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是儿童美术创作的源泉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少儿美术培训的实践中,让我看到了儿童绘画的美丽,以及在成人绘画世界中所没有的疯狂的想象力,让我深深地着迷于孩子们的无限创造力之中。如何挖掘并引导他们进行奇思妙想?如何让孩子们的画面充满童趣?在我看来就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是最为可贵的,我分析了儿童式创造画面的心理成因,认为儿童绘画教育应该立足于对儿童天然的直觉能力的发掘。
  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现状是:先灌输,后启发;先规矩,后放松;先有法,后无法;先要像,后要想;先理性,后感性;先逻辑思维,后形象思维;先应试教育,后素质教育。
  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画画儿很慢,或者看到孩子画的形体不写实,孩子的作品中会有很明显地看到有家长帮助的迹象。这样的画面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无疑这是对孩子绘画能力的扼杀。其实,孩子画得慢或像与不像并不是缺点,看一个孩子的画好不好,关键是看孩子有没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不是看画得像与不像。
  在孩子学画时,由简单创造出复杂,或在复杂中创造出简练,可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取舍能力,但也不是越变化越好,如果连形体的基本性都丢掉了,这个变化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把握好这个度是很重要的。
  要相信儿童的能力,他们的观察及表现力有时让老师也为之惊叹。实践表明:越是结构复杂的东西,越是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由简单到复杂的成人思维方式是不适合儿童的。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觉作画有以下特点:
  1、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直观感受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个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具像中解放出来。
  2、绘画过程中高度的概括了物体的形态
  他们的心灵视觉的表达是非常单纯的,一个三周岁的小朋友,他在画面的表达就是线条,密集或者是稀疏的,在他的画面里可以看到的是一堆的线条而没有具体的形态。当线条密集并且速度很快的时候,说明他画得极度兴奋。问他画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会回答你是在战争。很形象,不是吗?专家曾经观察过,孩子在两岁以前是不会画闭合的线条的,而到了4岁左右,他们已经可以画闭合的线条。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的需要上。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3、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却是紫色的。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纯度的色块进行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觉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作的自然表达。
  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二、挖掘孩子们奇思妙想的方法原则
  1、依靠直觉进行造型原则训练
  依靠直观知觉,发展儿童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记忆、体验、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的方法,以及运用造型元素、造型规律的方法,不限制只用一种表现方法,为儿童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
  2、运用直觉进行造型方法训练
  首先,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习惯画记住的形象,常常认为摆在面前的实物与自己画画无关,不认真观察,只画记住的概念形象。通过观察就可以帮助儿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
  其次,要教儿童如何观察、如何记忆形象。如物象的形状特征、与其它物象的区别、物体形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物体之间的关系、物体空间距离、色彩的感受与变化等。
  再者,教材系列化。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一环接一环地扩大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儿童创作热情。作业内容要密切贴近儿童生活,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
  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把儿童从再现和复制自然中解救出来,创造性的表达。儿童绘画的意图并不着眼于画得与真实的一模一样,所以儿童画与技巧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也没有必要过早、过多灌输那些不可能被他们接受的技法知识。只有在他们心理发育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引导把必要的知识渗透给他们,培养起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感意识自然产生后,才能通过图画表现出来。
  因此,对儿童的美学意识培养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用线和色彩进行平面的、意象的、表现性的、装饰性的知觉创造,这是建立儿童绘画课程学科体系的依据。儿童绘画中常被成人所指责的“错误”,应该被理解为是儿童合法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对儿童的绘画辅导应顺其自然、因材施教。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他们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绘画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一、西方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概况  在西方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美国是世界一流大学密集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在国家竞争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据调查美国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开放式课堂。所谓开放式课堂,是指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对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
绿色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广泛采用的施工手段,其集合了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功能,能够显著改善施工中的污染问题,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可
学位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国外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如何根据当前国内中小学的学校现况及需要,将国外的经验与中国本土文化特质有机的结合,为我国家校共同责任的建
目的:比较糙苏甲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对糙苏的丙酮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相应的MIC
县作为中国最基础的行政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连接节点,截止2012年12月份,我国共有1990个县(不含市辖区)1,其中贫困县为592个2,超过县数总和的1/4,而经济欠发达县不
糙面土工膜主要由单糙面和双糙面两种组合而成,材质主要是HDPE和LLDPE构成.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原有的光面土工膜的基础之上再次加工形成的糙面土工膜;另一种是利用三
政府预算作为财政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担负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的功能。它以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成为公共财政的基本存在形式,成为构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
农村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服务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体系、结构上做出适应性变革。
行政机关是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公共事务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客观上对行政机关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