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进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30万尾,在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1口面积为4 m×667 m的塘口进行池塘苗种培育试验,结果共获黄颡鱼鱼种1 563 kg,折合产量5 858.32 kg/hm2,规格28~30尾/kg,产花白鲢鱼种420 kg,总产值49 410元,折合产值为185 194.90元/hm2,总成本33 264元,折合成本124 677.66元/hm2,纯利润16 146元,折合利润60 517.24元/hm2。
  关键词 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
  中图分类号 S965.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61-0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鲇形目鮠科黄颡鱼属,俗称昂刺鱼、丁鱼、嘎鱼、黄姑,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种,因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受到市场的欢迎[1]。我国长江、珠江及各大淡水湖泊、河流中均有分布。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黄颡鱼已经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对象,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2-3]。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科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水产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但安徽省全雄黄颡鱼的养殖情况尚少见报道,为了探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黄苗种30万尾进行池塘苗种培育,现将培育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池塘条件
  选择芜湖天成生态渔业公司一口标准养殖池塘进行试验,池塘规格4 m×667 m,水深2 m,塘埂有一定坡度,池底有少量淤泥且有一定倾斜度。塘口位于平铺镇圩区,环境优美,四周无工业企业,无污染源和噪声干扰。水源来源于漳河,水质清新,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1.2 清塘和水质培育
  5月16日,将池塘水抽干,用“清塘净”消毒,用量为2 250 g/hm2,3 d后用强氯精消毒,用量为7.5 kg/hm2。6月1日待药物药性消失后,开始加注新水,进水口用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重新混入池塘内,水位控制在1 m。6月15日施有机肥750 kg/hm2、菜籽饼450 kg/hm2肥水,培育天然饵料,为即将入池的鱼种提供充足的适口饲料。
  1.3 放苗前准备
  黄颡鱼全雄1号放养前1 d拉空网,清除大型枝角类及敌害。用80目白色网布做成10 m×1 m×0.6 m的网箱2个,离池底10 cm安装好微孔增氧设备,保证1~2 m2有1个增氧点,放苗前1 d开机增氧。
  1.4 鱼苗运输与放养
  6月21日,18:00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置卵黄苗30万尾,塑料袋充氧运输,每袋装苗5万尾,运输时间7 h,到塘口后放入2个事先准备好的网箱,此时池塘水温27 ℃,氧气袋水温26 ℃,下箱前先将它们放入网箱水中漂浮水面,使内外水温一致。然后打开氧气袋,灌入塘水,让鱼苗(鱼种)自行游出,池塘放养密度为112.5万尾/hm2。
  1.5 饵料投喂
  同日开始孵化丰年虫,按30万尾卵黄苗第1天喂150 g孵化好的丰年虫,第2天喂300 g,第3天投喂450 g,每天投喂5次。
  3 d后鱼苗开始平游,此时池塘的轮虫和小型棱角类达到高峰,将网箱撤出;8 d后鱼苗达到1.5 cm时开始投喂饵料,投喂黄颡鱼专用粉料,方法是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饵料台上,每1 hm2按90~120个饵料台准备。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为6:00、16:00、21:00。投喂量根据每天摄食情况适当增减,阴雨天少喂,晴天多喂。当鱼苗规格达到3 cm时开始投喂黄颡鱼专用膨化0号料。
  7月1日套养规格250 g/尾的花白鲢鱼种80 kg,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1.6 日常管理
  鱼苗放养时,水位控制在1 m,每半个月加水1次,加水10~20 cm,水质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池水的pH值保持在7.0~8.2之间。坚持早、中、晚3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定期施肥培水,主要用菜籽饼,以保证池塘有充足的浮游动物等天然饵料。每个池塘配备1.5 kW增氧机1台,做到晴天中午开,阴雨天整夜开,合理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体溶氧充足[4]。
  1.7 鱼病防治
  鱼苗下塘后10 d,开始发现有少量鱼苗死亡,经检查为红头病,先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0.7 kg/m3(5∶2)杀虫,第3天用0.3 kg/m3浓度的二氧化氯杀菌,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恩诺沙星原粉投喂10~20 d病情好转。
  7—9月每隔20 d用3 kg/hm2强氯精全池遍洒1次,每月用1次鱼虫杀星全池遍洒,用量为300 mL/hm2,2种鱼药使用间隔1周,以保证用药效果,由于后期定期预防鱼病,自7月后未发现鱼病。
  2 结果与分析
  2015年2月6日开始拉网起捕,其中黄颡鱼鱼种规格达28~30尾/kg,共产黄颡鱼鱼种1 563 kg,花白鲢鱼种420 kg,折合产黄颡鱼种5 858.32 kg/hm2,产花白鲢鱼种1 574.21kg/hm2。黄颡鱼、花白鲢分别按30、6元/kg计算,产值分别为46 890、2 520元;合计总产值49 410元,折合产值185 194.90元/hm2。鱼苗款、饲料等总成本33 264元,折合成本124 677.66元/hm2,实现纯利润16 146元,折合利润60 517.24元/hm2,投入产出比1∶1.49。
  3 结论与讨论
  (1)结果表明,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取得了成功,当年卵黄苗培育成鱼种规格达28~30尾/kg,为成鱼养殖打下了基础,产黄颡鱼种5 858.32 kg/hm2,利润为60 517.24元/hm2,经济效益良好,可以在安徽省扩大推广。
  (2)解决卵黄苗开口问题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试验采用孵化丰年开口效果良好,并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配套时间可控,可以大规模孵化,在孵化盐度合适、水温30 ℃条件下,24 h内可以配套投饵。二是活饵料适口性好,鱼苗摄食情况好。三是营养丰富,鱼苗生长快,规格整齐。四是不容易败坏水质。2015年我们还会继续扩大试验规模。同时,寻找适合黄颡鱼全雄1号卵黄苗阶段开口的人工配合饵料进行试验。
  (3)注重防治鱼病,本次试验中发现黄颡鱼苗种发生红头病,治疗过程较长,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及菊酯类鱼药比较敏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注意观察苗种用药后反应,如在用药后发现异常,应该立即冲水。
  4 参考文献
  [1] 齐会斌,司薇薇.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5(6):51-53.
  [2] 王志强,庞守忠.黄颡鱼仔稚鱼发育和摄食习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6):311-313.
  [3] 李生兴,姚友锋.黄颡鱼的特点和苗种培育[J].科学养鱼,2009(12):81.
  [4] 苏雪红.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批量育苗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2005(9):28-30.
其他文献
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在中国沿海居民中有长期食用的历史,其可食部为生殖腺(海星黄),但有麻辣感。海星黄含蛋白质达15.46%,其氨基酸组成齐全,必需氨基酸间比例合理。海星黄还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
我院于2003年4月-2005年2月共收治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脑膜下积液4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紧扣词眼,活化文本形象《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有这样一句话:“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
目的比较术中加温与常规温度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2004年4月,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各市药监部门纷纷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尼罗罗非鱼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EFFECTOFDIETARYBETAINEONTHEACTIVITIESOFPROTEASEANDAMYLASEINTILAPIANILOTICA阎希柱邱岭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1990年,江苏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全面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在全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和要求可以归结为“着眼发展、着力基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
对个体重2.5 ̄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
【正】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说到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了双重发现:一方面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