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归属感”将何去何从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ec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安德烈》是在一次出游时偶遇的,书名看起来有点普通,但读过之后才觉得极妙。
  这是一本由”代沟”引发写作灵感的书。
  作者的儿子在德国生活多年,当母亲再见到儿子时,“这个已满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坐在对面有一点‘冷’地看着我。”为了能重新走进儿子的世界,这本书就这么产生了。
  《亲爱的安德烈》全书由书信组成,里面是母亲和儿子的“跨洲邮件”。读起来甚至有一点小幽默。但这十分家常的一本书,内容引人深思。
  我在这本书中,发觉了一个词——“归属感”。
  “归属感”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比如你生在中国,对这块土地感情深厚,无论你离国家多远多久,你始终都是中国人。于是“归属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安德烈这样认为。每个人热爱的事物不同,比如有的人以国家为荣,国家是他的归属;有的青年喜欢打破陈规旧俗,和同代人一起提出新的生活理念,他们以时代为归属;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热爱身边的人与事,把家庭作为中心,家就是他们的归属。
  “那么,妈妈,你的归属又是什么呢?”安德烈问。我捧着书,竟像是问自己。对于涉世未深的我们,对“归属感”这个词有点敏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总是想要打破些什么,做些了不起的大事,心浮气躁,如同浮萍一般。
  不是说物质上没有根,但在心灵上,我们这一代还有什么可以作为归属的吗?
  “小小的,我们这一代的世界是小小的。”安德烈这样回答。我们有一些喜爱的事物,有一些凑在一起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每个人都与众不同。
  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做與众不同的自己有什么不好呢?社会丰富多彩,有赖于每一个独特的自我!
  当然过于关注自己的事,世界会随之越变越“小”。久而久之我们的“归属感”可能慢慢变淡,所谓“圈子”也慢慢变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也在越拉越大。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自然不必每天都喊着“国家”“大义”,但无论怎样都不能小了格局,小了胸怀,小了境界。
  总之,有发自内心,源于爱而喜欢的事物,心中的那份归属感一定不会无处安放。
  (指导教师  林立琼)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科技攻关最前沿到脱贫攻坚主战场,从创新创业第一线到国际交流大舞台,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2020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也许你会觉得中国取得
期刊
【导 语】  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主角刚上场的时候往往要来一段精彩的动作,然后再摆一个雕塑式的造型,以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显示表演者扎实的戏曲功底,我们称之为“亮相”。作文的开头也一样,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文章开篇的“亮相”可能决定整篇作文的成败。尤其是考场作文,如果考生能精心雕饰开头,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赢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技法导航】  文无定法,却有定法。下面结合实
期刊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面对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来的重要改革方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文最根本的含义,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其在新时代是否具备应有的文化素养,通过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可以提升其写作水平。  一、 如何引导学生将语文写作生活化  1.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
期刊
南宋谢枋得作《文章轨范》一书,提出了“放胆文”与“小心文”的概念,如今的写作教学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文章从写作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的意义,《文章轨范》解释了放胆文与小心文的内涵,下面笔者从如今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写作教学的模式。  一、先放后收的心理学理论  放胆文,顾名思义,就是写作文的时候要胆大,具体表现在可以不拘规律,不限字数,不限题材。写这样的文章目的在于
期刊
引言:“假、大、空”是当前中专学生写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无法写出真情实感,使作文“有形无情”,因此强化作文写作专项指导教学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中专语文作文教学,就如何指导学生写作,使他们可以做到“去空泛,求真实”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不断提升中专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不仅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同样渗透着作者的内在情感。但是当前中专生的写作,仅注重文字的堆积,却忽视了真实情感的
期刊
事件回放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从小就和爷爷做木工,陪奶奶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14岁时李子柒只身前往城市打拼,开始了长达8年的漂泊生活,最初的生活并不宽裕,睡过公园椅子,连续啃过两个月馒头。要强、能吃苦的性格让李子柒迅速在陌生的城市学得一技之长。2012年,李子柒的奶奶生了一场重病,李子柒担心如果自己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集体、个人,如果没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势必为历史所淘汰,被后来居上者所取代。只有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掌控未来,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创新与发展”一直是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热点。很多涉及社会、人文、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作
期刊
一、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是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识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界定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并评估其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是否有用,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的“学”  1.学生有
期刊
与传统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的选材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和更为多样的立意视角。笔者结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和新高考作文的要求,尝试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述”和“素材积累”三个方面,探索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的优化之路。  一、重视“审题立意”,抓住写作的“心脏”  如果把新材料作文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审题立意”,无疑是这个人的“心脏”,是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在新材
期刊
学生作文应是他们心灵的写照,所以培养良好的文风,对于写作、做人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展现个性化的自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让绚烂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眼睛  1.拥抱自然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让他们观察五彩斑斓的朝霞,喷薄而出的太阳,欣赏柔情似水的月光,星光灿烂的夜空;我让他们在绵绵春雨中感受春的柔情,在滚滚热浪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