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就是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育人就是培养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提升法律素质,养成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形成法律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教育。
  如《平凡的小事》一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篇范例。故事概述了周总理严格遵守文化馆图书室的制度,冒雨前来图书室查阅资料,没有因自己是总理、公务繁忙而破例借书。正是从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上,反映了周总理严于律己的精神,总理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制度的制定,是对公众是约束,但同时也是对公众利益的有力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的社会。
  教师引导学生就此事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首先应该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随着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要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把遵纪守法当作日常行为准则;其次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抓关键字词,渗透法律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法律知识的文章,它们为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口语交际《这事怎么办》中,教材选取了两个学生生活的案例:一是对待同学之间的恶作剧,要不要以牙还牙;二是拾物交还失主后该不该接受酬金。教师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理直气壮地告诉学生: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小摩擦,要勇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向别人道歉,乐于接受别人的道歉,善于宽容别人;拾金不昧带来的是道德荣誉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不应该接受失主酬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主动把拾物还给失主是应该的。建议学生课后查阅《物权法》,了解清楚,从而间接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比直接灌输法律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一些。
  三、参与综合实践,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如开展“诚实与信任”演讲赛,全班同学就这个议题收集素材,较全面地讲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决心作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通过开辟法律专栏,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主题座谈会、法律宣传咨询、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增强青少年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全社会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收集遵纪守法格言警句、听法制报告会、办法制宣传墙报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体验。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小公民,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558302贵州省平塘县四寨镇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既要做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又要做参与者,因此在创建优秀班集体所有的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本文从四方面阐述班主任怎样做好“领头羊”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学生 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要做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参与者,这样才能树立
期刊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下,语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教学局面,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教师与学生谁来唱“主角”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
期刊
高中生多数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与教师交流少,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许多教师埋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然而,高中生已初步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懂得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道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地分析并判定各种事实材料,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意志品质方面,高中生意志独立性和坚持性都有迅速发展,具备了不过分依赖教师的独立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中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情境创设低效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怎样的情境才算是一个好的情境?数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效果,取得听说读写优秀成绩,离不开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小学生个性能够尽情彰显,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在获得足够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放出童稚的光芒。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应把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要讲求实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质疑课堂的形成;引导学生探究留白。总之,思想政治实效性课堂要求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实践,要树立新的教学过程调控教育理念,学会随机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政治 有效教学  叶圣陶说过:“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成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
期刊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报之以情,达到心灵和心灵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  一、讲究语言有效性  语言是传播情感的媒介。新学期开始或走进一个新的班集体,每位同学都有想更加进步的心理,希望有一个新面貌新形象,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设计好第一次班会、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家访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新学
期刊
新课程对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课程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深入,正切实改变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也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语文教学的技术发展。本文就以《葡萄沟》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试作一些评述。  《葡萄沟》是聋校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