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想化生物课堂之我见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最好的系统应该是引向成功的,但是大多数目前的教育系统却是把学生引向失败的,他们的规划不是把每个学生引向失败,但是他们把很大比例的学生引向了失败,在某些情况下高达了百分之五十。” 理想的课堂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并且享受了学习的乐趣。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平等、创新、留有疑问和富有延展性的课堂。
  【关键词】理想化;生物课堂;有效;宽松平等;探究创新
  
  《学习的革命》一书的作者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系统应该是引向成功的,但是大多数目前的教育系统却是把学生引向失败的,他们的规划不是把每个学生引向失败,但是他们把很大比例的学生引向了失败,在某些情况下高达了百分之五十。”
  其实,搞教育的人都知道,现在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快乐,找不到自信,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怎样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笔者认为理想的课堂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并得到了怎样的学习乐趣。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效、平等、创新,留有疑问和富有延展性的课堂。
  一、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每个学生都参与,是有效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参与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的观点要发生改变,要自问,上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是考虑怎样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还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和体会一些知识的内容。笔者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就避免了让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探讨、平等对话。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预习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前可以和老师交流,也就是说我在上课前对学生预习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心里有数的,这样上课就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其实刚开始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那么最好就先从回答问题开始,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查资料,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了。例如,在讲“苏科版生物的分类”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预习了也可能提不出问题,不知道问什么,于是我提前布置预习:叫学生利用双休日到超市里去观察货品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并咨询超市工作人员怎么把货品大致分类的……这样利用类比,对生物的分类就容易理解,并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呢?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和溶入课堂的积极性。首先,我承诺学生无论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无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怎样的错误,一律可以参与讨论;第二,对于上课积极参加讨论和回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第三,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每个月评出最佳小组,给予奖励和表扬;第四,对于有些问题采用抢答和指定回答多种形式进行等。这样做了以后,学生不需要担心回答错了以后受到老师的责备,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老师微笑以及鼓励的目光,他们也不需要担心回答错了以后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因为同学们总会给以掌声给予鼓励,更何况他的后面还有一个小的学习型组织—— 他的学习小组呢?
  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欢乐,是宽松平等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欢乐、宽松平等的。真正以人为本的课堂,应该针对学生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教育是充满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首先要赏识你的学生,与学生有语言的交流。因为语言的交流和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的认可;意味着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
  传统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整齐划一,铁的纪律,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课堂里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有时候显得很做作。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等多种角色,所以要想真正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更需要一些特殊的职业所需要的品质。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关键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开始改变角色,不以学术权威和绝对真理的拥有者的身份而高高在上,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寻找自信。例如,在讲到“苏科版食物链”内容时,我用硬纸板做了画有各种生物图案的面具,然后叫同学参加一个找出“吃与被吃关系”的活动,但在课堂上,我自己不是旁观者,而也参与了其中的一个角色,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下就拉近了,多了份亲近,多了份信任,多了份快乐。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很难,这就需要教师要爱学生,爱教育事业,爱的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好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寻找到乐趣,这样才可以把快乐带给学生。
  课堂气氛的宽松就是要师生平等,当然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的平等是非常困难的。《教育在线》总版主李镇西老师曾经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小事情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有一个学生去办公室倒水,他对学生说:“杯子在那里,你去倒吧。”但又有一次,他在教室批改作业,笔突然没有水了,于是他问学生:“哪个同学有红颜色的笔啊?”于是那个学生主动的跑过去,双手把笔递到了他的手里。对这个事情,他感触很深,他想学生倒水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倒好以后递过去呢?这就说明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正平等是多么困难啊。
  三、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着科学探究精神,是创新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创新气氛的课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希望之所在,以教师的创新劳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课堂上始终应该坚持的方向。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形式无法代替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探究实验上做文章,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中完成了一些常规观察和操作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蚯蚓对气味有反应吗?怎么设计探究过程呢?
  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设计了很多实验,经过这样的探究以后,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四、理想的课堂是应该正视学生认知弱点,是留有疑问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留有疑问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抓住讨论的重点和难点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克服学习的弱点。我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弱点往往重视不够,如果仔细研究,做个有心人,是不难发现的,在一定的章节上,在一定的内容上学生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内容往往成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瓶颈,比如,在“生物的遗传”中,基因、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基因的传递过程、人类的性别决定等这些内容学生比较难以接受,思维上的不流畅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惰性。其实有一大半的责任在教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强调的是一步到位,强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接受新知中步步加深。事实上,如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用模拟小游戏来淡化学生对纯概念的理解,侧重过程的体验,效果反而更好。适当留一些疑问,不一定要马上解决,等学生随着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到后来自然会释然。
  有这样一个关于教育结论的争论:教育的目的到底是让学生从无知到有知,还是让学生从有知到无知?传统的观点是一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了所有所应该学会的内容,所以教师经常问学生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听懂了吗?”而现代的教育观主张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疑问走出课堂。我们在这方面是需要加强思考的。
  五、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富有延展性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应该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课堂的延展性。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它使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现在的教师不再掌握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学生的学习形式也由单纯地积累知识到有选择性地学习知识了,如果学生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那么很显然,我们的课堂必然是内容丰富的,会大大提高广度和延展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变得丰富和多彩起来。例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这节时,生命起源过程是在课堂上很难模拟的实验,于是我就预先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整理一些相关资料,课上我把同学收集的有价值的资料用多媒体和其他同学分享,有些同学还下载了生命起源的视频。通过这些,我把备课过程也让学生参与,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增加了课堂形式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延展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有关课堂教学的问题是一个大的话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本着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着想,真心诚意地去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肯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程正方. 现代管理心理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 吴岩.教育管理学基础. [M]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4
  [3]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4]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余文森、吴刚平. 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M]首都师范大学, 2004
  [6] 申继亮.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其他文献
考察了三线芳烃经ZrO2/SO4^-2固体超酸催化改性所得齐聚物的常压成焦性能及其不同齐聚物添加量对一种石油沥青成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线芳烃齐物焦具有较好的偏光显微形态和较低的焦
电学中的计算题属于综合题.包括了电学中所有的知识.它是物理学习的一大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每个同学都应充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觉得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针对油品储运、销售过程中油品蒸发损耗的特点,依据分子扩散及质量传递原理,建立了非稳态多变量系统数学模型,推导出相应的数值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可用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评价生
在渡江战役的全过程中,刘伯承作为总前委委员、西集团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既参加了战役全局的筹划,又承担具体的组织指挥,还担任了军事接管南京的重任,为这场战役的胜
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从基础知识着手,精选习题,进行优化组合,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初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门课程是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应用分子模拟技术考察了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丙基铵阳离子和四丁基铵阳离子等4种模板剂在TS-1分子筛微孔结构内附着和堆积的行为,根据结合能数据及4种季铵离子在TS-1中的
“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到了初中数学却成了短腿学科”,这是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遇到,也是令很多家长迷惑不解的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以及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极具价值和深远
我厂0.5吨电弧炉炉盖,过去一直采用高铝砖砌筑,成本高,寿命低,材料消耗大,而且常因高铝砌供应不上影响生产。在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破除了小型电炉使用水冷炉盖提
期刊
当前,多媒体以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渠道多等特点做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学模式焕然一新,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