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高龄老人肠道感染的诊治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老人肠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老人肠道感染的诊治经过。结果:经过调节肠道功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及抗感染治疗,最终患者康复出院。结论:高龄老人肠道感染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诊治困难,营养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龄老人;肠道感染;营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63-02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约1000种以上的细菌,总数为10万亿~100万亿。肠道的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其对宿主的健康与营养起着重要作用,是激活和维持肠道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1]。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胃肠损伤都会使肠粘膜和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PMN)受到抑制、坏死增加,导致大量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入血;同时还会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肠道菌群异位、内毒素释放入血。从而产生肠源性感染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产生。因此我们可以说,肠道是MODS的发动机[2]。本文通过1例高龄老人肠道感染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病例介绍
  1.1入院表现及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89岁。因“反复腹胀、乏力、纳差1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家属诉患者1月前因连续一日两餐进食粽子半月后出现腹胀、乏力、纳差;伴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自服中成药物(具体不详)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不明显,且逐渐加重,进食量骤减,明显消瘦,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0年,近半年未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2型糖尿病病史30年,现间断服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尚可;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史;冠状动脉硬化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及饮酒史。育有1女,配偶及女兒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
  入院查体:T:37.8℃,P:82次/分,R:20次/分,BP:13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胸廓对称,形态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异常搏动,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1.2指标变化
  1.2.1 入院期间密切观察血常规、降钙素原变化(见表1)、肝功能变化(见表2)
  1.2.2 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尿培养混合菌生长;粪便一般细菌涂片结果示: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少量,革兰氏阴性杆菌(+);监测血糖空腹在9-10mmol/L,餐后在12-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血沉95mm/h;自身免疫抗体阴性;补体C3/C4回示偏低;血清尿淀粉酶正常;血培养阴性;肿瘤标志物阴性;ANCA全套阴性;EB病毒阴性;腰穿后脑脊液常规加生化培养均示正常。
  1.2.3 入院第一天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餐后胆囊B超:6.0*2.2cm,壁厚0.3cm,餐后胆囊,胆囊多发小结石(最大0.6cm);入院第二天肺部+全腹+盆腔CT增强示:双肺轻度肺气肿,右肺下野局限性肺纤维化、局部较小肺大泡;胆囊结石,肝囊肿,左肾囊肿;前列腺增生;入院第三天空腹胆囊B超:胆囊9.7*4.4cm,壁厚0.3cm,胆囊大,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炎。入院第7天再次复查腹部立位片未见异常;空腹胆囊B超:胆囊10.0*4.1cm,壁厚0.3cm,胆囊大,胆囊多发结石;入院第11天餐后胆囊B超:胆囊7.2*3.2cm,壁厚0.3cm,胆囊多发结石。
  1.3 治疗方法及用药
  患者入院当日出现发热37.8℃,其后体温搏动在37.8-38.7℃,血常规血象持续升高,肝功提示肝酶升高,多次监测空腹及餐后胆囊B超,提示胆囊大、胆囊结石,初步考虑急性胆囊炎所致,先后给予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奥硝唑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最终排除急性胆囊炎诊断。同时多次复查腹部立位片排除急性肠梗阻诊断,最终考虑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轻度贫血,治疗上给予:1.调节肠道功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2.免疫支持;3.调整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继续抗感染治疗;4.中医及对症治疗。经积极调整治疗方案,经过40天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拔出胃管,能搀扶下地行走,病情稳定,好转出院。
  2 讨论
  肠道内生长着诸多细菌,然而人体却能耐受这些抗原性物质,并与其共存相安无事说明机体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这将引起多种疾病。老年人味觉、嗅觉减退,食欲下降,饮食谱较为单一,营养摄入不平衡;腺体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能力下降,肠腔微环境 pH 值升高,导致优势菌群易位。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与多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相关[3]。肠道菌群与宿主互利共存,在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急危重患者由于缺少食物和消化道激素的刺激,胃肠黏膜更新修复能力降低,具有化学杀菌能力的消化液分泌减少,由此会促进外籍菌的优势繁殖,引起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从而进一步损害肠道屏障功能。
  肠道屏障损伤,不易观察,但不应被忽视。胃肠功能复杂,肠屏障功能机制尚未完整了解,人们缺乏有效地预测或及时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处理中只得着重于预防肠屏障功能损害,阻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5]。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危重症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严重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最先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影响患者的呼吸肌收缩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等,造成患者严重感染,甚至死亡,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难治的关键。患者营养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危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治疗中正确的营养支持方法与时机是不容忽视的。危重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是很常见的,肠道发生缺血、缺氧,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菌群和内毒素进一步移位,从肠腔内释放入肠壁的淋巴或血液循环中,发生肠源性感染,从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营养治疗可以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恢复肠道通透性,保护了肠黏膜的完整性,从而降低肠源性感染的机会。临床上的营养支持主要有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两种方式[6]。PN加EN联合使用更加符合生理状态,不仅可以维持内脏血流的稳定,而且保护了胃肠黏膜的完整,并发症明显减少,为机体康复提供了重要条件。在肠内、肠外营养使用过程中营养素热量和比例要合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7]。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通过维护肠内微生态,抑制肠壁通透性增加,维持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与肠内致病菌竞争,恢复肠内正常菌群,刺激免疫系统提高肠道免疫力。最终恢复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本例高龄老人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不易诊断,通过诸多检查及多学科讨论才明确诊断,此例高龄老人病例可为相关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3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实用内科学.2016,36(10):858-69.
  [2]Reintam Blaser A,Jakob SM,Starkopf J.Gastrointestinal failure in the ICU[J].Curr Opin Crit Care.2016 Apr;22(2):128-41.
  [3]Ma Q,Li Y,Li P,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testinal flora[J].Biomed Pharmacother,2019 (117):109-138.
  [4]Bernckert J,Schmolka N,Kreschel C,et al.The majority of intestinal IgA+ and IgG+ plasmablasts in the human gut are antigen-specific[J].J clin Invest 2011,121(5):1946-1955.
  [5]黎介寿.肠内营养与肠屏障功能[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5):257-259.
  [6]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临床营养学现状,2014,6(2):55-67.
  [7]Hong Hui-Li,Zhangzheng,Daiguo-qiang,et al.Nurs-ingstudy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diseases[J].J Nur Sci,2003,18(11):807-809.(in chinese)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老年病科 新疆石河子 832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治疗对尘肺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别随机选取2017.01~2020.12期间每年定期、不定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各50例尘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两组首次就诊时、治疗后1年肺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定期治疗者第一秒用力呼吸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就诊时(P<0.05),且高于不定期治疗者(P<0.05);定期治疗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签约管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社区管理的20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社区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方法,针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的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自身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讨疗养院提高静脉抽血一次性成功率的相关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某疗养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需要静脉抽血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血方法的不同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抽血模式,针对观察组行热敷法抽血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抽血一次性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抽血一次性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电解锰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与评价。方法 选取靖西市鑫源锰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采取典型抽样法对26名工人岗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并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结果 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分析中,以粉尘、噪声为主;电解-剥离岗、打包2#、磨粉机2#岗噪声(8h等效声级)强度超出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其余各检测指标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标准。结论 接触锰作业工人的
期刊
摘要:目的 讨论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工作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带教老师工作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山东省青岛市某专科学校完成毕业实习护生。结果 带教老师的的综合工作能力评分最高,对实习护生的关心评分最低;带教老师的综合工作能力、带教老师的操作技能、对实习护生的关心三个方面对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能力影响较大。结论 要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带教效果,培养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体检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健康干预管理。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体检脑卒中患者,共计9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8月~2020年3月。通过资料采集、体格检查、检查室检测、颈血管彩超检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其中高危组患者359例,非高危组患者541例,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参与研究患者实施健康干预,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重点记录患者危险因素占比、收缩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67-01  急腹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有: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本文根据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实践以及诊疗技术滞后、诊疗设备不足等实际情况,总结探索了急腹症在基层医院的一些诊疗思路和便捷规范的操作方法,内容汇总如下:  1询问病史的步骤和技巧  1.1病人就诊,主诉腹痛,医师首先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437-01  胸痛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诱发胸痛的病因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这些疾病诱发的胸痛都是足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致命的。为了抢救胸痛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提升胸痛的救治疗效,现在临床逐渐开始强调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现场急救过程中包含了线上指导、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渝东北某区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及其疾病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月19日至2月25日118例(其中4例死亡)新冠肺炎疫情资料,分析其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三间分布,统计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罹病率等。结果 人群对2019-nCOV普通易感,新冠肺炎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8.71/10万、6.51/10万、0.23/10万。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健康体检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危急值与重大阳性发现报告制度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展开研究,以我院体检中心南院区危急值报告及重大阳性事件为例,其中共有235人,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危急值及重大阳性发现报告制度的应用情况。结果:危急值報告及重大阳性发现共有235人,我院积极落实危急值和重大阳性发现报告制度,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未发生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