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评价及教学启示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1年1月23日-25日,江苏、河北、辽宁、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市进行了大联考(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这次8省市联考,意义重大。本次联考作为新高考的风向标,无论对考生还是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考生而言,本次联考旨在让考生熟悉新高考模式、了解新高考赋分机制、弄清新高考志愿填報与投档规则。对教师而言,可以从更高的出题人的角度,结合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对本次联考试卷多角度分析,研究试卷特点,以试题为导向,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关键词:适应性考试;核心素养;评价;教学启示
  一、试卷分析
  这次适应性考试的化学试卷与往年的江苏卷相比较,试卷的结构、分值、考试时间都有较大的变化。2020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而这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择题共13题且全为单选,每题3分合计39分,非选择题4道且全为必做题,合计61分,去掉了往年高考卷中的不定项选择和非选择题中的选做题部分。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必修1、必修2和选择性必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各部分内容。其中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考查主要在客观题(选择题2、4、7、10)部分深入考查,四道主观必做题涉及的是实验综合、有机综合和原理综合,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没在主观题中涉及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物质转化在选择题中也没有独立出题,但出现了围绕同一阅读资料设计多道题的新题型。
  二、试卷特点
  (一)重视试题情境设置,展现化学成就,激发科学精神,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从整份试卷来看,试题多以真实情境作为测试载体,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着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情境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把化学学科知识与能源、医药、环保、材料、资源利用等有机融合,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体现化学学科的独特贡献和价值,如第6题、第10题利用学科情境素材,巧妙地将科学问题融入其中,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实验。第7题以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元素周期律知识为基础考查学生综合答题能力。第8、14、17题,提供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让考生分析其生产过程的原理和原因,体现化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对环境保护、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贡献。通过不同素材的选用、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认同化学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聚焦必备知识,测查关键能力,渗透核心素养
  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基本化学用语(2)、重要无机物、有机物性质与应用(3、4、8、11、15)、反应原理(5、9、12、13、14、17)、物质结构(2、4、7、10)和实验基本技能(6、10、16)、化学计算(16)等。试题全面覆盖了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的考查,有的一道题同时考查两个不同的核心素养维度,如实验题第16题重点考查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第15题有机中间体的合成注重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有的不同试题又同时考查相同的核心素养,如第14和第17两题注重考查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从考题要求上看,试题充分参照高考评价体系,基于课标,从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等方面创新思路和方法,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如第15题同分异构体和合成路线的书写重点考查学生的符号表征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第16题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第10题的D项考查模型认知能力;第14、17题考查信息获取、加工和分析能力等,这些具有一定陌生度的试题情境,需要学生从微观结构、平衡和速率等多角度系统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还需要具有批判思维意识,能突破固有思维,尊重证据。第10题银氨溶液的配制及产物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检测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真做实验,16题安全瓶的使用,引导师生要关注实验安全。
  (三)试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选择题绝大部分知识来自教材本身,学生入手容易,有较强的学习获得感;非选择题较好地实现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的学科内融合,考验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选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合理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探究与创新能力。
  三、试卷的创新亮点
  (一)丰富试题的呈现形式,重视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和新颖的设问方式考查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信息呈现上,既有提供量化的数据关系、图形示例(第13、14、17题)、物质转化流程图示(第8、15题)、新颖的反应信息、阅读材料的呈现(4-6题、17题[3])、结构模型(第9题、11题D),又有实验装置图的考查(第6、16题)、物质转化流程图示(第8、15题)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提取和加工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能力。在问题设置上有分析解释、简单设计、系统探究、创新思维等多种考查形式。这种考查方式不仅是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分析思维习惯的考查,更是对化学教师日常教学中化学学科思维渗透的理念考查。
  (二)重视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最能突出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独立思考、批判质疑、主动创新的精神。整份试卷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科学探究基本能力的考查占比有所增加,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反映课堂实际,如选择题第6题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第10题银氨溶液的配制及银镜反应、非选择题第16题无水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意在引导学校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对基本实验原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避免教学中教师“讲”实验,学生“记”实验的情况,利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一素养功能。   四、备考建议
  (一)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从考查内容上看,以课标为命题依据,紧贴教材、突出核心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必备化学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实验操作和装置原理、元素周期律、原电池原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实验原理、微粒浓度关系、化学平衡、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含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书写等)、化学计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部分试题命制素材直接来源于教材,如第6题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第10题银氨溶液的配制及银镜反应。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而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另外,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也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这必将引导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二)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从整份试卷的设置来看,学生应用化学基本方法、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在科学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化学学科特色和学科价值,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和社会责任。这引导我们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以及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而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关键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可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真实的表现机会,在日常教学中应多联系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任务来开展高水平的探究活动。通过分析解释、归纳推理、方案设计、科学论证等多个活动,减少学生对情境题的陌生感,探究解题思路,總结答题模型。另外,在备考中还要对这些能力做专项训练,总结解题方法技巧,对高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做题能力。
  (三)纠错归因,知己知彼,基于素养提升教学效率
  据本校选修化学学生答题情况统计来看,普遍反映选择题容易做,非选择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第14题和17题对于信息提取、整合、现象分析、原因分析、机理描述等不知从何入手。感觉试题比较灵活,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第14题沉淀与氧化发生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15题C到D反应条件的判断、16题无水硫酸铜晶体实验方案的补充错误率较高,17题除前两个空能写出来,其余的都有问题。学生自我归因如下:1.解题模型欠缺: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依据和程序,信息方程式书写,计算分析;2.思维习惯问题:题目阅读一半脑补一半惯性思维等,如第15题,C到D反应条件的判断,想当然地写成氢氧化钠;3.答题不规范:化学方程式写成离子方程式,表达不合逻辑。错误的产生不是偶然,总有其必然的原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过程,精准分析,是基本概念理解的问题,还是分析思维习惯所致,或是此类题型的分析思维模型的不健全。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制约自己提升的关键原因,师生产生共鸣,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合力,提优增效。
  这次考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接下来的复习中也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摒弃经验教学、机械记忆和重复刷题,加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落实“学讲方式”,结合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开展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过程评价的研究,引导学生上升到一个高度,不仅要会做题,更要学会欣赏和评价试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考点,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参考文献:
  [1]支瑶,宁燕丹.基于科学能力视角的高考化学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1):39-45.
  [2]唐劲军,梁舒敏.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视角的高考化学试题分析[J].化学教学,2020(11)85-89.
  [3]闫晓鑫.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测试题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2020.
  [4]陈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化学命题特点[D].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基地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基地的建设,介绍和分析行业特色高校——北京印刷学院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管理模式和建设成果,针对创业教育的需要,行业特色高校为学生构建创新训练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关键词:行业特色;创新基地;印刷包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工程师,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的工程教育八项原则是工程教育的核心思想。《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施工现场教学及实践指导,重视过程考核及应用能力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充分体现工程教育八项原则,为应用型人
期刊
摘 要: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我们应积极探索法学本科教育的改革,通过开展模拟审判、组织法律辩论、创新实习制度、注重案例教学、鼓励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法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以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性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极大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其在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文章以“西农生命科学学院”微信平台为例,探究新时代下高校微信平台的运营及管理。  关键词:新媒体;团队建设;模块设置;运营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167-02  Abstract: In new media age, t
期刊
摘 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英语学习存在模式固化等弊端,易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不足、口语水平差等问题。英语情境模拟模式通过构造真实、纯粹的英语语言氛围,创造纯正的跨文化环境,让学习者依靠现有案例感受类似的真实场景,尽快投入实战状态。情境模拟有利于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英语情境模拟;英语学习;英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协同创新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课题以研究协同创新的一般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协同创新的特殊含义;梳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协同创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协同创新;应用型;民办本科;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领悟能力及相互交流能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文章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结合高职二年级学生学情,探讨了如何在《进出口跟单操作》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总结得出一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情境;二要组织学生模拟操作,真实体验外贸跟单操作;三要不断强化教学指导,科学制订考核机制。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进出口跟单操作
期刊
摘 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当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本文在解析“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以及“五进”内涵的基础上,明晰倡导“以德为行,以学为上”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结合广州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探讨如何通过“五进”活动开展育人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五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
期刊
摘 要:“批判性思维”一直是英语学习的热门话题,针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是否能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并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批判性思维能力情况,本文以人教版教材内容为出发点,通过选取105名八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0.0分析了中学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提出优化教学模式思路。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阅读课堂是启发思维开展的有效课堂,批判性阅读是辩证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高考走班制教学下的高中教学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新高考对高中教学的要求;再次,阐述了新高考走班制教学下高中教学面临的挑战;最后论述了新高考走班制教学下高中教学对策,以此提升新高考走班制下的高中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走班制;教学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教育改革的进程,高考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考就是指挥棒,考什么、怎么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