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合作项目办学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中外合作办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国高校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使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2010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审核批准及教育部备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以下简称WelTec)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合作办学达成协议,并于2012年9月开始招生。本文结合几年来的教學实践,就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项目简介
  我院与WelTec开展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招收对象为经高考录取的高中毕业生,采用经双方学分互认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技能,能够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从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预算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合作办学项目学制为3年,采取“2+1”模式,即前两个学年在我院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有出国意愿并且雅思成绩达到出国要求的学生,第三学年赴WelTec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我院与WelTec两个学校的专科文凭。两年后雅思成绩达不到出国要求或者无出国意向的学生将转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普通班进行第三个学年的学习,完成相应学分后,颁发我院大专文凭。自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该合作办学项目运行良好。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入学成绩偏低,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高校扩招的逐年深入,大学录取分数逐年降低,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说,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总分较普通高职学生低几十分甚至一百多分,尤其是英语成绩明显偏低,从而导致课程教学相对普通高职专业学生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尤为吃力。另外,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从小备受父母宠爱,欠缺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部分学生是按照父母意愿来学校就读,只想混过三年拿个文凭,因而导致该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二)引进原版课程难度较大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引进国外的原版课程,进而学习国外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经双方协商后确定,由中外双方教师共同承担,我院主要负责英语基础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训课程的授课;外方负责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由于中外双方教育背景的差别,按照引进的部分国外原版课程的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与国内课程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完全按照引进的国外原版课程开展教学所学到知识与国内就业所需知识具有一定距离,对于不出国继续学习,而是选择留在国内继续学习、就业的学生显得知识不够用。因此,完全按照国外原版课程开展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容易造成引进原版课程的水土不服。
  (三)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吸引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达到出国语言成绩的要求,以及出国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国内英语课程教学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按照普通高职专业学生进行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对于入学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偏低的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来说,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吃力的,加上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现象。因此,形式单一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对中外合作项目学生缺乏有效的吸引力。
  (四)教师教学压力较大,高素质双语教师欠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除了面对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能力相对不高的学生外,还需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同时为了保持与国外同行同步,则需要时刻了解国外专业的相关动态,因此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开展教学,承受相对较大的压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前两个学年的大部分课程由中方教师授课,对于引进的国外英文教材很难用英语全程讲授,即使大部分教师在读书期间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掌握并使用国外英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同国外教师就业务问题进行流畅沟通的中方教师为数不多。同时外方教师进行授课时基本不懂中文,采取全程英文授课,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师生教学互动受限。因此,中外教师语言能力上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效果。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采取的对策
  (一)抓生源质量,开展分层次教学
  招生过程中,逐年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源的入学分数,同时对英语成绩提出要求,提高生源质量,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入学后,对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进行摸底,将出国意愿强烈的学生和确定不出国的学生分班编制,开展分层次教学。对于有强烈出国意愿的学生,在加强英语及专业课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外知识竞赛、国外人文讲座、英语专项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在外方教师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外方教师沟通与交流,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与人文素养。对于不出国的学生,则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开展多样化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与技能。
  (二)原版课程本土化,必需、够用两不误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保证出国继续学习学生知识的延续性,以及不出国留在国内继续学习以及就业学生知识能够满足需要,针对引进的原版课程,在保证原有框架体系不变的前提下,加入我院知识结构,使课程本土化,便于组织开展教学,以达到出国学生的知识必需和不出国学生的知识够用。同时根据合作项目专业知识需要,积极开发本土性较强的新课程。例如,针对国外多木结构建筑的实际情况,我院开发出了木结构建筑模型制作等实训课程,提高了学生对木结构知识的认知与实际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国外建筑形式。
  (三)多形式、多渠道强化英语教学
  对于确定出国学习的学生,除了基础英语课程学习外,加大雅思英语的学习力度。雅思考试是综合性的语言能力考察,为了达到出国语言水平雅思成绩要求,对于确定出国学习的学生,按照听、说、读、写分别展开英语教学,适应考试要求。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了英语沙龙、英语角等,便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说和写。同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每学期读一本英文原版名著,并用英文撰写读书心得。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英语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逐渐加强,雅思考试成绩逐步达到出国要求。
  (四)加強中外教师间交流,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队伍水平尤其是双语教师水平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我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办以来,为了向外方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中方师资水平及人文素养,体验国外课堂教学,学院每年派遣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基础较好的四位骨干教师赴WelTec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活动。在新西兰期间,教师深入课堂一线体验外方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氛围,参观实训基地,参与指导实践课程等,深入施工现场一线,体验国外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多方位与外方教师沟通交流,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与专业技能。在新西兰学习期间,我院教师利用周末时间,体验新西兰文化及参观人文景观,全方位提升教师素质。几年来,学院共计派出十二位教师赴新西兰交流学习,这些教师目前都活跃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一线,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新西兰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出国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合作办学的质量。同时,在外方教师来我院授课过程中,选聘赴新西兰学习交流过的教师作为外方教师助教,协助外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与课后辅导,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外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促进了双方教师间的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我院与WelTec合作办学项目是学院中外合作办的重点,是学院迈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重要标志。合作办学项目自2012年开办以来,经过中外双方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项目影响力不断提升。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习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才能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贺瑜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刘佳真.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中方英语课程与外方专业课程衔接对策研究[J].科技文汇,2014(9)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Z170)
  【作者简介】孙义刚,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国际合作办学。
  (责编 丁 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调研,分析二者之间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政治学习、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品牌工作、组织青年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活动、开展廉洁意识教育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 分析 对策  【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丰富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专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创新为先导,通过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东盟合作院校共建、共享开放性教学资源,全面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践,对东盟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 东盟语种 立体化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本科高校双语教学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动力的问题,提出学校和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动态,对其出现的认识偏差和学习障碍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改革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架构,营造课堂内外良好的英语运用环境,从而切实改善广西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广西本科院校 双语课程 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国际化  【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阶梯成长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在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职务方面的发展过程,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特别是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准确定位,便于构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位技能 岗位职务 阶梯成长 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7-02  职工在企业的成长是一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原因,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建立就业跟踪体系等措施,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转化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导向 职业转化能力 缺失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73-03  职业转换是指个体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工作改变情况,它包括初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设包括云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云理论和云实务考核系统在内的财会教学资源云平台,满足财会专业教学需求,扩大云平台使用对象的专业范围,共享云平台通用功能,实现学院全体专业共赢,促进学院资讯科技教育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院 共享型财会教学资源 云平台 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8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B/S设计模式,以ASP.NET为开发平台,采用SQL Server 2012数据构建包括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填报模块、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模块、就业管理人员模块、班主任或辅导员对毕业生管理模块等在内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满足就业管理人员的相关需求,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管理系统 设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中存在学校顶层设计欠精准、项目实施有偏差、管理机制运行不力、项目成果巩固与推广不足等问题,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应用PDCA过程管理模式为例,提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制订课题管理计划;实施措施,落实任务;跟踪检查;实施结果的总结、评估与推廣等措施,推进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示范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实践,针对当前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建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 人才培养 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1-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在持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极度需求。“五年一贯制”是指以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