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继续教育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kycaro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城镇化高速发展,农民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大军。但是他们的继续教育问题却少有关怀,农民工对继续教育是有渴望的,他们希望自己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针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却问题多多,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足限制了教育发展。本文旨在回顾农民工继续教育历程,借鉴发达国家教育优势,对我国的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提出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继续教育 需求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246-02
  《中国城镇人口蓝皮书》介绍,目前我国的城镇人口已达到6.91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这些数据展示了一个历史性转变。这表明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从一个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时代: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主体将是城市型社会。蓝皮书指出未来中国农民市民化的数目还会增长,未来的20年内中国还会有4—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未来中国得以实现向城市型社会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未来的工作要保证农村转移人员的总量平稳递增,“市民化”布局均衡合理,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社会顺畅融合。这次会议还强调了服务均等的具体内容,不仅要使农民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服务,还包括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实行就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教育服务项目。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代表受到了重视,推进农村转移人员市民化的重要政策将其作为重点,新生代农民工的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新的关注方向。
  一、关注农民工继续教育具有社会意义
  农民工繼续教育,就是旨在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一种追加型教育,是农民工接受先进知识和先进技术技能的教育。农民工继续教育从受到注意到备受瞩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从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角度,继续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既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得到更多的新的技能以增强谋生能力。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思考的习惯,对于他们的生产生活也是有利的。从农民工所在企业看待,我们发现,继续教育能直接促进用人单位的经济增长,增强企业的竞争潜力。对城市发展来说,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奋斗在城市的前线,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培养他们“以市为家”的主人翁精神,把城市建设得更好。对于国家而言,农民工受到继续教育后,在农民工返乡建设和带动更多农民就业上产生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三农”问题的压力。
  二、历史演进下的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
  (一)农民工定位的转变
  “农民工”成为一个概念名词,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农民工”被定义为拥有农村户籍,在法律上享受农民权利、承担农民义务,但是已经与其自身附带的农业劳动处于脱离或是半脱离状态,从事非农产业来挣取主要经济来源的人群。
  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农民工被称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一群人。他们的特点是户籍仍是农民、有土地,没有脱离农业生产,只是季节性的在乡镇企业从事非农产业。到了20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萎缩,农民只能“离土又离乡”。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还有一部分虽然没有走进城市,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是他们的主业,而是加工业等非农产业。这些被称为第二时期的农民工。到了第三时期的农民工已经不能按照地域来划分了,因为此时的农民工是良性的双向流动,农民企业家、科技型农民、企业型农民、市场型农民辈出,他们立足于城乡之间,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
  根据国家人口普查结果和农调队调查的资料显示,外出务工的农民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文化程度增长的情况却很微弱。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大多数人是16—30岁的适龄青年,大多初高中毕业就开始进城打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缺少一技之长。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思想活跃,有冲劲,对城市生活有一定向往,也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产业的生产要求。只不过限于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大多只能走临时工就业途径。这种非正式就业使他们在工作中处于弱势,工资低、保障少,拖欠工资和拒付工资的事件不时上演。这与他们进入城市的初衷和愿景相去甚远,往往产生迷茫感甚至负面情绪。这对于城市发展和国家经济都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不仅做到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更要帮助他们完成技术素质达标,满足现代化企业与城市的需求,共同发展,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三、问题亟待解决 农民工继续教育借鉴方向
  (一)“民工荒”和“用工潮”反复出现的原因
  1.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工业、服务业带动经济结构改变,纯体力低技术的行业越来越少,更多的需要技术技能的职业产生。这使得一些中高级技术职业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选择;从事脑力劳动,有机会扎根城市,也是他们的梦想。梦想和现实都摆在眼前,新生代农民工要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职业,接受继续教育是必经之路。
  2.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境遇。八九十年代的农民工,具有吃苦耐劳、坚忍认真的特质,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努力。新生代的农民工大多是农村的独生子女,敬业理念和责任意识并不强烈。他们缺乏就业技能,但又不愿意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他们的就业处境都比较尴尬。
  3.荒与潮并非劳动力硬性缺失。“民工荒”和“用工潮”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反复出现,甚至并存的奇特现象的实际情况是:只需简单培训就可上岗的单纯劳动人员并不缺,缺的是熟练掌握一项技术技能的中高技术人员。农民工继续教育迫切性日益凸显,真正切实可行、符合企业需要、合乎国情的、全方位的农民工教育亟需普及。   (二)发达国家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尤其对农民工群体的针对性不强。作为我国继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推行较之我们要早,有一些经验值得学习,作为借鉴。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社区学院是向低收入成人提供教育脱离贫困的地方,教授劳动者获得职业经验和先进知识。社区学院提供使培训者能获得更高收入的职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短期培训。
  美国通过各方面政策和举措推行继续教育。首先是政府立法干预,依法管理和控制农村务工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美国数十年间颁布了数十部有关法律法案。其次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为加速社区教育,各州所办的继续教育学校、社区学院的经费70%出自政府,私立大学政府也需出资30%。以上数据说明经费、资金的支持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光有国家的帮扶肯定是不够的,在美国,社区学院不是单纯的国有制或是民间事业,而是涵盖国家、社区、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一项社会事业。使美国的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办学格局。“以人为本”“学员至上”的办学理念也是推动美国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办学机构不是“卖方”市场,而是“买方”市场。他们教授的是最先进的生产技能、最新的科研成果,着力培养紧扣企业需求的人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求学热情,共同达到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目的。
  不过,美国的“农民工”不同于中国,中国的“农民工”由纯粹的农民转变而来,他们的农民工一般是外来的移民群过渡而来,自美国工业化后,一部分农民特别是黑人群体,开始了进城打工的大规模活动。美国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或许不是完全适合我们,但是通过对美国农村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的了解,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四、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走向探索及建议
  (一)建设以职业发展规划为导向的农民工继续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处于适龄阶段,大多心智还未成熟,虽然有冲劲、有热情,但是職业征途还需探索,经验严重不足,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身处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受到挫折或是走上歪路。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首先必须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职业倾向,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农民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其成功率和满足感都会大大提升。
  (二)经费是教育的基础,必须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经费是限制教育发展的瓶颈,经费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石。必须尝试建立健全包括国家、企业、村镇、社会组织……全方位的经费机制。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必须鼓励和吸纳更多的力量才能获得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三)必须拥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可供选择
  继续教育可以在培训资源、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各方面实行灵活多变的机制,推动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短期培训、科学讲座等多种教育模式共同发展,开展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分层次教育,尝试按照不同岗位的分离教学、按照技能操作的联合教学等培训方式。模式的多样化才能促进教育的蓬勃发展,办学机构只需确保培训要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一项长期课题。是国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春天蕴含其中,需要教育界发挥能动性,需要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的共同帮助。
  【参考文献】
  [1]唐踔.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综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8).
  [2]王利梅,唐燕儿.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情况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
  [3]孙学敏.从“返乡潮”到“用工荒”看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缺失[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2).
  [4]晁秋红,闫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1).
  [5]李兴洲,卢海红.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01).
  [6]萧今.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07).
  责任编辑:杨柳
其他文献
在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如何营造愉悦音乐课堂、改进教学质量是所有音乐教师不懈探索的目标。高中生是一个年龄接近成人且思维异常活跃的群体,对音乐有着自己独到的
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频发,让学校体育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体育教师删减体育教学内容、减少器械,而且耐力项目也大幅度减少。加强体育课堂的安全,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重中之重
【摘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要想成为创新人才,就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激情和带有质疑的求索精神,还需要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勤于实践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而科技的发展,首要的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今天的小学生,将担负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需求。因此,从小就要注重科学素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不断探索《食品分析》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建立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品分析 项目化教学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244-01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
[摘 要]初三学生课程多压力大,部分同学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因此要通过和谐教学把新开设的化学科的课堂调节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在快乐中落实基础。  [关键词]快乐 策略 和谐 落实基础    一些初三的学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如何使新开设的化学科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一直是笔者在化学启蒙教学努力实践的,并收到了较为理想
[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但由于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弱、求知欲不强、家长重视不足,所以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直接关系着高考和今后的生活。面对学生这样的现状,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 学习兴趣 教学
本文通过对艺术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对当代插画艺术设计的全新发展进行探究,简要分析当代数字插图设计在技术性和艺术性两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以往的一些新态势。 This
在现代教学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改变了音乐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范围,深化和丰富了课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读一遍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要理解文章的旨意、脉络,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怎样去感悟体会呢?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对朗读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 质疑理解,让学生想读    一般课堂阅读教学结构中初
我国社区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得到发展,目前在部分大城市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规模,成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构成。而关于社区教育的法律保护制度却迟迟没有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