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间离艺术”的运用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间离,指的是主体在心理上、时空中与具体情境拉开一定距离,因而得到与身临其“境”不同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距离产生美”。间离艺术巧妙地将“当局者”移位至“旁观者”,由“迷”澄“清”,达到对事物正确理解的效果。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的硬性灌输、强制接受,而是引发自悟,使学生心悦诚服并铭记心中。如何在教学中运用间离艺术呢?间离艺术并非一个笼统的概念,在教学的实施中包含着一些具体方法,现分述如下。
  一、转换移植法
  一年级的新生对刚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新鲜与好奇,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的书写能力之后,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的兴趣。当学生由识字、组词过渡到句的理解时,标点的掌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单就一句话来说,学生是可以掌握标点的使用,但在句与句的联结之间,在什么地方该停顿,该标上什么样的标点符号,学生就开始显得措手不及,多数孩子在写话时基本上不用标点。这时,标点在他们眼里,突然由简单变的复杂了。那天,我正在教学看图写话。在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清图意之后,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刚才说的两句话。他一写完回到座位上,就有反应快的学生举手说:“老师,这两句话标点符号都没有,怎么叫句子啊?”此话正中我下怀,因为本节课的目的正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标点并加强使用标点意识。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面向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呼吸动作,然后问:“同学们,刚才老师在干什么?”生1:“老师,你在吸气。”生2:“老师,你在呼吸。”我对后者的回答表示赞许,说:“来,我们一起来美美地呼吸一下校园的新鲜空气吧!”小朋友们都乐开了,一个个都在那儿尽情地呼吸。突然我来一个急刹车,说:“现在请小朋友不呼吸,憋住气,看谁能坚持最久,最后会有什么感觉。”这一呼吸一憋气的实验让学生兴趣大增,他们一个个涨红了小脸,都想让自己成为憋气高手,可没过多久,就一个个“扑哧”、“扑哧”地边吐气边笑开了。师:“哪位憋气高手来说说你刚才憋气的感觉?”生1:“唉,憋一下还可以,憋久了很难受。”生2:“如果再不让我呼吸,那我快要没命了!”师:“是啊,呼吸和我们的生命是共同存在的,没了呼吸就没了生命。其实,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写的每一句话,也都有自己的生命,那么,它们又是靠什么来呼吸呢?”学生们开始陷入了沉思。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段没加标点的话,先让大家说说这段话从头到尾少了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段话没有标点符号。”我又让一个学生一口气读下来,结果这位同学没读几句就读不下去了,在那儿大口大口地喘气呢!我趁热打铁,问道:“现在小朋友知道句子是靠什么来呼吸吗?”众生顿悟,声音响亮地回答:“标点符号!”师:“你们太聪明了!在每一句话里,正是有标点在帮助它们呼吸,调节它们的语气,所以每一句话才那么可爱,那么生动。以后我们在说话时,一定要让句子的呼吸顺畅,千万别憋住它们,让它们难受哦!”此后,学生在写话时使用标点意识大增。
  教学中常有此类事情,教育者殚精竭虑,使出浑身解数,但由于学生确乎懵懂,正面进攻只能铩羽而归,迂回包抄也收效甚微,这时运用间离的转换移植,暂时中止原有情境,将学生转入与旧情境看似不相干的新情境中,凭借一脉相连的隐性联系,移植成果于原有情境,达到借鸡生蛋的教育目的。表面上,新旧情境互不干涉,新情境又多用形象说话,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调动。实际上,新情境不过是旧情境的形式转换,二者并不存在质的间距障碍,所以这是一种无间离的间离,于是学生将新情境中获得的体会移植回旧情境中时便极易返本还原了,这也是转换移植法能够奏效的根本所在。
  二、境外引申法
  词语接龙是一项有趣的组词活动。但一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这块内容时,根本无法掌握龙头接龙尾的规则,大部分同学都把它当成一字组多词,我决定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龙”下手做文章。又到了词语接龙时刻,这次,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接龙,先挑起一个话题:“小朋友,过年的时候,正月的晚上,你们最喜欢在大街上看到一种什么样的活动?”这可是孩子们爱说的,有的说:“看花灯。”有的说:“舞龙灯。”师:“更热闹更有趣,边舞还边放炮的那种是什么?”这次口径一致:“舞龙灯!”师:“你们看到的龙灯是什么样的?”生1:“龙灯很长,有人在前面举一个大大的龙珠和龙在做游戏。”生2:“龙的身子很长,在舞龙灯的时候,那条龙好像会飞起来一样。”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龙的身子是什么样的?”生:“龙身是一节接着一节,要很多人撑住。”师:“假如龙身每一节都断开了,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生:“哈哈,那就不是龙灯啦,怎么舞也舞不起来了!”师:“你说的太棒了!只有把龙的身子一节一节地接在一起,舞动起来才是一条威猛的飞龙!如果没有把龙身一节一节接好,中间被断开了,那就成‘断龙’喽!”孩子们一听,张张小脸都笑开了花。我话锋一转,续道:“我们的词语接龙也是这样。如果你没有把中间的‘龙身’接好,只是用来组词,就算它是一条龙,也成了一条‘断龙’。只有把‘龙身’一节一节紧密连接,这样的龙才能舞动,才能腾飞!”然后我在黑板上以具体的实词演示,将正确的词语接龙和单纯的一字组多词进行比较,学生前期的迷惑此时豁然开朗。
  在说理过程中,为了使这些低龄的学生更能浅显地明白,须先绕开一笔,把教育对象从原来的情境中暂时间离开来,使同学们对先前所学的不以为意,同时将学生的言行挖掘延伸,然后步步诱入,让学生的认识纳入教育者既定的轨道,这就是间离的境外引申法。引申法讲究层层诱导,步步深入,使用语言口气委婉,情感真挚。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对说理艺术的追求及情感需要,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受益匪浅。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各方面艺术层见叠出,精彩纷呈,间离艺术毕竟只是所秀一枝。教学艺术是育人的艺术,千人不一面,千人更无法性格一致、思想相同。所以,育人艺术也应该因人而异,因事制宜。
其他文献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造性思维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设想和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训练与不训练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正向与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相互转换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
观察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幼儿姓名:吴欣睿孙毓  幼儿年龄:6岁  观察人员:张莉  观察内容:美术活动——保管好自己的油画棒  观察目的:  在区角活动中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合理制定出游戏规则,这是顺利进行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的前提条件。通过集体讨论、幼儿自主动脑想出的规则和方法,既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又让孩子自觉、积极地遵守游戏规则,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认真、细心、有责任感的良好品
教学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能力发展的过程,学习不仅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活动。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走,这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但从来如此,就对吗?能否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呢?  有些老师喜欢先示范讲解,然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