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海德格尔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特劳斯堪称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和最富争议的”政治哲学史家,作为政治哲人的施特劳斯的“持久重要性”,尤在于伴随其学术生涯始终的与当代西方“第一哲人”海德格尔的思想争辩。如今,围绕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思想争议,早已超越西方学术范围深刻影响了中国学术。中国并没有也不会像施特劳斯所认为的那样“屈服于西方理性主义”:施特劳斯提议“开始理解一个世界宗教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则主张“为最后之神掠过的伟大时机作长久准备”,而中国古圣人孔子的教诲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表面肌电图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特征的评估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择22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侧胫前肌、腓骨长肌在静态及主动收缩下,均方根振幅(RMS)、积分肌电值(IEMG)及频域分析参数为中位频率(MF)的差异,并分析CAIT量表评分与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在静态状态下,患侧胫前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检
全球留学呈现规模稳步扩大、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和高层次、实用主义的发展取向,并为各国带来了经济动力和创新潜力。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动荡的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影响下,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留学生输出国正大力发展留学事业,推动人本全球化进程,而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留学生输入国为提振留学信心,纷纷出台大量利好举措便利和鼓励留学。当前,中国作为重要留学生输入与输出国,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出国留学保持增长态势,
<正>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主席正式下达·令将东北边防军改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是10月25日而不是10月8日?这背后承载的是怎样一种历史荣誉?1950年10月初南朝鲜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1950年10月4日至5日北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共中央经过充分讨论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并同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军入朝作战跨
期刊
<正>一场疫情,打乱了学生们的正常生活,使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不良反应,同时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他们,也表现出了紧张不安的情绪。而作为怀揣着艺术梦想、满心期待出国深造的中意班学生,在经历疫情反复的同时也为自己是否能顺利出国而担忧焦虑。有些学生情绪非常低落,并出现了头疼、失眠等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们调节情绪,避免产生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期刊
预应力锚杆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公路边坡、地下工程、城市建设、隧道、国防、等岩土工程领域,尤其在井工开采的煤矿巷道中普遍应用。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主动支护方式,通过对锚杆施加预紧力起到对围岩的夹持作用,改变被锚固围岩的受力状态,充分调动围岩的自稳能力。随着煤矿开采量的增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复杂岩性、高地应力使得巷道变形量增大,生产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为能够充分发挥预应力锚杆的主动支护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性工程。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是加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立足“双碳”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角度,运用认识论、方法论及实践论的理论,系统分析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出台的各类政策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双碳”发展战略的宏
人工智能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技能批判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具有价值的设计、方案和作品。计算思维作为一种复合型能力,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智能起落杆》一课为例,阐述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以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进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与教学,不仅能有效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实践,还有利于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培养。目前,如何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还处于探究阶段,在初中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应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智能餐车》一课为例,尝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以期为广大教师开展人工智
当代,复兴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注意味着什么呢?有些人担心这意味着拥护现代性观念(如“正义”“公平”等)或者当代政治哲学所拥护的那种政治拟制。毕竟马克思政治哲学之根基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深入社会历史现实便是首要的任务,透过当前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论辩看到这个转变。不过,当代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否还要进入到另一个不同的基准点上呢?或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是否属于“现代性观念”发展?这种问题意识必然被标注为对
创作于1914年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是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的最后一首大型管弦乐作品。相对于他先前的创作,这首作品在演出时长、乐队编制和题材选择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是在思想方面较为明显地加入了他对大自然的个人理解,这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并不常见。本文将从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解读等方面入手,在感受阿尔卑斯山壮丽风景的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