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 坚定前行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十八大精神,我们要在深刻领会本质上下工夫,指导实践上见成效,将其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化为谋划未来的工作纲领,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步骤。具体而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以思考与实践。
  高举旗帜不动摇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号召全党“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关乎命脉,道路关乎未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握好、落实好党和国家工作“五位一体”总布局总要求,必须始终高举旗帜不动摇,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环境里,不是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是那么清醒地认识到高举旗帜的极端重要性的,也不是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是那么倍感珍惜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在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诋毁、抹黑这面旗帜和否定这条道路,国内一些与西方敌对势力遥相呼应的暗流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可能的事件、人物拼命地否定、反对这面旗帜和这条道路。更为令人担忧的危险在于:一些在党政机关、大型国企和意识形态部门重要岗位上担负重要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此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和实实在在的忧患危机意识,有的甚至丧失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与此同时,不少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严峻形势虽有忧患意识,但又往往滑入悲观失望的情绪而深感困惑。也有那么一些实际上已经变了质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不再关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心中想的只有自己的既得利益如何最大化。
  当前,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敌对势力妄图使我们党改旗易帜的现实压力和危险客观存在,或明或暗的风险和考验正摆在全党同志的面前。
  党的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定为大会主题,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洞察时势,高瞻远瞩、掷地有声地重申和强调高举旗帜不动摇,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既表明我们党在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又是对全党同志的号召与要求。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能够深入党心军心民心;只有这面旗帜能够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我们党、国家和中华民族才有光明的前景;只有高举旗帜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重蹈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覆辙。
  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精神,使我们的精神倍感振奋,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能坚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定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抓住机遇,攻坚克难,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统一思想不含糊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历来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潮复杂多变。用什么旗帜引领社会进步,以什么样的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我们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面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胡锦涛同志报告的精神上来。而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正做到用十八大精神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政治上绝不含糊,任务还相当艰巨。
  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既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轻视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久而久之,看问题容易片面、极端,容易人云亦云情绪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的不清醒不坚定导致观念上、行动上的左右摇摆、随波逐流。有的同志虽有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愿望,但由于缺乏政治理论学习,一旦碰到具体问题往往看不清问题的本质,辨不清真伪,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句话缺乏辩证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思想混沌,怎么能担当好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中央精神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重任?长此以往,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受到削弱,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就难以真正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现在普遍存在于党员、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热点难点问题,无不与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有关,无不与思想认识不统一有关。经验表明,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而思想不统一就难以步调一致。
  现在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但认识不一,途径有限,宣传力量缺乏,效果欠佳。这就往往导致在不少地方和单位中央精神传达落实不到基层和群众,更不用说真正入耳入脑了。为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不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性,不认真清除堡垒内部的隐患,不全面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就会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此,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共同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在要求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绝不能含糊迁就。
  宣传引领不放松
  宣传教育群众,引领社会进步,是我们黨的光荣传统和使命责任。为了学习领会好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精神,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主题,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深刻把握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全党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强大动力,深刻把握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大部署,深刻把握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的共识和行动方向。而要使全党全社会都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和精神,就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占领包括网络在内的宣传文化阵地,牢牢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导权、主动权。
  历史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宣传引领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现期的中国,处于网络、微博“自媒体”时代和西方仍具有传媒霸权的大环境里,我们党与西方敌对势力对于舆论宣传阵地的争夺异常激烈,对于舆论宣传主导权的争夺异常激烈,对于舆论宣传受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争夺异常激烈。看不到这一点是缺乏政治敏锐性的表现,看不清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是危险的,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积极有效的应对则更会后患无穷。
  我们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引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要充满自信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满自信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和“三个自信”的科学依据。
  我们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理直气壮地强调和坚持党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理直气壮地占领宣传舆论阵地,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执政党的政治引领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有力的宣传引领,执政党执政使命的完成同样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有力的宣传引领。我们要下大的决心作大的投入巩固现有阵地,并与时俱进地开拓网络等思想文化宣传的新阵地新载体。
  综上所述,在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切实做到高举旗帜不动摇,统一思想不含糊,宣传引领不放松,将十八大精神化为高举旗帜、增强自信、坚定前行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新发展新突破新境界。
  (责任编辑:罗志荣)
其他文献
对一位教师进行评价,只要评价的制度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那么评价的结论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因此,通过评价教师的工作可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对新入校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我国内外环境变得愈加复杂,党政工作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想要推动党政发展必须要坚持我国政治思想,在工作中要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
初中生初接触英语对英语有较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不妥与疏忽,学生意识力薄弱,造成部分学生知识上的缺漏,加上课程内容逐步增多,进度加快,是这部
让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这一命题是根据新一轮政治课改革出现了模块设置而提出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能够适应模块设置的需要,紧扣模块主题,建构真实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
问日常食物怎么吃更科学?最经济、最合理的营养来源于日常的天然食物。一般来说,日常食物我们都吃,但都不要吃很多,这是最好的。可以参考一下中国居民饮食膳食宝塔,上面很形
期刊
对摘要: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思维,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巧设疑问并鼓励提问,启发思考,
对互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云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我
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rn一、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rn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