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of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赋予了课堂教育教学新的内涵,对于处于一线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促进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加强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好地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新课改区域地理综合能力教学信息识图教学
  
  
  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人才,必须首先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来实施,为此,国家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赋予了课堂教育教学新的内涵,对于处于一线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之快,信息发展之迅速,都是前所未有的。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渗透愈加緊密。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由自然、社会等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这就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国家政策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教育教学感到有些困惑,笔者就地理课程中的教育教学策略问题有如下体会。
  一、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知识的考查已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的基础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基本内容为本,建立以单元为基本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立足本学科教学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双基"。 考试虽然明显地反映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但是在地理教育教学中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知识,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二、扎实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能力,其题型往往以“问题立意”,要求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好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能力。
  四、立足本学科, 善于学科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综合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范围,抓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万变。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长期受“分科教学,单科考试”的传统习惯影响,一开始时对综合考试不适应,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从一个学科跳跃到另一学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综合思维能力差。这些说明了学生对跨学科综合思维不习惯,习惯于传统的思维,而横向联系渗透的思维能力低下,学科知识干扰明显,学科跳跃思维不适应,增大了综合考试的难度,降低了综合考试的成绩。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五.收集教育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在于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所以地理教学中既要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促进教育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加强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好地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走身“会用”地理的海阔开空,将是地理课堂教学美好的春天。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
摘要:伤感的音调,忧郁的旋律。黑人布鲁斯音乐所独有的特点,表达了其内在情感,表达了黑人为求生存争取自由而进行的呐喊。它反映出在一个世纪中长达60年的美国黑人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象一把尖刀一样戳破了文化中虚伪矫饰的一面。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对一个曾经被剥夺了读与写权利的民族来说,音乐是能够将他们的痛苦经历升华的最有效的艺术形式”。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逐步发展了三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迈进,《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除了加强学生的智力因素开发外,非智力因素也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要调动一切与学科有关的因素为我所用,把语文教学推向与时代同步的多元化平台。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刚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教师可以利用其新鲜感而生发开:第一堂课,可以先叫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人”字,接着就在“
【摘要】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不能够理解人。对此,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增加交流,积极沟通,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本领的艰巨任务。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辅导员说心里话,辅导员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
假期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是学生自制力普遍不好,假期中许多学生懒散,沉迷于网络、电视.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假期规划,让学生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热议的问题。如何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近一时期讨论的主要课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有哪些策略?带着诸多问题笔者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     1.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课堂教学网首席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
马云鹏老师在他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师生的这一关系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与学的承担者,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教师在知识、经验以及全面素质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教师应主导着教学活动,而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多么好,如果学生最终没有获得应有的素质,那么这种教也是徒劳的。因此,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
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国内外幼教专家阐述了许多重要的观点.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