释如何在意的指导下,去做“有上即有下”的发劲动作。推手和交手务要掌握对方的动态,随机应变,反复无端,令人不测,使其顾此而不能顾彼,身势散乱,处于背势。这时,我如欲意向上,要先即寓下意(即身寓下)而腿插入中门以身欺人,迫使对方失去重心站立不稳,我即顺势发劲,对方必被掷出无疑。所谓“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即以撬动克制之,斯其根自断,彼即不得力,我即乘机发劲,乃怀之速而无迟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
  
  解:这段是讲运动中要周身一家,节节贯穿,分清虚实,勿使间断。练架子要分清虚实,交手也要分清虚实,所以肩肘腕胯膝手足各个部位都要分清虚实。此实彼虚,彼实此虚,虚实分得清,变换则灵,身法才能活泼无滞,常处于我顺人背的优势。但是虚实的变换,不是主观地乱扭、乱动,要依据对方的虚实情况来变换我的虚实,以求与人相应。彼实我虚,彼虚我实,实者忽而变为虚,虚者忽而变为实,虚非全部无力,实非用力过猛,虚中含实,实中含虚,虚实易变。
  分清虚实是建立在周身节节贯穿、无有间断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则根本谈不到分清虚实。
  怎样才能节节贯穿,前边已经谈过。这里再补充一点,就是拳论中说的“步随身换,力由脊发”。运动时要以腰为中枢,劲由脊发,步随身换,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习之以久,就可练成节节贯穿的“整劲”。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花季女孩。花季的生活多姿多彩,同龄的女孩有的学绘画,有的练舞蹈,有的学声乐……而我却与武术结缘,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却又极具挑战的习武之路。    与武有缘    我出生在著名的武术之乡天津静海县。我们家可算得上武术世家了,爷爷从小爱武习武,如今快七十岁了,仍能打几套传统的迷踪拳。爸爸更是远近闻名的武术迷,他对武术可不是一般的着迷,而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初练武术时竟把韧带拉伤了三
期刊
1977年的一个黎明,一个小家伙在嘹亮的哭声中降临人间。父亲沙荣生慈祥地望着胖儿子,又抬起头看着窗外的曙色,暗自欣喜:自己苦练多年的善扑功终于有了传人!现在,当年的婴儿已经成长为剑眉星目、风度翩翩的武林新秀,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善扑功传人沙学周先生。    善扑功世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东青州市摔跤界,只要一提沙荣生,鲜有不知者。作为善扑功传人,沙荣生不仅是1958年潍坊地区的摔跤冠军,
期刊
七月的心情  关 峰    每年七月,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一个名字,—种武道,一段历史。  31年前的七月,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神秘辞世,令无数“龙迷”黯然神伤。时光荏苒,当年的婴儿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李小龙若还在世,当过知命之年了。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均当日日勤勉。  李氏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自创截拳道,以速度、效率、直接为宗旨,其身手迅疾异常,虽然一时罕逢
期刊
一、扑翼掌的妙用      扑翼掌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攻击手法。它起动突然,劲道十足,以横破直,一旦使用能使对手防不胜防而陷于被动。扑翼掌又是中线直捶的重要补充,是中线直捶的后续攻击手法,在黐手过程中,直捶与扑翼掌合用,往往形成连环式攻击。除作为攻击手法外,经常操练扑翼掌能有效起动身体综合劲道,拉松肩腰胯使人体搏击动作更自然协调。  扑翼掌源于白鹤拳的鹤形手法,仿白鹤翅膀翻飞动作。扑翼掌以打双耳、脸部
期刊
散打选手的身体素质分为多个方面,如力量、耐力、速度、反应等。作为竞技体育项目,掌握娴熟的技术固然重要,但归根结底,身体素质是左右散打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力量的重要地位是无可争议的。散打的力量训练和健美的力量训练截然不同。很多健美明星虽然肌肉发达,在拳台上却不堪一击,这就是各自项目力量功效的不同。而散打的力量训练旨在将人体的力量转化为击打力量,所以很多散打高手身体并不是很强壮,却能将一些看似身体高大
期刊
痴武:“天下第一”首先要打遍天下,李小龙先生同一年代的高手如云,李小龙并没有真正的会过,例如极真空手道大师大山倍达。还有,若真的天下无敌,为何不在泰国摆下挑战擂,而是去和一个退役的拳手交流。    211:我来说说吧。    首先你对李小龙的尊敬我表示感谢,因为我也非常喜欢李小龙,但是你提出的那个“天下第一”,我想不一定。因为李小龙的功夫是他本人的品德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且功夫不是用来互相比天下第
期刊
高尔基在赞美海燕时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虽不是喝彩,却胜似喝彩。毕竟暴风雨引起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的“注重”。  东方圣贤孔仲尼对着滚滚东去的长江大河,亦曾慨叹:逝者如斯夫。先哲把滔滔东逝水比作了分分秒秒不停留的时间,这种借喻虽非对水的赞誉,可是却把分文不值的流水升华到“惜时如金”的境界。难怪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老夫子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比之于暴风雨、东逝水
期刊
提起沈阳市的“小河沿”,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太清楚。可是在旧社会,南七北六十三省凡是“挂子门”——特别是“跑江湖”的人,提起奉天城(沈阳市旧名奉天)小河沿,几乎是无人不知。因为奉天是关东的首府,小河沿是首府吃“杂八地”的中心。这个地方,说书的、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五花八门,无所不有,门门齐全。它又是奉天城“挂子门”的荟萃之地。奉天城武术界的名流多数在此课徒传艺。老中国的“东北三老”、伪满时期的“三
期刊
2005年,恰逢鸡年,鸡是一勤劳的生灵,有“闻鸡起舞”一词为证。由此可见,鸡在古代是活报时器。  除了“闻鸡起舞”以外,我们可以且“一鸣惊人”来修饰鸡——虽然这种修饰有点牵强。《史记。滑稽列传》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鸡是飞不高的,但鸡的鸣叫却是高亢的,在勤劳人听来,是悦耳的。  “闻鸡起舞”与“一鸣惊人”从字面上看并无联系,可细琢磨,二者还是有些逻辑上的关系的。您想,
期刊
1933年,武派太极拳宗师郝少如先生应江苏常州国术馆馆长徐震(哲东)邀请,由上海到常州授徒。我因身体较弱,欲强健体魄,就参加了学习。弟子12人中多是中年人,惟我年幼,仅15岁。可能是太极拳有缘份吧,我从开始学习的第一天起就热爱上了这一别有神韵的拳艺。  少如老师的教练方法和敬业精神,令我终生难忘。他每天凌晨赴“民生工厂礼堂”,即使是雷雨天气,也从未间断,而且往往最先到达。在习练过程中,发现学员“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