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能力发展的过程,学习不仅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活动。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跟着教师走,这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但从来如此,就对吗?能否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呢?
  有些老师喜欢先示范讲解,然后指导练习。有些老师则不闻不问,让学生自己先学,等你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问题,再来告诉你错在哪里、原因为何、如何改正。
  那些喜欢先示范讲解的教学效果一般,反而是那些先学后讲的办法,更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课堂上必须让他们来“主唱”。我们把儿童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激发调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资源?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就是调动资源简单易行的办法。
  一、让学生“先学”
  让学生“先学”,是预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课前让学生走向生活,进行调查实践,收集信息,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先参与教学,而非一味服从或适应教材;教师利用这些学生在先学中获得的资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最近发展区,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障碍,随机调整教学方案。如上《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看校园里有哪些你认识的植物,结果在汇报交流时连平时最“低调”的学生都踊跃地举手发言了,学生们说出来的植物种类远比教材中的丰富、真切,于是,学生学习的巨大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知识生产者变为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者。
  二、让“先知者”先行
  由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的班级,每次学习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以他们为领头雁去叩响其他学生的智慧大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比如提前一节课或者一周让学生去准备下次上课材料,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先进行自主性预习,为新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这样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台当个“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通过准备材料而已经了解的知识与发现,同时提出还有疑惑的地方,让别的学生帮助解答或者寻求老师帮助。例如三年级《动物》单元中,需要学生经历饲养蜗牛、蚯蚓、蚂蚁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的学生不知不觉地提前展开了研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学生指着他带来的蚯蚓举手问:“老师,请问蚯蚓是用什么呼吸的?”这恰好是后面的课中即将讲授的内容,老师趁机鼓励指导学生自己先开展研究,到了上这一课时,就让这位“先知者”来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益就是“以学定教”。“教”不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而学生在先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更是先学任务设计的最佳的“生成物”,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做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
  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说:我们采取了生本的激发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导者,从知识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
  三、让学生“先评”
  评价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一条情感线,教师要真正地理解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发现自己的才能,激励自己,从而获得发展过程中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让学困生找回自信,让优秀生发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感、学习成效进行互评、自评:“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好在哪儿?”……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资源设计下一步的指导方案。如:有一次,几个学生实验演示后,我让其他学生当老师给这几个学生评“优秀”、“良好”,并说出理由。学生评得真、评得细,被评价的学生也愿意听,下面的几个实验演示一个比一个做更得认真,比老师的说教作用强多了。
  又如在“探究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时,教师出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学生一:“我们认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因为面粉分散到水的各个部分,水变成了白色。”
  学生二:“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请你在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还浮着许多面粉小颗粒。”
  学生三:“是的,我还发现水中也悬浮着一些细小的颗粒,说明面粉没有溶解。”
  学生四:“我有补充,静止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杯子底部有了沉淀的面粉,这个现象也说明了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
  让学生“先评”,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评价过程当作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暴露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质疑,用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在互说、互听、互议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显性化,不断引发新的思考。
  记得《教育走向生本》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印象深刻。今天我们提供给儿童的教育,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需要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学习成了十分开心的事,学习变的容易了,学习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总之,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老师前面,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主动激活状态,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从网络传媒现实教育意义和负效应两个方面阐述了网络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最后提出消除网络传媒负效应的对策,旨在引导青少年健康地迈入社会。
【摘 要】 在幼儿园幼儿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当中,重点考虑了幼儿自身年龄认知等各方面的因素,并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通过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地位,课堂轻松氛围的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这三大方面来进行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法;创新  幼儿园中幼儿的教育是健全幼儿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幼儿园幼儿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在学
清晨,我躺在床上,闹钟一响,我就噔的一声跳了起来,我今天特别的兴奋,因为我们的新学期开始了!  我干净利索地穿好衣服,吃完饭,我就戴着金黄的帽子和艳丽的红领巾,背上书包就一同和好朋友上学去了。我刚排着队伍走进校门,就看见了许多小学生,气宇轩昂地走在昆吾小学的校园里,我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教室大声的读书,我来到我的座位,放下书包,开始读书,读了一会儿,铃声就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去操场参加开学
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创造性思维是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设想和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训练与不训练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训练,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正向与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相互转换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
观察时间:2015年11月12日  幼儿姓名:吴欣睿孙毓  幼儿年龄:6岁  观察人员:张莉  观察内容:美术活动——保管好自己的油画棒  观察目的:  在区角活动中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合理制定出游戏规则,这是顺利进行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的前提条件。通过集体讨论、幼儿自主动脑想出的规则和方法,既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教育理念又让孩子自觉、积极地遵守游戏规则,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认真、细心、有责任感的良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