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资与时间的预测模型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最简单的回归分析问题,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把线性回归应用到邮资与时间的预测模型中,创造实际应用价值,并实施数学建模的具体步骤,加强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关键词】预测模型;线性回归
  一、案例引入
  为研究某国标准普通信件(质量不超过50克)的邮资与时间的关系,得到如下数据:
  年份(年)19781981198419851987199119951997200120052008
  邮资(分)68101315202225293233
  试构建一个邮资作为时间函数的数学模型,在检验了这个模型是“合理”的之后,用这个模型来预测一下2016年的邮资.
  二、数学建模步骤
  1.调查研究,弄清问题.在接到问题以后,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弄清问题.这包括了解问题的来源和它的实际背景,认清问题的类型和相关知识,明确问题的要求,分析其中参变因素.如果其中某些重要因素只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还要设法对其做定量化处理,将其数量化.
  2.建立数学模型(Ⅰ)合理假设,简化问题.
  分析问题中有关参变因素,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做出合理假设,将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或逐次简化,使之变为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3.建立数学模型(Ⅱ)数学描述.
  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式子、数学图表,来描述参变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数学问题——“数学模型”,并不限于方程、不等式、函数关系、图或表,只要它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形式,都在考虑的范围内.
  4.求解数学模型.
  用常规的、非常规的数学方法(包括计算机处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方案.解答或解决方案,可以用数学式子、数据、数学图表或文字叙述等多种方式、方法来表示.
  5.检验数学模型.
  求得的数学模型的解答或解决方案,是对简化后的问题的一个理论上的答案.它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还需要进行实际检验.经过检验,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就要对建模过程重新进行分析和修正——修改和补充假设,核对和修正数据,甚至变换思路,寻求另外的数学方法和途径等,以求建立更加切合实际的数学模型.
  6.模型应用.
  经过检验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在实际中应用了,在应用中如果又发现问题,还要对模型进行再修正,使之不断完善.
  三、案例解答
  1.先将实际问题量化,确定自变量x和因变量y.为方便计算,设起始年1978年为0,并用x表示,用y(單位:分)表示相应年份的信件的邮资,得到下表:
  2.作散点图,确定变量之间近似函数关系,得到下图,观察得到的散点图可知,邮资与时间大致呈线性关系.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ax b,其中a,b为待定常数.
  邮资与时间散点图
  3.求待定常数项a,b.通过Excel相关功能的计算分别得到的值为a=0.961 8,b=5.898.
  从而得到回归直线为y=0.961 8x 5.898.
  4.在散点图中添加上述回归直线,见下图,经观察发现直线模型与散点图拟合得非常好,说明线性模型是合理的.
  邮资与时间散点图与直线的拟合图
  5.预测2016年的邮资,即x=38时y的取值.由拟合图可以得到x=38时,即预测2016年的邮资约为42分.
  实际上,将x=34代入直线方程可得y≈42.
  四、模型分析
  经分析,问题所给邮资与时间的数据对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并且经回归分析所得到的回归曲线为一条直线,此类回归问题又称为线性回归问题,它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问题,但却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许多更加复杂的非线性的回归问题,如,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回归等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化为线性回归问题来研究.
  一般地,我们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回归分析:
  1.将实际问题量化,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2.根据已知数据作散点图,大致确定拟合数据的函数类型;
  3.通过软件(如,Excel等)计算,得到函数关系模型(在Matlab中直接调用函数polyfit()和多项式函数y=p(1).*x p(2));
  4.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的近似函数关系来预测指定点x处的y值.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8.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8-100.
  [3]刘广军,杨春华,耿玉霞.高等数学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2-43.
其他文献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巧设疑问,激发学习热情”“知识沟通,疏导思维流程”“恰当时机,提供思维铺垫”“归纳提升,引发探索欲望”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
如果谈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捷径是什么,笔者一定会说,是问题.数学是一门由问题所构成的学问.首先,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缘于实际问题的出现.当运用数学理论顺利解答问题之后,便会随着思考的深入发现新的问题,这也就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思考.可以说,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数学研究的助推剂,在高中课堂上更是如此.因此,想要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把握住提问环节并进行科学巧妙的设计,不得不说是一条捷径.笔者在平
【摘要】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引导,让学生能顺利地从算术思维过渡到方程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等量关系;方程;数学思想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方程,也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没有选择方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本人结合“邮票的张数”一课实践,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有序渗透方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致力于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可是,在班级集体教学中,学生智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需求呢?寻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生成和产生知识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我县初中数
【摘要】课堂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训练、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介质.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中,必须将课堂作业作为其重要“准备”对象,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丰富载体和重要条件.本文作者对高中数学课堂作业科学有效预设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作业;预设;目標;层次;形式;浅谈
【摘要】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及以网络技术为基本依托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落伍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高等数学》属于一门抽象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将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地应用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高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首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然后着重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
【摘要】通过“过程教育”指导下的“认识不等式”的教学操作,采用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方式进行了教学探索與反思.初步的理论求证与实践验证表明,探索中形成的操作方法能满足落实“过程教育”的需要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关键词】方程;概念
【摘要】文章根据数学的特点以及大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从数学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立体的数学认知”这一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从教师示范作用,教材的与时俱进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课外活动的开展等四个方面说明这种方法的必要性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数学教育;数学认知;立体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并且现代数学的研究早就超出了“数”与“形”的范畴.这种“数”和“形”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自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现状】  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关注于课程标准研究,关注于课堂教学教法的实践,我们发现,“做数学”的呼声由强转弱,起先各类各级的公开课、示范课都将“做数学”理念贯通其中,问题的情境创设、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动手实践、自学证明,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热闹,形式手段变得多样,但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若干问题未能改变.其一,教师满堂灌填鸭式形变味不变.其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减无增.其三,课堂
“分数乘整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侧重于计算法则的总结及计算速度的训练,而忽视算理的教学、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停留在“会算”的层面,缺乏思维含量,对为什么要这样算心里仍是稀里糊涂.  计算课该如何教学才有思维含量呢?我在备课中对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深思,经过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思考一 用不用教材的情境  我们知道,情境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