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三学生课程多压力大,部分同学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因此要通过和谐教学把新开设的化学科的课堂调节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在快乐中落实基础。
[关键词]快乐 策略 和谐 落实基础
一些初三的学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如何使新开设的化学科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一直是笔者在化学启蒙教学努力实践的,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快乐”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从“慢、少、易”上培养兴趣
1.慢。慢指的是教学进度慢,特别是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的进度一定要慢,因为这时是学生化学入门的阶段,消化吸收的能力非常差,如果教学进度太快了,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永远地徘徊在化学的大门之外,因而一定要手把手慢慢地把他们扶进门来。
2.少。少指的是布置的作业量少。上了初三以后我们明显地发现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测验的次数也多了,很多同学应付不过来,更糟糕的是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倒不如布置少量的作业让他们有时间有信心去充分地完成,對基础知识的巩固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布置的作业题多了,难免出现内容的机械重复,浪费时间,效果也不见得让老师满意。
3.易。易,指的是平时测验、考查的试题要容易。每个单元结束时,为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都要进行测验,但测验卷的设置不能太难,如果难度大了,学生考出来的分数很低就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测验卷最好的设置是量多覆盖面积广而容易,这样,即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有许多会做的题,保护了大面积的同学的积极性。
二、从“说、写、画”上落实基础
1.说。旧课的重点内容、新课的概念形成和课堂小结等我都安排有“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的互动环节。说而不是读,说时是不能打开课本和笔记本的,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记忆,在理解中听,在听中纠正。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也要求在讨论中完成或者在独立完成后再互相检查互相评论。
2.写。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学习时最好是让他们动起手来。“不动笔墨不听课,成绩是靠写出来的”,要他们用笔去记录简要的课堂笔记,去画课本中的重点词句,还要及时地去完成课堂练习……手中的笔一直在动,那还有空去打瞌睡呢?而且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发现错误并纠正,规范化学用语。
3.画。对重要的物质性质实验和重要的气体制取实验的实验装置图等要求学生要好好地画上几遍,在画图中帮助实验结论的归纳和对实验安全等注意事项的理解。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的电解”、“过滤液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等等的实验装置,都要求学生“比一比,画一画,看谁画得漂亮?看谁画得准确?”, 画在作业本上的装置图由小组讨论,评出“小组最佳”。有的学生基础差,但图画得不错,正好给了这些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提升了这部分同学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从“细、公、严”上关注整体
1.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埋头苦讲,而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台下的一举一动,及时沟通,做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提高课堂活力。例如,刚上课时发现有许多同学还在吱吱喳喳的谈论课间的新鲜事时,老师不要急于授课,可以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前一节课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是”等重要内容,把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后再讲授新课。
2.公。公就是公平,对班上参差不齐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例如:老师的课堂提问经常会不自觉地多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而忽视了占主要比例的中间层的同学。为了避免伤害这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做成一个标签,装在大烧杯中,提问时就随机地从中抽出一个同学来回答,如果被抽到的同学确实不能回答时,再由他指定另一位同学帮助解答。这样每位同学被提问的机率都是一样的,既尊重每位同学,又激发每位同学参与的热情,事实上抽签的时候,就是同学们注意力最为集中最为开心的时候。
3.严。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严师”方能出“高徒”。对课堂上搞小动作、不交作业、不参加讨论等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及时不经意的提醒,然后,再单独找他谈话。 严中有爱,善意的批评是对他的负责,不批评他那是对他的放弃,老师没有放弃他,他才可能不放弃自己。但科任老师在课堂上碰到违纪问题时尽量不要以告状的形式把问题上交到班主任处了事,这样学生会失去对你的信任而失去对你所教科目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的思想问题妥善地得到解决,他们才可能谈得上快乐地去学习;与学生的思想沟通顺畅了,老师才可能把知识轻松地落实到他们的脑海深处。
参考文献:
[1]张斌主编.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快乐 策略 和谐 落实基础
一些初三的学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低。如何使新开设的化学科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一直是笔者在化学启蒙教学努力实践的,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快乐”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从“慢、少、易”上培养兴趣
1.慢。慢指的是教学进度慢,特别是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的进度一定要慢,因为这时是学生化学入门的阶段,消化吸收的能力非常差,如果教学进度太快了,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永远地徘徊在化学的大门之外,因而一定要手把手慢慢地把他们扶进门来。
2.少。少指的是布置的作业量少。上了初三以后我们明显地发现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测验的次数也多了,很多同学应付不过来,更糟糕的是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倒不如布置少量的作业让他们有时间有信心去充分地完成,對基础知识的巩固会有更好的效果。另,布置的作业题多了,难免出现内容的机械重复,浪费时间,效果也不见得让老师满意。
3.易。易,指的是平时测验、考查的试题要容易。每个单元结束时,为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都要进行测验,但测验卷的设置不能太难,如果难度大了,学生考出来的分数很低就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测验卷最好的设置是量多覆盖面积广而容易,这样,即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也有许多会做的题,保护了大面积的同学的积极性。
二、从“说、写、画”上落实基础
1.说。旧课的重点内容、新课的概念形成和课堂小结等我都安排有“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的互动环节。说而不是读,说时是不能打开课本和笔记本的,让学生在理解中说,在说中记忆,在理解中听,在听中纠正。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也要求在讨论中完成或者在独立完成后再互相检查互相评论。
2.写。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学习时最好是让他们动起手来。“不动笔墨不听课,成绩是靠写出来的”,要他们用笔去记录简要的课堂笔记,去画课本中的重点词句,还要及时地去完成课堂练习……手中的笔一直在动,那还有空去打瞌睡呢?而且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能发现错误并纠正,规范化学用语。
3.画。对重要的物质性质实验和重要的气体制取实验的实验装置图等要求学生要好好地画上几遍,在画图中帮助实验结论的归纳和对实验安全等注意事项的理解。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的电解”、“过滤液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等等的实验装置,都要求学生“比一比,画一画,看谁画得漂亮?看谁画得准确?”, 画在作业本上的装置图由小组讨论,评出“小组最佳”。有的学生基础差,但图画得不错,正好给了这些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提升了这部分同学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从“细、公、严”上关注整体
1.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埋头苦讲,而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台下的一举一动,及时沟通,做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提高课堂活力。例如,刚上课时发现有许多同学还在吱吱喳喳的谈论课间的新鲜事时,老师不要急于授课,可以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前一节课的“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的是”等重要内容,把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后再讲授新课。
2.公。公就是公平,对班上参差不齐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例如:老师的课堂提问经常会不自觉地多提问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而忽视了占主要比例的中间层的同学。为了避免伤害这部分同学的自尊心,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做成一个标签,装在大烧杯中,提问时就随机地从中抽出一个同学来回答,如果被抽到的同学确实不能回答时,再由他指定另一位同学帮助解答。这样每位同学被提问的机率都是一样的,既尊重每位同学,又激发每位同学参与的热情,事实上抽签的时候,就是同学们注意力最为集中最为开心的时候。
3.严。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严师”方能出“高徒”。对课堂上搞小动作、不交作业、不参加讨论等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及时不经意的提醒,然后,再单独找他谈话。 严中有爱,善意的批评是对他的负责,不批评他那是对他的放弃,老师没有放弃他,他才可能不放弃自己。但科任老师在课堂上碰到违纪问题时尽量不要以告状的形式把问题上交到班主任处了事,这样学生会失去对你的信任而失去对你所教科目学习的热情。只有学生的思想问题妥善地得到解决,他们才可能谈得上快乐地去学习;与学生的思想沟通顺畅了,老师才可能把知识轻松地落实到他们的脑海深处。
参考文献:
[1]张斌主编.愉快教育模式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