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我国教育实行素质教育以来,高中英语教材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阅读内容占据较大比重。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改革,不仅在于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单词量,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在于在现代英语考试中,阅读分值比重较大。本文将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入手,从五方面说明应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以便实现有效学习。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新型教学模式就被提到教学议程中,“支架式”教学就是诸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深受高中英语教师青睐。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所谓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循序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把握一个知识点时也能从中获得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点,也就是为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发展主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而另一种则是可发展水平,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则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提出在最近发展区中是挖掘学生能力、开发其内在潜质的最佳时期,所以,这时应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的选择内容,并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展开教学设计,为所有教学环节构建良好支架,中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以便实现发展式教学与学习。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挑选课前教学资源
挑选课前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开始授课前,要筛选教学内容,不能单纯的依靠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缺乏新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改善这种情况,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前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单元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定位本节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在挑选教学资源时,应选取与文章主题相近内容,最好能够将要学习的新单词、短语、语法等内容都囊括在内,在增加学生英语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新知识,以便提升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挑选课前教学资源,还应挑选课后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后通过课后资源将其巩固,以此获得知识的延伸。
(二)将导入情境与设置情境应用其中
在高中英语阅读中,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如人物传记,英语阅读中所选取的内容不是不够知名人物的事迹就是知名人物鲜为人知的事情,在这类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生僻单词或俗语,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如“世界知名人士所具有的品格都与常人不同,大家觉得这些知名人士都具有哪种品格?”或是“所有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发人深省,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从中获得哪些感悟?”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不受生僻单词或俚语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这些词并不是文章考察重点,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使其養成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以便能够尽快进入文章情境中。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
英语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五种,分别为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将知识内化,并从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完成英语阅读,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和英语语法知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为学生准备英语知识预习资料,将词汇、语法等包含在内,使学生能力提前掌握文章内容。
(四)注重合作学习与分工协作
课程改革以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改变,尤其是英语知识学习,应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各抒己见,发挥自身特长,与别人分享感悟,同时也多倾听他人意见,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分工协作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但要适当的分配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均衡小组实力,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同时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对知识的偏差理解。
(五)应用新型评价机制
以往教学模式中判定学生学习成绩时,都是由教师一人规定,很多教师也不注重评价机制建设,认为高中教学时间紧张,学生的重点应放在学习上,至于评价机制则是可有可无,因此,很多教师都未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只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水平。新课改以后,教学模式与要求不同以往,为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信心,应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与赞扬。同时,构建互相评价机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判定应全面考虑学生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他人的习惯。
三、结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后被提出应用于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之所以能够被应用于教学主要在于它将学生认知作为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董洁.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夏爱丽.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09:40.
[3]黎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55-58.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听说读写教学,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以便实现有效学习。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新型教学模式就被提到教学议程中,“支架式”教学就是诸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深受高中英语教师青睐。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所谓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循序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把握一个知识点时也能从中获得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点,也就是为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发展主要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而另一种则是可发展水平,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则是最近发展区,该理论提出在最近发展区中是挖掘学生能力、开发其内在潜质的最佳时期,所以,这时应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的选择内容,并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展开教学设计,为所有教学环节构建良好支架,中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以便实现发展式教学与学习。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挑选课前教学资源
挑选课前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开始授课前,要筛选教学内容,不能单纯的依靠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缺乏新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改善这种情况,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前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单元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定位本节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在挑选教学资源时,应选取与文章主题相近内容,最好能够将要学习的新单词、短语、语法等内容都囊括在内,在增加学生英语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新知识,以便提升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挑选课前教学资源,还应挑选课后资源,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后通过课后资源将其巩固,以此获得知识的延伸。
(二)将导入情境与设置情境应用其中
在高中英语阅读中,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如人物传记,英语阅读中所选取的内容不是不够知名人物的事迹就是知名人物鲜为人知的事情,在这类文章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生僻单词或俗语,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如“世界知名人士所具有的品格都与常人不同,大家觉得这些知名人士都具有哪种品格?”或是“所有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发人深省,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从中获得哪些感悟?”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不受生僻单词或俚语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这些词并不是文章考察重点,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使其養成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习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以便能够尽快进入文章情境中。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
英语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五种,分别为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将知识内化,并从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完成英语阅读,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单词量和英语语法知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为学生准备英语知识预习资料,将词汇、语法等包含在内,使学生能力提前掌握文章内容。
(四)注重合作学习与分工协作
课程改革以后,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改变,尤其是英语知识学习,应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各抒己见,发挥自身特长,与别人分享感悟,同时也多倾听他人意见,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分工协作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但要适当的分配小组成员,使每个小组中都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均衡小组实力,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同时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纠正学生对知识的偏差理解。
(五)应用新型评价机制
以往教学模式中判定学生学习成绩时,都是由教师一人规定,很多教师也不注重评价机制建设,认为高中教学时间紧张,学生的重点应放在学习上,至于评价机制则是可有可无,因此,很多教师都未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只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水平。新课改以后,教学模式与要求不同以往,为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信心,应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学生,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与赞扬。同时,构建互相评价机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判定应全面考虑学生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他人的习惯。
三、结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后被提出应用于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之所以能够被应用于教学主要在于它将学生认知作为基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董洁.支架式教学模式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夏爱丽.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09:40.
[3]黎伟.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