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充满文化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教学是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思维创新能力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底蕴;无处不在;文化的魅力;数学语言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一直充当了枯燥、晦涩的代名词。其实,小学数学中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我们教师没有去加以挖掘和重视。文化教学是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提高思维创新能力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文化性,是改变小学数学教学单一、枯燥的重要手段。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历史的文化底蕴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点数学史,适时进行数学发展中的趣事轶闻、数学典故、数学家传记的教育。比如:在认识钟表时,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古人最初计时是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后来有用到了日晷测影、滴漏等计时工具,其中“日晷”和“滴漏”都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让学生体验到这个演变过程融合了多少先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种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的方式自然流畅,让学生能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内涵。
  二、数学的美无处不在
  数学文化的美学观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对数学文化的审美追求已成为数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数学的美主要表现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图形的对称美、方法的技巧美等等。因而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符号、线段、图形、色彩等因素带领学生进入美好的境界中,通过数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和谐,欣赏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质。数学计算的枯燥乏味,是学生讨厌数学的一大原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分数加减法计算”,利用教材这一素材,精心创设了一个普通的数学活动情境,通过画图的方法,不难发现这些分数相加之和就是红色部分,而利用单位“1”去掉空白部分就可以轻松的求出和。学生在尝试、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美的陶冶感染,感受数学的文化美——数与形的巧妙结合之美。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掌握这个体系,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
  三、张扬数学文化的魅力
  没有数学思维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思考,教会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挖掘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凸现对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指导,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独立思考,进行数学化交流和归纳概括,使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感悟体会其间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中,为揭示倒数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就有两种呈现素材的方式。第一种出示结果是1的几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看看得数有什么特点?第二种稍加改变,这样呈现:“7×( )=1;( )×0.25=1;( )×( )=1”,并启发学生“有什么发现”。可以看出第一种素材的呈现更具有指令性,学生不需要再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只要经过简单计算就能轻松的知道得数都是1。而第二种呈现方式运用“留白”,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使数学思考的含量放大,促使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思考、猜想获得了更多生成性知识。这样的素材组织与呈现,使学生在思考中初步建立概念,得到新发现,体验思考的愉悦感。
  四、通过数学语言实现数学教学文化性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语言与数学在思维层面上能够统一起来。数学语言是严谨、科学、简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以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感悟数学语言的魅力。比如倒数的概念,教材上定义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不直接定义“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数叫做倒数”呢?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这里所用语言表达的严谨和精练,使学生学得深刻。
  五、彰显数学活动的文化价值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数学的文化价值最终体现在它的现实应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自然生活常识、人文科学现象、实际生产应用,可令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逐渐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如三年级学习“求平均数”,可向学生介绍演唱比赛的评分方法;学习“24时记时法”,可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中国各地之间的时差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经常引领学生在生动的数学文化中遨游,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丽,发现数学的无处不在,领悟数学的精神,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会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和为数学献身的精神!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只有添上浓厚的文化色彩,才能像陈年佳酿那样醇厚甘甜,才能凸显其厚重。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引导学生用美学的眼光欣赏数学,让数学文化在每个学生身上能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成为他们个人文化底蕴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伴其一生。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交通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作者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和特性,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措施。
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是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的基础.但因为高速公路施工工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往往就会在管理中存在一些管
摘 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景教学;互动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动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该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
摘 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很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到学英语的快乐,想学英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轻松学习  一、什么是“趣味教学”  顾名思义,“趣味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进取。我们所提倡的“趣
语法是语言学习与使用的重要构成内容。近年来,我国高校英语课堂对语法教学存有一些争议,忽视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分析,剖析原因,提
本文简单阐述了建筑风格的控制要素,包括显性要素及隐形要素,阐述了我国现代城市建筑风格的现状,结合我国某古城的具体建筑风格,分析了建筑风格定位研究中的因子定量分析方法,因子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在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做好
在资本市场中,稳定市场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会计信息,它在资本市场运行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含义的,虽然说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的特点,但是由于会计信息毕竟是源自于企业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成了语文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教学经验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