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研析发现,几乎题题都有图,要求根据地图提供的地理事物提取出相关信息去解决地理问题。所有的地理事物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上来表述,因而较强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以帮助考生快捷的提取有效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能力是高考文科地理解题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文综的门槛,越过门槛,在高考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故提高地理区域的空间定位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高考地理试题成绩。通过高三地理教学多年的摸索,积累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中学地理教师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供提供参考并进行探讨和磋商。
一、必须全面掌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定位的原始起点。(2)经线和纬线—应注意高、中、低纬度经纬网投影后的形状变化,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基本感觉以提高解题效率。(3)经度与纬度—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定位的前提。(4)重要的图例与注记—掌握重要的山脉的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市界线,可以辅助定位。
(二)熟悉《中国地图》。涉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石油生产、消费、进口与石油安全问题”等热点话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用用中国地图的能力。
(三)熟悉《世界地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重要区域、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重要。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热点地区、热点问题的了解,必须在世界这一巨大的空间来进行。
二、必须全面了解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
(二)确定东西、南北半球的位置,海陆位置等。
(三)判断地理事物所在的区域、具体的名称。
三、必须准确把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一)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相对位置定位。
(二)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1)根据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和形状等特征定位。(2)根据气候、地形、植被、动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3)根据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4)根据当地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包括特殊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定位。
(三)依据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
(四)依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四、必须全面了解与“位置”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要求
(一)与纬度有关的能力要求。(1)确定位置、判断方向。(2)南北半球的划分。(3)正午太阳的高度与日影长短,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物体偏向力的大小等。(4)直射点的纬度,与季节有关的现象。(5)确定高中低纬度。(6)确定气压带、风带。(7)确定热量带、气候带、自然带。(8)确定农业带。(9)纬度地带性规律。
(二)与经度有关的能力要求。(1)确定位置、判断方向。(2)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度与地方时、时区、区时的换算。(4)经度与“日期分割”问题。(5)根据经度(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6)估计实地距离。
(三)与区域有关的能力要求。(1)以区域为背景,考察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以定位为基础考察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3)以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统计资料为信息,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原因。(4)以区域信息为基础,比较两地的区域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5)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五、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弱智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坐标(或坐标范围),就可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二)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三)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四)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有独特的轮廓和形状,我们可以通过其面积大小、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
(五)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地理事物被海洋包围(如岛屿)。根据这一特征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六)相对位置确定法。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七)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有利于定位。
(八)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
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
一、必须全面掌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1)极点与赤道的空间定位—这是区域空间定位的原始起点。(2)经线和纬线—应注意高、中、低纬度经纬网投影后的形状变化,逐步建立起图形的基本感觉以提高解题效率。(3)经度与纬度—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定位的前提。(4)重要的图例与注记—掌握重要的山脉的地形类型、河流、湖泊、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家和省市界线,可以辅助定位。
(二)熟悉《中国地图》。涉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石油生产、消费、进口与石油安全问题”等热点话题在高考中屡屡出现,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有较高的用用中国地图的能力。
(三)熟悉《世界地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重要区域、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于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重要。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热点地区、热点问题的了解,必须在世界这一巨大的空间来进行。
二、必须全面了解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
(二)确定东西、南北半球的位置,海陆位置等。
(三)判断地理事物所在的区域、具体的名称。
三、必须准确把握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一)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相对位置定位。
(二)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1)根据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和形状等特征定位。(2)根据气候、地形、植被、动物、土壤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3)根据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定位。(4)根据当地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包括特殊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定位。
(三)依据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
(四)依据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四、必须全面了解与“位置”有关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要求
(一)与纬度有关的能力要求。(1)确定位置、判断方向。(2)南北半球的划分。(3)正午太阳的高度与日影长短,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物体偏向力的大小等。(4)直射点的纬度,与季节有关的现象。(5)确定高中低纬度。(6)确定气压带、风带。(7)确定热量带、气候带、自然带。(8)确定农业带。(9)纬度地带性规律。
(二)与经度有关的能力要求。(1)确定位置、判断方向。(2)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度与地方时、时区、区时的换算。(4)经度与“日期分割”问题。(5)根据经度(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6)估计实地距离。
(三)与区域有关的能力要求。(1)以区域为背景,考察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以定位为基础考察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3)以区域的自然、人文要素统计资料为信息,分析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原因。(4)以区域信息为基础,比较两地的区域特征的异同,并分析原因。(5)从区域特征入手,分析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五、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弱智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坐标(或坐标范围),就可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
(二)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三)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四)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有独特的轮廓和形状,我们可以通过其面积大小、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包括河流、山脉的走向、长度,河流的源地、注入的海洋,大洲、世界主要国家,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面积大小、轮廓形状等。
(五)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地理事物被海洋包围(如岛屿)。根据这一特征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六)相对位置确定法。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七)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有利于定位。
(八)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
上述方法不是孤立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平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地理空间的整体定位意识和能力,这样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或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