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视野下的高职高专艺术鉴赏课程改革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许多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普遍存在授课形式单一、课时量少的现象,影响艺术设计人才全面深度培养的目标及质量。基于此,文章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在艺术鉴赏课程中积极引入慕课的教学优势,结合传统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慕课;艺术鉴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慕课作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拥有高、精、尖的教育资源应用在教学中,掀起了高校的改革热潮。许多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普遍存在授课形式单一、轻理论、重技法等现象,影响了艺术设计人才全面深度培养的目标及质量。而慕课的出现正好弥补这一不足,促进了高职高专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改革。
  慕课起源于国外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院联合提出的,它的特征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一、高职高专艺术鉴赏课程
  艺术鉴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艺术涵盖的范畴、艺术的分类,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本论文中所论述的慕课视野下的艺术鉴赏课程是指利用慕课平台,运用新的线上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教授艺术鉴赏内容,提高学生艺术品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的艺术鉴赏课程是以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能够一对一地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对课堂里的学生状态有很好的了解。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授课方式单一
  艺术鉴赏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较为单一,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并辅以PPT演示。在传统沉闷课堂上,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差,抬头率较低,只有前排学生认真听讲,后排学生大多在玩手机或完成专业作业。
  (二)课时量少
  绝大部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服务于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大学三年的课程中专业理论课少之又少,其中艺术鉴赏多为32课时。短期看,学生基本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但从长远来看,综合艺术理论素养缺少,不利于其职业长远发展的。
  (三)学生构成复杂,综合艺术素养存在差异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设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且文、理和艺术类兼招。受地域教育资源和高考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艺术知识储备水平不齊,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学习艺术鉴赏,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教学问题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在信息化时代,慕课的优势就显现出来,慕课可以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将信息化技术和传统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此外,慕课的教学课程免费提供,也可以解决课时少和学生层次不同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课后不限时、不限空间地学习。
  三、课程教学改革及应用
  (一)课程教学新模式及应用
  笔者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海南工商职业学院2019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110名学生展开教学。以“绘画艺术欣赏”这章内容为例,笔者新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前阶段
  在课程前一周,完成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指导学生进入慕课平台、注册用户名、选择和加入学习课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和提问,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进入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学生完成平台注册后,教师发放课前学习任务,针对本章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学生学习两个慕课内容,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慕课“美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鉴赏”,另一个是华中师范大学的“西方现代绘画鉴赏”。通过慕课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对本章课程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心中对知识体系建立概念,培养学习兴趣。课程视频10分钟左右会穿插提问,帮助学生集中完成学习,单元测试更是和课程内容息息相关,便于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知识盲区。课前的线上慕课学习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随时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成为主体,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阶段
  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知识拓展,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美术鉴赏——中国传统画鉴赏”和“西方现代绘画鉴赏”两种不同绘画技法的重难点和赏析要点内容进行讲解;对知识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对学生在讨论区交流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二是合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世界名画10幅,小组挑选完成5张绘画作品赏析;全班分为6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团队协调和管理;30分钟时间讨论完成鉴赏内容,30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作品赏析情况,带领大家领略不一样的赏析视角。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形成学生的课程评价。这一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内化,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师起到创立情境和引导学习的作用。三是总结评价,教师针对本节课程内容学生的合作情况和课程表现,形成总体评价。
  3.课后阶段
  课程结束后,教师将授课PPT和课程资料整理好后上传至QQ群,学生可自行下载、查看、复习、使用。每位同学可根据本章学习内容继续拓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面,自由观看慕课资源。
  (二)课程改革反馈
  为了提高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慕课融入后的教学改革效果,在新模式下的课程结束后,笔者对海南工商职业学院2019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引入课程的满意度、学习效果、课程期待等方面设计,一共发放120份,收回118份,回收率98%。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次课程引入的平台慕课资源的满意度较高,其中“西方现代绘画鉴赏”这门慕课的满意度最高,达到了88%;学生对这次慕课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效果是满意的,其中慕课对于课程知识的拓展帮助最大,达到89%;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此次学习的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其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学生愿意利用慕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更多学生希望慕课平台可以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期望度达到90%。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得知大部分学生愿意使用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它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解决艺术理论课时少的问题。学生可以不限时间和空间地学习各种优质资源,这对于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来说如虎添翼。
  (三)教学反思
  这次慕课视野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本次改革引入的平台是中国大学MOOC,并非学校购买的课程平台,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课程情况无法详细掌握,不能更好地监督学生学习。其次,教学设计中,引入的两门课程存在课程内容过多,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教师在现实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梳理很重要,这也表明现实课堂的重要性。
  四、结语
  艺术教育一直在摸索中前進。本研究基于海南高职高专艺术鉴赏现状提出改革,并做出改革尝试。由于慕课混合式教学实践较少,学生数量有限,代表性不是很强,该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无论怎样,笔者认为今后艺术理论课程的发展将朝着信息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曼丽.MOOCs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13-21.
  [2]陈港,钱燕.慕课时代下的课程探索与建设[J].教学导刊,2014(30):137-139.
  [3]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应用原理及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4]赵桂茹.谈高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4(7):37-38.
  作者单位: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自身内涵的挖掘,还要关注其在当下传承与传播方式的选择。文章围绕大学生美育,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为例,探讨如何使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新技术发掘和继承具有深厚底蕴的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中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美育;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云技术  注: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攀登计划
期刊
摘 要:书法创作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创作在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突出,大量书法爱好者的加入推动了书法创作的发展。文章从书法创作的构成要素角度展开分析,根据对当前书法创作取法特征的总结,提出了书法创作法源确立的原则和路径,对书法创作风格锻造的现状进行了探究,并就历代书法大家锤炼自身书法质感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书法创作;取法;风格  书法艺术传承了上千年,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项传统艺术的美,并
期刊
摘 要:民族艺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具体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展现,文章主要探讨民族艺术如何更好地在群众中引导与提升人民素质,思考如何更好地与群众共同投身到“十四五”文化事业建设中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文字的力量,绘制绚丽底色。  关键词:民族艺术;公共文化;群众文化  一、“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呈现  这次五年计划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在
期刊
山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以小郭泥塑和泰山皮影戏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却面临着重重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影像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以小郭泥塑和泰山皮影戏为例,在分析其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影像技术如何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期刊
摘 要:郑振铎是中国编辑出版古代木刻版画书籍的第一人。工作以后,郑振铎对古代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籍中插图尤其受郑振铎的关注,因而他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产生了写一部中国古代木刻版画书籍的想法,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产生背景到时代思想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郑振铎对版画编辑的梳理和总结,分析郑振铎的美术教育思想,通过版画史研究其与美术教育思想产生的关联,并讨论郑振铎研究木刻版画史的意义及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对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延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了能够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则需要以数字媒体艺术为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并且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训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视听语言课程的专业知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内涵,并詳
期刊
摘 要:声乐教学作为一种以声乐艺术为载体的教育行为,旨在从声乐传承的角度培养表演和教学人才,以期能夠实现声乐艺术的长远和高度发展。文章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论述声乐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首先根据声乐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的内涵论述声乐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宏观意义,其次从具体实施路径方面阐述相关措施。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思维向度  从学理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等,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铺垫。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高等院校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大力
期刊
摘 要:近年來,音乐在人们心中越来越重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开展高校音乐教育与人文教育,有助于繁荣高校音乐文化。文章通过研究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探讨音乐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作用、价值,分析了音乐的功能和价值,总结并提出了繁荣校园文化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音乐;大学;校园文化  注: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音乐价值”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新媒体发展速度异常猛烈,我们已经步入了全媒体时代。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并与传统媒体不断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播音主持遇到了种种困扰,而新闻播音主持作为播音主持的一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面临极大挑战。文章就新闻播音主持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出发,分析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促进播音主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新闻播音主持;新闻传播;新媒体  随着全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