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活动正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环节组成,如果我们把这些“环节”称为“细节”的话,那么任何“细节”的缺失,都可能影响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应该关注教学细节。
  一、关注导入细节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推动着思维活动的进行。关注新课的导入,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既有探究的欲望,又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和切身体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组织十个学生玩“定点套圈”游戏,先让孩子们随意站着套圈,很快学生就发现这种方式很不公平,于是要求重新安排。可是如果站成一排,越是两边的学生就越“吃亏”;如果站成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的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学生发现站成圆形往最中间套圈对大家都公平。这时,问题自然产生:为什么站成圆形对大家就公平了?圆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这样的情境,这样的设问,使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圆心与定点、半径与定长时又具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和切身体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二、关注思维细节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华罗庚先生这样说过。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源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对课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源于对课堂各种预设及生成的整合和利用。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在学生明白了用“第几列第几行”统一描述位置后,数对的引入,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细节来突破。
  细节一:引发矛盾,激起创造欲望
  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老师这儿还有几个位置想请同学们记下来,行吗?
  生:行。
  师:第3列第5行、第2列第4行、第5列第4行、第2列第3行……(教师快速报位置。)
  生(抗议):记不下来,太多了,太快了。
  师:那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种方法简化一下,创造出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记录方法呢?(学生讨论。)
  师:这样,以“第3列第5行”这个位置为例,先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再在4人小组中交流你的简写方法好吗?
  ……
  在这里,学生亲身经历快速记录的过程,体验到记录方法的烦琐,自然而然地产生简化记录方法的迫切性,培养学生简约化的思想,为接下来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作铺垫。
  细节二:交流对比,认识数对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记录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随后板书:①3排5个;②35;③3.5;④↑3→5;⑤ 3-5;⑥3,5。)
  师:这是从同学们中收集到的方法,似乎都挺简洁。到底该选哪一种呢?
  生:我觉得第二种方法不好,很容易混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35呢。
  生:我觉得第三种方法③3.5,它很像一个小数,容易引起误会。
  生:我觉得第四种方法好④↑3→5,很容易看出是第3列,第5行。
  ……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瞧,黑板上这么多种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3和5这两个数!
  师:找到了这两个数,你们和数学家的想法就很接近了……
  直接告诉学生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学生也能知道数对,但是隐含在知识之上的简约的“教育元素”就会被学生忽略。因此,关注这一细节,给足时间让学生“再创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黑板上这么多种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思维困惑处的及时引导得出“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两个数字”,从而使学生深入体会数对简约、准确的特性,把握住了数对的特点。
  三、把握关键细节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个个都紧抓不放,教学设计时,要放过次要细节,深度挖掘“关键细节”去突破生成。教学细节要靠教师去发掘。《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唯一一个曲线图形,圆心与定点、半径与定长这一圆特征的理解并不容易。把握画圆这一细节,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圆的特点。
  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1)在纸上画圆:①借助圆形物体描圆;②用圆规画圆。
  (2)在操场上画圆,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来做游戏,想一想,他还会用圆规来画吗?他会怎样画?
  (3)在黑板上画圆,用磁性钉子和绳子画圆,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套工具,有磁性钉子、细绳(没有弹性、有弹性的橡皮绳)、粉笔,用这些工具能不能在黑板上画圆?师生比赛画圆后,思考:同样是钉子和绳子,为什么老师画出了圆,而同学们没有画成圆?因为老师用的绳子是没有弹性的绳子,而同学们用的绳子是有弹性的橡皮绳,没法控制长度。
  师生沟通画圆的关键:在画圆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物体描圆、学习用圆规画圆、用钉子和绳子画圆,丰富了学生画圆的策略。在这一基础上,巧妙设置陷阱——呈现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绳子,学生在尝试与比较中加深了“绳长不能改变”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用钉子和绳子画圆、用圆规画圆、在操场上画圆的实质联系,为学生学习“半径”“在同一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奠定了认知基础。
  注重关键细节,也应注意针关键问题设计重点练习。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如一年级《退位减法》的难点是退位的处理,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两组练习:(1)71-3=6□,34-8=2□,65-7=5□;(2)43-7=□6,96-8=□8,72-5=□7。这样,引导学生关注差个位上的数是如何得到的,关注被减数十位和差十位的区别,聚焦退位减的方法。再出示59-8=□1,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减法都要退位,而是在个位不够减的时候才退位。
其他文献
音乐是听觉、时间、情感上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至关重要,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教学过程必须借助听觉才能实现。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聽觉能力的培养,是进行音乐学习的有效保障,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体会音乐的魅力。伴随音响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体验,能大大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古诗词浩如烟海,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古诗词的篇章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因此,如果要拓宽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视野,必须打破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让诗词教学与诗词诵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新课标中的“大语文”“语文的人文性”接轨。为此,笔者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秀诗篇,借助于学校编写的课外诗文诵读本,在新课标中规定的小学必背古诗70首的基础上扩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吟诗诵词活动。
受众与影视作品的审美关系是一种适应和制约关系,这是由影视作品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的属性决定的;影视艺术又要超越受众,启迪、影响、改变、更新受众的传统观念及审美意识。
为研究高地应力对岩体爆破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初始地应力和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岩体爆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平行和垂直炮孔方向初始地应力相等时,初始地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掘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本论文从中总结了一些对学生来说行之有效的议论文写作技巧。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内容,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整体写作
一个题目出现以后,经过思考,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其中,有一些学生的方法和教师的方法一样,可是,还会有一些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时,老师怎么处理?首先让我们看一个案例。  1.求两个数的比你有好方法吗  案例一:《比和比例的应用》  题目:甲数的 和乙数的相等,求甲、乙两数的比是多少?  学生的思路大致有以下几种:  (1)因为甲数×=乙数×,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出甲数∶乙数=︰=4︰5。  (
期刊
本文通过中国与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发展的显著差异分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发展的优势与特点,阐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发展的目标选择。
滑坡危险性评价是减灾防灾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野外调查,陕西省清涧县城区周边斜坡地带共发育滑坡138处,严重威胁县城安全。为了准确评价清涧县城区滑坡危险性,按照河流沟谷
本文从近十年问刊的辽代带有墓壁、葬具壁面装饰的墓葬中选出若干典型,先作族属判断,然后进行分期和年代探讨,旨在以辽朝契丹族遗存的最形象、最确切的壁饰资料弥补史载不多
学校园林绿化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典雅优美的校园不仅能创造一个整洁、安静、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培育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