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与金陵永生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历翻回1937年11月末。这个日子几乎是和平的南京城的末日了——来势凶猛的日本军队已将南京城团团包围。南京已成孤岛。城内城外,人心一片恐慌。
  那些曾经在这个中华民国政府首都作威作福、有模有样的人,如今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些穷人和与这个城市没有多大关系的为数不多的外国传教士,以及他们的信徒和一些医生、志愿者等。守城军队当然占有总人数的很大比例,但他们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所有的乱象,魏特琳看得清楚,也看得伤感,她在日记中写道:“南京成了一个可悲而破碎的空壳,街上空无一人,所有的房子一片黑暗,充满了恐怖。”
  明妮·魏特琳(Minnie Vantrin),中国名华群,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州的西科尔小镇。魏特琳家境不富裕,可她从小吃苦耐劳、勤奋勇敢,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打工挣取上大学的费用。1912年,魏特琳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919年魏特琳应聘金陵女子大学,掌管校务,筹建新校园,并鼓励学生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
  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美国好友,以便她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整理档案资料时,发现了魏特琳日记原稿。90年代初,原稿整理制成缩微胶卷,供历史档案学者研究使用。


明妮·魏特琳〔二排左六〕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学院任教时与校友的合影

  由于魏特琳当时所在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的个人亲历档案——日记,就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例如1937年12月16日的一段日记:“我不知道有多少无辜、勤劳的农民和工人被杀害。我们让所有40岁以上的妇女回家与她们的丈夫及儿子在一起,仅让她们的女儿和儿媳留下。今夜我们要照看四千多名妇女和儿童。不知道在这种压力下我们还能坚持多久,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怖。”
  保护上万妇孺的人身安全,在当时特殊的环境里谈何容易。魏特琳面对的是一群比野兽更为凶残的日本侵略兵,美国教会学校的牌子,国际安全区的布告,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魏特琳组织校内教职员工巡逻校园,自己不是守在门房,就是被叫去阻止进校来奸掠的日兵,从他们手里夺回中国妇女。不少日兵因此恼怒,拿着血迹斑斑的刺刀威胁她,还有的野蛮地打她耳光。魏特琳都忍受了,她自觉地承担了保护万余名中国妇女儿童的重任,她说,金陵女院就是我的家,我绝不离开。
  魏特琳在紧张恐怖的日子里殚精竭虑工作了数十个日日夜夜,她在此期间的日记中常常写道:“倦得无法思考”。她在救护了许多中国难民与妇女以后,自己得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1940年5月14日,她在多方的劝说下离开南京回美国治病。
  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魏特琳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55岁。在遗书中她写道,她在中国的传教失败了,与其受精神之苦,不如一死了之。临终前说:“如果能再生一次,还是要为中国人服务,中国是我的家。”这个孤独的女人在临终的一刻,仍然记挂着遥远的中国。
  明妮·魏特林没有双亲,没有家庭,她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弟弟把她的遗体运回了一个叫雪柏的小镇,简单安葬。墓碑上雕刻着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平面图,并且刻着“金陵永生”这四个中国汉字。
其他文献
拥有一副惹人侧目的好身材日日在你的心愿清单中,欧美模特的丰胸翘臀我们可能学不来,但日系模特带有东方风味的五官神韵、清新纤瘦的身姿、质感十足的High Fashion脸却是你能仿效的实在榜样。  虽然个头没有欧美超模那般高挑,但是不论是硬照还是台步,她们也都有着超凡的表现力和强大的气场。本期,我们还请来知名的KEVIN老师亲自上阵指导你无限瘦下来!  日本混血 麻豆水原希子(Mizuhara Kik
期刊
亚洲彩妆天王被评为“亚洲最红的明星造型师”  宅女也要动起来:  1. 腹腰:以站立的姿势,双脚张开与肩同宽,腰杆打直,五指合并手掌略呈拱型,左右拍打腹部、腰侧,不要拍到腰后的肾脏位置。  2. 手臂:可将右手向上举起,将掌心放在脖子后方,用左手拍打右臂;换手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拍打,能紧实手臂肌肉。  3. 臀部:找到臀部弧度最下方处,左手拍左臀,右手拍右臀,要稍微由下往上的弧度拍打。接着将臀部夹紧
期刊
站在舞台上的珊丽娜端庄优雅,说起自己的盘扣作品如数家珍,就像拥有出色子女的母亲一样,言语中都是骄傲和自豪。这个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女人,用了半生的心血和精力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设计盘扣与中式服装。  沉迷盘扣拜师学艺  20世纪80年代,珊丽娜还是一名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大多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名媛,旗袍便是“标配”。工作中频繁的接触让她逐渐爱上了旗袍。后来珊丽娜结识了她的德国男友,婚后就随丈夫去了异乡,但
期刊
小店:「Dopamine」  回忆不再停留在抽屉里,而是时刻戴在身上  慢慢泛黄的电影票、默默褪色的火车票、渐渐变皱的机票……一张张地堆积在家中的抽屉里。然而纸类的旧物总是难以很好地保存。设计师Mary Wong为此以“Turning Trash Into Treasure”为理念创办了首饰品牌Dopamine。店里的饰品都是由具有纪念价值的纸张制作而成。客人更可以把有特别意义的纸张交给Mary,
期刊
关于每日时间安排  CR:您一天的作息是怎么安排的?  A:6点55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一定要先喝水,雷打不动。洗漱之后就运动,在小区里跑步,6公里左右。先慢走再冲刺这样重复几次。到公司一般是9点,上午11点之前是安排公司各门店报上来处理的一些文件,以及总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11点就下门店,看现场。下午一般是约谈。晚上有百分之五十的时间还是工作,晚餐的检查之类的;剩下百分之二十五是应酬,其
期刊
1907年生于广东中山的梁白波,从小就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她的娘家在上海北京路的一家废品店楼上,木扶梯摇摇欲坠,可以想象她跌宕的成长岁月。她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绘画天分颇高,思想激进,学生时代就参加过共产党组织的南京路飞行集会——能迅速集合又能迅速解散的集会,这样的活动训练了她的机敏和果敢。  20世纪30年代初,梁白波加入了中国第一个油画艺术团体“决澜社”,并在其首次画展中展示了一幅别样的作品——
期刊
初见施华女士的人,都无法把眼前这位秀外慧中的江南女子跟蜚声在外的青苗教育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联系起来,因为她看上去太年轻、太温柔。她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用情怀在做最好的国际化中国学校,在这个过程里,她始终不疾不徐。如果时间能说话,它大概会说:“生命里那些获得与给予,放弃与追寻,都不过是至真至诚的一场坚守。”  她身上有一种自发的诗意,她的目光中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暖意,也有一种坚决果敢的凌厉;她可以像鹰一样对
期刊
她在日本或许比在中国有名。  1995年,王选参加由日本市民团体“日军细菌战历史事实揭露会”出资援助在中国进行的细菌战受害者调查。1998年,她成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对日诉讼原告团团长,代表180名原告在法庭上陈述。  此后,她不断往来于日本和义乌调查、取证、开庭、败诉,再上诉,再取证,再开庭,一直到2007年,经历40多次开庭后,她代表的义乌细菌战受害者对日索赔的诉讼才告一段落。  自1997年起
期刊
——roseonly北京国贸店、SKP店同步开业“诺”,因为爱,心甘情愿背负生命的重轭;“誓”,一生只送一人,以花为誓,落笔为证。遇见roseonly诺誓,一如在颠簸人海中遇见真爱。  时隔不到两年,roseonly玫瑰的芬芳漫溢到大江南北十多个城市,这个早秋,roseonly再次回到北京,国贸商城店与SKP店同时开业。两家店铺延续品牌一贯风格,以华丽的欧式风格迎接笃信真爱的伴侣们步入爱情的殿堂;
期刊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纵观烽火硝烟的战场,总能看到女子的身影,尤其是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战争时期。  被改变命运的不仅有那些在战壕里送命的小伙子们,还有那些本应梳妆打扮的姑娘们。因为战争,女子走出了家门,在社会上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公众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国家的沉沦和民族的危机,给女性带来了灾难,也促使她们一步一步地觉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