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基石,筑就实效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必须注重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通过生活搭建小学品德与实践的联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知识技能,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顺利促使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生活 品德课程教育 课程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76-01
  现行的品德课程教育大多空洞,靠教师说教,加之无法用具体分值衡量,从而导致小学品德教育大多挂在空中,雷声大,雨点小。现实生活中,社会信息日趋多元,导致思想教育难度加大。新课标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而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必须注重小学品德课程生活化,通过生活搭建小学品德与实践的联系,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知识技能,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顺利促使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里,笔者结合实践,重点谈谈小学品德与生活之间的结合:
  一是联系生活,拓展教育空間。
  教育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生活又归纳于生活。所谓的课本、书面知识,某种程度上讲,只是生活知识的一种高度概括。因而真正有生命的课堂根植于生活,对于小学品德学科来说,尤其如此。相对而言,生活是小学品德学科最好的素材,主要的来源,生活处处皆课堂。因而作为教师,需要以生活为根基,尽可能围绕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这样既帮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又能真正关注学生品德成长,关注他们内心的需求,从而真正体现小学品德教学的意义。
  比如《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换位思考的办法解决生活中和他人产生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因此,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在课堂活动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冲突,有什么避免矛盾或化解冲突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来当“化解员”,学生从中学会化解烦恼,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习《我生活的社区》这一课时,针对学生生活在社区中,但很少留意社区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这一学情,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自己小区里的信息,比如有哪些公用设施、活动场所、服务机构、了解社区的工作人员等等。如有可能,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或相机给拍下来,全班交流。这样学生讨论就会滔滔不绝,充分感受到社区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二是搜集信息,丰富教育载体。
  小学品德不是空洞的,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学习时,不要照本宣科,更不要空洞说教,而是立足学生生活,从他们周边寻找有价值的素材,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探究。课本案例是参考,而不是权威,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
  比如学习《呵护我们的身体》这一课时,教师收集学生发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呈现让学生产生一种真实感,产生一种探知的渴望,为何我们会生病?该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接着教师出示知识窗,让学生研究后进行小组讨论,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从衣食住行全方面对学生教育,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际知道呵护我们的身体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三是走进社会,深化教育实践。
  说,更需要做。相对而言,小学品德虽然立足学生思想教育,但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识,加深对品德教育的理解以及认同,从而最终形成一种道德习惯。这是教育的过程。因而针对品德课,更需要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田地,走进工厂,去学习,去实践,从而在社会大课堂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比如在学习《亲近大自然》这一章节时,笔者通过春游活动,组织学生去郊外赏春,通过看、听、闻等方式留心观察,寻找春天到来的种种迹象。然后,引导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起种植植物,在学校与同学一起种植一棵植物,做观察笔记。通过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收获的不易,并培养了学生勇于实践,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虽然教材内容是有限的,但是教育内容却是无限的。教师要树立大教育意识,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意识,时刻注意利用身边资源,生活资源,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通过游戏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愉悦身心、放飞情思的目的。课堂只有突破教室的限制,小学品德课程教育才能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实踐之中。只有坚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才有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尊重体验的主体,拓展体验的情境,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创设体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过好教育生活,课程生活。  【关键词】尊重 拓展 创设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37-01  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中小学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在中小学应用的局域网,有其特定含义和
以“冶金流程工程学”为指导,叙述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厂主体工序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平台的功能解析与铁-钢-轧界面技术。钢铁厂投产运行两年来,总体运行情况良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它的基础不仅体现在学科的知识性,更体现在生存能力、人生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因此今天的语文教学绝不再是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以及抽象的语
温总理推荐的书:《道德情操论》温家宝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推荐理由:《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
改革开放给档案馆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大量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
教育创新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创新是教育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动力;教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s an inevitable
Toni Ko走上创业之路的原因并不出奇:市面上没有她想要的那种产品,于是她决定自己把它制作出来。她的产品是品质可靠、价格实惠的眼线笔。“美妆瘾君子”——Ko这样称呼自己
摘 要:练习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的枢纽,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信息反馈的重要桥梁,也是检验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同时,练习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练习;检验;反馈;巩固  练习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既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能力相互转化的枢纽,又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信息反馈的重要桥梁,也是
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道路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祁丽娜,黄惠敏,吴光秀(河南省交通厅档案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进步取决于科学的进步,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先进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