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略谈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效果,取得听说读写优秀成绩,离不开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小学生个性能够尽情彰显,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在获得足够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放出童稚的光芒。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罚、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如何有效提高后进生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成绩落后的学生回答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经常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了进步,并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作者单位:558304贵州省平塘县通州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味道真好”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认真总结自身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得失,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注重诱导学生学习兴趣,讲求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尚处于儿童阶段,儿童们作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心理需要的动机。学习活动
期刊
数学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反馈教、检、学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来实现。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正是这种联系和反馈的重要而且可靠的手段之一。  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数学试卷讲评是有效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数学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应把肯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一、实与虚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又要求班主任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务实又务虚。  班主任工作的务实,要求班主任必须从当前做起,从具体的事务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
期刊
【摘要】高中政治课的政治性,时代性,思想性需要教师加强课前反思,要在课堂教学中少走弯路,用最少的投入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就要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情境,学生认知水平等进行课前反思。教师常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就会有效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课前反思 反思内容 反思意义  课前反思,就是上课之前对教案的预设,备课效果,之前教学过程的得失进行思考,对学生学习本学科
期刊
【摘要】在十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师生互助互爱,和谐合作是班级发展的命脉。  【关键词】班主任 和谐 师生关系  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既要做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又要做参与者,因此在创建优秀班集体所有的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做“领头羊”,不做“牧羊人”。本文从四方面阐述班主任怎样做好“领头羊”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学生 班级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要做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参与者,这样才能树立
期刊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下,语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教学局面,以下是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  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教师与学生谁来唱“主角”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
期刊
高中生多数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与教师交流少,不愿公开自己的心事,许多教师埋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然而,高中生已初步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懂得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道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地分析并判定各种事实材料,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意志品质方面,高中生意志独立性和坚持性都有迅速发展,具备了不过分依赖教师的独立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
期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三学五环”教学模式中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情境创设低效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如何?怎样的情境才算是一个好的情境?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