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是狭义的,即以学校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平台
  Campus culture:A terrace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alk a campus play agency and student a character relation
  Wang Man-li
  【Abstract】The campus culture separate the broad sense and the narrow sense and the campus culture of broad sense be the total of a school existence way.The campus culture that we say is a narrow sense of, then take school as main space, take campus spirit as a main characteristic, take student, teacher as to participate corpus, take cultural activity outside the lesson as a main contents, with culture of many academics, many the realm be extensive exchanges and special life rhythm for basic appearance, have a kind of community cul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 ages.
  【Key words】Campus culture;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Terrace
  
  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是狭义的,即以学校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校园环境、文体活动、文学社团、艺术制作、书画比赛、论文设计、专题讲座等等。这里所谈的只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校园剧社”的特征、影响以及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1990年秋季我们学校的两位语文老师和十来个学生,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组建了一个小型的校园文化团体——“园丁园剧社”。至今,剧社已走过了近二十个春秋,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老师由原来的两人增加到六人,学生由原来的八人增加到八十余人,活动由原来的无定性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第二课堂,演出由原来的应急性变为一学期一次的常规演出。园丁园剧社就像一朵不凋谢的奇葩,活跃在校园的文化舞台,开放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之中。
  
  1.校园剧社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特征
  
  1.1体现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校园剧社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始终与该环境中的成员发生密切关系,参与校园剧社活动的人是受教育的主体,在改编课本剧或演出话剧、小品等的过程中,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真、善、美的教育。相对而言,校园剧社作为客体存在,它也随时都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
  1.2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性。文化是时代的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校园剧社也不例外,它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与所处校园的环境、师生素质、校园发展动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我们的校园剧社也总是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及时反应学校的新风貌、新精神,反应师生的新生活。如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我们剧社以抗战为题材自编自演了话剧《到前方去》;为在校园内大力推广普通话,我们自编相声《方言与普通话》;为庆祝百年华诞,我们排演了大型诗朗诵《前进中的新乡幼师》等。
  1.3体现校园文化的创造性。创造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没有创造便没有校园文化的生长和发展,我们的剧社也是如此。创建开始,我们只是单一地排演小品,后来就试着排演一些小话剧、相声、快板、情景剧、群体诗朗诵等,丰富了活动内容;再后来又尝试着把语文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大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兴趣;现在我们不仅排演现成的剧本,还把身边的生活改编成小品、相声等搬上舞台;同时对学生的训练也逐步系统化,由单一的表演训练变为综合的素质培养,不仅丰富了剧社的内涵,提高了文化意识,而且为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4体现校园文化的实践性。校园文化是校园和社会的结合,它应当表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即实践性。此外学生时期是人生“好动”的阶段、张扬的阶段,亲身体验的欲望强烈。校园剧社有目的、有组织的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排演各种既反应现实生活,又喜闻乐见的课本剧、小品、相声、快板、音乐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价值,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行为品质。同时,剧社活动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能力,这种实践性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1.5体现校园文化的校园性。校园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具有校园性才是校园文化特殊性的核心所在,不同的校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我们是幼儿师范学校,所以我们的校园剧社表现较多的就是幼师生生活和幼儿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
  1.6体现校园文化的娱乐性。戏剧的本身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性。如:我们的剧社每学期都排演出许多形式别致、内容丰富的文化节目,讽刺小品、相声、哑剧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师生的文化意识,而且也给全校师生带来了笑声和欢乐,活跃了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
  
  2.校园剧社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2.1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都很强,这从每学年剧社招收新社员的情况就可看出来,在新生当中,剧社每年预计收20——30名学生,可往往报名人数就达200——300人,不少的新生还托老师求熟人要求参加,这说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因而在剧社活动中,我们尽量组织多形式,适合多人表演的节目,给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的愿望,同时我们又遵循平等互动的原则,凡参加剧社的学生机会都是均等的,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展现自己。如一个小品的角色可以分A、B角,谁表演的好谁上舞台;一个相声可分两套人马,谁排练的好谁就表演等。这样不仅促使了学生分奋发好学的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2.2拓宽了素质教育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根本目的。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包括了许多方面,既包括文化知识、思想水平的高低,又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技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剧社是校园的剧社,校园剧社就应该体现校园的特征。于是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更主要的训练他们改编和创编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如:把课文《荷花淀》改成课本剧,把生活中的小事改编成幼儿喜欢的故事;学期开始就布置,学期末剧社大型演出,要求都是自编自演节目,这样就促使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拓宽了知识领域。另外剧社除表演小品、课本剧外,根据学校特点,还重点培养学生朗诵、演讲、讲故事、组织活动、编排游戏等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2.3塑造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参加了校园剧社,就要经常地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节目的排练和表演,学生通过体会、模仿、表演角色形象,就会潜移默化地受角色的影响,从而受到教育。如我们在排演一个大学生在自己的女朋友面前不愿认自己卖冰棍的母亲的小品时,母亲那震撼人心的一番话,使扮演大学生的同学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这个同学还沉浸在剧情当中,一个劲地说:今天我真正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还经常的对学生进行角色的训练,让学生扮演教师,体验老师的劳动;让学生模仿幼儿教师组织活动,体会幼儿教师的艰辛,这都培养了他们的角色意识。同时,通过一起活动,互相配合,同学们也提高了互助互学的合作意识。
  2.4创造了步入社会的机遇。幼儿师范学校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的剧社也突出了幼儿师范性。如学生通过自己的改编演出、通过组织游戏活动,不仅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示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每届毕业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在实习当中,凡剧社的学生,都能很快的适应教学工作,尽早的进入教师角色。有材料表明,在教学汇报表演的优秀实习生中,70%都是剧社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招聘大会上,剧社的学生说、唱、讲、诵等都高人一筹,往往先被用人单位选中。虽然机会对人是均等的,但三年的剧社锻炼,为学生步入社会创造了较好的机遇。
  
  3.校园剧社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课本剧的编排与演出,还是相声小品的表演与模仿,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在活动当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自己设计、自编自演,通过舞台上的一次次演出实践,获取了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切实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拿学生自己的话说:“脸皮闯出来了,胆子练出来了,嘴皮磨出来了”。遇到生人或众人场合,不再害羞胆怯了,也不再木讷结巴了,而变得落落大方,能说善道了;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写作文感到有什么可写了,语句通顺了,病句减少了,词汇丰富了,语言有文采了。
  3.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把所讲的课文改编成小话剧或小品,把自己身边的生活编成小剧本,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再让学生登上舞台表演出来,或是把演出实况录制下来,讲课时再放给学生看一看,学生的情绪定会非常高涨。特别是看那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和听那铿锵有力的台词时,学生会捧腹大笑,或潸然泪下,这种变枯燥的讲解为活泼的表演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无形中也激起了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3.3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就可能激活求知思维中的“活动因子”,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能动地获取知识,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自编自演的活动中,对一句话、一个台词都进行了反复的琢磨和推敲,对不懂的问题或其它科学的专业性问题都认真地进行了讨论、研究和查阅,这不但加深了对剧本的理解,提高了谴词造句的能力和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3.4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真善美和假恶丑,但有的凭人的直觉不能一时分辨出来。然而经过艺术加工和夸张的舞台表演,却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来。美的东西给人以感染、给人以启迪,丑的东西让人憎恶、使人唾弃。课本剧的表演就能起到这种作用。并且,经常接受舞台艺术的锻炼和舞台形象的熏陶,人间的真情、高尚的情操、爱的奉献,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3.5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大语文教学观。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由于受制度化课程和学科中心论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和课堂本位,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过分追求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忽视了语文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把学生禁锢了起来。这种封闭的语文教学体系很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的剧社进行的课本剧的改编、身边生活的编写、表演等,正是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体现,它不仅包括了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情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个层面,所以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大教育观。
  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地方。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部分,因此,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悦,感受到生活的悠闲、有趣,感受到大家庭的快乐、温馨,感受到自身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必要,这也是我们校园剧社的目标。总之,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校园剧社办得更好,使之真正为素质教育的乐园。
  
  收稿日期:2008-12-16
其他文献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具体要求。然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我认为,除词汇量的限制外,及不良的阅读习惯和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有语篇理解技巧、词义理解技巧、难句理解技巧、解题技巧。    1.语篇理解技巧    语篇理解主要有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型的物理实验教学已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分析现象、进行演示操作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重要性;现状;措施  Job Gao physics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intravenous drop talk  Du Xiu-yu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
期刊
【摘要】敢问“素质教育”路在何方?“路漫漫其修远兮”。有识之士,上下求索,其实,路就在“家庭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Hom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Jiang Hui1 Jiang Zheng-yi2  【Abstract】Dare to as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
期刊
1.设计意图  动物从哪来的?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这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讨论、争得面红耳赤仍不绝的话题。平时生活中老师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被他们请为裁判,可是简单的解释并不能对每个孩子都具有说服力,特别是对于动物是生下来就是宝宝还是要从蛋里孵出来,是比较难以向孩子们解释的。于是,我组织了本次活动,采取了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运用多种手段探究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  2.活动目标  2.1通过活动简单了
期刊
【摘要】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每周一信,注重家校联系;培训家长,共同提高育人水平;及时沟通,重点督促。在学生常规训练中,寓教于乐,学习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环境熏陶下,促进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更好地养成。  【关键词】家校;习惯;育人  School in the house is total to teach a per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例如乐器,图片、幻灯、录音机、电视、电脑、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供不同的刺激,控制直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以及视听方面来感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听觉媒体;音乐教学  On the music lesson the usag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Liu Hui-lin  【Abstract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音乐课可以采用电影故事、舞蹈、民间风俗、情境、相关知识及学生生活实际等进行导入。  【关键词】音乐;课堂;导入  Music classroom ducting six method  Zhao Jian-xin  【Abstract】All right into the classroom. Is a prerequisite for good musi
期刊
课题:五彩缤纷的塑料袋与环境保护  祖国是我们的美好家园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去保护、爱护她,使她变得更加美好。  现象及问题一:  现在,许多家庭为了方便、省事,都使用塑料袋。虽然塑料袋看起来很方便,但他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你们知道吗?  现象及问题二:  大家看一看,在我们的身边白色垃圾越来越多,小河里、大树上、街道两旁的小沟里,到处都是废旧的塑料袋。  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麻烦,像塑
期刊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118~119页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实录片段: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美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 哪些特点?  生: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  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师: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吗?  生:想。  师:那就抓紧时间拿出你们
期刊
今天的数学课堂上,以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自觉行动。传统的“变式教学”、“双基教学”、“解题教学”等与新理念下的“启发式教学”、“素质教学”相结合,形成了新数学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始终,竭尽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们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能轻驾课堂,引导学生探索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探索的乐趣,就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