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8211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原因,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建立就业跟踪体系等措施,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转化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导向 职业转化能力 缺失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73-03
  职业转换是指个体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工作改变情况,它包括初次就业、换岗以及离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终身职业很难存在,人的一生可能要主动或被动地经历着数次职业转换。职业转换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增强职业转化能力。本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原因,提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的策略。
  一、职业转换的概念及前期研究
  职业转换最早由美国学者Louis提出,他认为,职业转换是个体改变工作角色或者改变原来工作角色导向的过程,分为角色间转换和角色内转换两类。大学生第一次参加工作面临的是一种进入转换,从公司内部某个部门调到另一个部门是公司内岗位转换,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是公司間转换,失业则是退出转换。
  目前,国外对职业转换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以Davis和Lofquist为代表的工作适应理论研究。二是以Nicholson为代表的角色转换理论以及职业转换过程理论。三是以Super和Knase等人为代表的对职业转换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他们分别从新职业环境适应力的影响因素、职业转换过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四是以Scott和Beck-man等人对职业转换中角色转换的实证研究。
  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初始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显著经验现象,也是其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选择。针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转换研究,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初步研究。比如姜大源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的横向纵向纬度的观点,横向纬度即岗位需求,纵向纬度则是提升职业转换能力的拷贝能力、重构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刘卷、施智明和窦志铭等人提出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学生重视职业转换能力的培养,他们从通识教育,文化育人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转化能力。
  总体而言,职业转换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开展了部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高职教育界对培育提升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重视。但是,目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的研究多为描述性、推演性,缺乏结构维度的解析,对职业转换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因果关联也没有具体研究。
  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职业转换能力是就业形势需要。2013年以来,我国高校迎来毕业生高峰期,每年有超过699万的毕业生,2013—2017年期间,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然而,在就业困难的同时,毕业生离职率却不断攀升,尤其表现为初次就业后快速离职,而高职学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中国教育在线”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2015届专科生半年内平均离职率是39.7%,远超本科生的20.8%和硕士生的9.3%。而根据麦可思公司连续多年的就业跟踪数据也显示,虽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但其毕业后半年内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长期在40%以上,明显高于本科毕业生。这些数据均已表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后快速离职的现象较为严重,加上岗位变动的学生人数,高职学生在毕业3年内,呈现出职业转换人数多、比例高、频率快的特点。因此,面对高的职业转换率,提升职业转换能力,让学生从容面对社会现实,快速适应各行各类岗位或工作是当前重要任务。
  (二)提升职业转换能力是互联网以及产业升级时代的现实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加速了行业的变革,推动着产业升级。这一方面催生了大量的新岗位,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工作岗位提出了新要求,迫使从业者不断通过学习调整来适应岗位变化的需要,职业转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高职毕业生是职场的生力军,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也将面临上述变化的挑战,唯有掌握了职业转换的能力,方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校期间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职业转化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虽然这些能力培养已经提上议程,但仍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开发,致使学生存在职业转化能力缺失的现象。为了调查学生职业转换的原因,笔者对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7届三届初次就业后离职的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采访,调查结果表明,以下原因导致学生职业转化。
  (一)职业心理素质欠佳。具体如下:
  1.心理迷失。在初次职业转换过程中,由于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过于理想化的择业标准则更易使学生遇到挫折,进而心理迷失,影响职业转换顺利进行。
  2.心理依赖严重。学生求学时受学校和家庭的悉心照顾,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化是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心理“断乳期”,很多毕业生不能摆脱家庭和学校的影响,生活独立意识差,对学生角色过度依赖等依赖现象严重。
  3.负面情绪增加。当学生现实就业与职场目标不一致时,或者职场压力超过个人承受度时,就会产生自卑、逃避心理,自我成就感下降,工作自信心不足等,进而引发离职。
  (二)职业化进程缓慢。具体如下:
  1.人际关系紧张。刚毕业的学生常强调独立性,缺乏合作意识,常以学生时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比拟职场关系,引发人际关系紧张,进而影响职业适应能力。   2.职业素养欠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等诸多方面。当今毕业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职业化工作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行为还是观念与职业化的要求相去甚大。
  3.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目标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转换的风向标,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职业目标模糊,不能准确把握职业转换的机会。
  (三)綜合技能不全。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用人单位更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重专业课、轻通识基础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设置通识课程时,大多根据过往经验和借鉴其他学校,并没有全面的调查数据和系统理论指导,以致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方法性、变通性等综合素养的培养缺失,学生眼界过于狭窄,综合技能不够全面,不能轻松应对职业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四、以就业为导向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转化能力的对策
  (一)以就业岗位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1.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从仅关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忽略基础素质课程的制定,转变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素质课程并重。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培养职业素养、职业品德以及综合素质。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行业认知、岗位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所需的相关课程均需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方式上,可从专业建设与企业讲座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专业拓展比赛结合来进行。
  2.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尤其是优化基础素质课程。基础素质课程设置要打破专业、院系、学科间的界限,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建立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多个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和基础素质。同时,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选修课体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
  (二)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人文课程体系,培养职业能力的普适性。人文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职业,学校除要开设有关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外,还需要开设提升综合能力的课程,如现代礼仪、应用写作等,同时,通过开展专业拓展比赛相辅助,共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口语表达能力、职业礼仪、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转化能力。
  2.改革专业技能课程,强化职业能力的专业性。专业技能课程改革,重在改变教师思维,要从传统的注重技能学习到在技能学习中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还要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进行重新构思和设置,如增加企业参观,增设企业导师,加强校企交流等,使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始终。
  3.第二课堂职业化,培养职业能力的应用性。第二课堂是学生锻炼职业转换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加强对第二课堂的指导,使其由原来的学生主导变为学校和学生共同指导,以强化学生活动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不仅要多样化,更要精细化,分类化,组建人文素质类、高雅术类、创新创业类以及兴趣爱好类等,同时加强社团指导老师的指导,使社团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真正融合互通互助。
  (三)以职业适应性为目标,构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价值观。当今社会,职业间流动和转换频繁。学生在求职中会经历多次职业转化才可能稳定。因此,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尤为重要。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建设结合,个人成才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坦然面对新的职业环境,正确看待职业转换。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延续。
  2.建立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对学生职业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就业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职场并快速融入,而职业生涯规划则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什么、怎么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学校必须从为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规范的、系统的、贯穿整个学校生活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对于新生,要分年级分阶段地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将就业、创业和择业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生活的全过程。对于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要及时开展就业指导,传授就业技巧,讲解就业政策,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毕业生需要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角色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化心态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日常心理咨询等,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开始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通过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意志以及乐观的心态,以良好职业化的心态去面对求职以及职业转换中的失败和挫折。
  (四)建立就业跟踪体系,加强毕业后的教育引导。学校不仅应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也可以对往届毕业生进行持续的就业跟踪,建立就业跟踪体系如校友反馈服务平台。一方面,优秀毕业生职业转换的成功经验可以在校推广,以真实案例增强学生职业信心;另一方面,校友间的互相帮扶可以为部分学生解决就业困难,帮助尽快适应新工作、新岗位。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付蕾,孙尧.以职业转换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9)
  [3]姚长佳.高职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的结构因子与培育方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
  [4]姜大源.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大的哲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
  [5]刘卷.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
  [6]施智明.高职教育中职业迁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6)
  [7]窦志铭.基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职复合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作者简介】宫 斐(1981— ),女,山东乳山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管理系讲师。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出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工匠精神”教育,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方式和模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特点、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徒制”合作等方面,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业 高职高专 酒店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102-03  随着经济的发展,酒店业蓬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一站式服务”之校园维修响应问题,針对高职院校校园维修存在流程不清晰、响应速度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不断细化与规范维修流程和精简完善管理层次,在校园内快速响应维修速度,提升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提高全校广大师生对校园维修的满意度及对学校的认可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站式服务 校园维修 快速响应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我国财务管理人才供需的现状,针对低端核算型财会人才饱和与高端管理型财会人才紧缺、传统财会人才饱和与信息化财会人才紧缺、通识型财会人才饱和与行业型财会人才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依托办学积淀和特色,打造“旅游+CIMA+大数据”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能力体系、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证,推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旅游+CIMA+大数据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以会议管理课程为例,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组成的,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在内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 会议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调研,分析二者之间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生政治学习、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品牌工作、组织青年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活动、开展廉洁意识教育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 分析 对策  【
期刊
【摘 要】本文对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高职专科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丰富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双证书”建设,提高职业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专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实践育人,合作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创新为先导,通过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东盟合作院校共建、共享开放性教学资源,全面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实践,对东盟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 东盟语种 立体化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本科高校双语教学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动力的问题,提出学校和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动态,对其出现的认识偏差和学习障碍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改革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架构,营造课堂内外良好的英语运用环境,从而切实改善广西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广西本科院校 双语课程 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国际化  【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阶梯成长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其在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岗位职务方面的发展过程,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借鉴,特别是为中高职衔接提供准确定位,便于构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位技能 岗位职务 阶梯成长 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7-02  职工在企业的成长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