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118~119页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实录片段: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
   师:小朋友们,这些图形美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 哪些特点?
   生:这些图形的两边都一样。
   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师: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漂亮的对称图形吗?
   生:想。
   师:那就抓紧时间拿出你们准备的彩纸和剪刀,开始行动吧!不会做的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设计说明:课前我已了解到三年级学生在美术课时已学过制作对称图形。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自由创作,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适时给予帮助引导,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肯定。
   (剪图形活动结束)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你剪好的图形,让老师看一看,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生:(苹果、松树、小房子、小花、蝴蝶、飞机、心形、图形……)
   师: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做的?
   生:我做的是一个圆形,我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用量角器在上面画出半个圆形,再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了。
   师:你知道利用工具来做,真不简单,还有谁愿意说?
   生:我做的是一棵松树,我也是把一张纸对折,先在上面画出一棵松树的一半,然后剪下来,打开,就成了一棵完整的松树了。
   师:为什么要先把一张纸对折?
   生:因为如果不对折,剪出的图形两边就不一样大了。
   (仍有学生手高高举起)
   师:还有人想说呀?下面就请你们把剪好的图形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设计说明:展示作品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出示蝴蝶图形做示范)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剪好的图形像老师这样对折,看一看、比一比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折后,两边的图形重合了。
   师:(出示一片不对称的枫叶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现在我把它也对折,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和你手中的图形对折后的情况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生:(指着老师手中的枫叶图形)
   这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一样大,一边大,一边小。
   老师手中的图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没有重合完,下边还多出来一部分。
   师:(趁机问)你们手中的图形对折后,是怎样重合的?
   生:全部重合完了。
   师:有没有多出来的部分?
   生:没有。
   师:有没有缺少的部分?
   生:没有。
   师:(指着学生的图形)这种重合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利用蝴蝶图形再次演示)像这种,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剪出的图形作为学具,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比一比,观察比较出两种图形对折后的不同情况,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你的轴对称图形,仔细观察图形的中间,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有1条线)
   师:这条线是怎么得来的?
   生: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留下来的折痕。
   师:刚才我们对折的时候就是沿着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怎么样的?
   生:对折的。
   师:如果我们不沿着这条直线对折会怎么样?
   生:两边的图形就不能完全重合了。
   师:这说明这条线怎么样?
   生:很重要。
   师:你能给这条线取个名字吗?
   生:中间线。
   师:为什么把它叫做中间线?说说你的理由好吗?
   生:因为这条线在这个图形的正中间,所以我把它叫做中间线。
   师:还有谁想说?
   生:对折线,因为这条线是我们对折后留下来的。
   生:重合线,因为沿着这条线对折两边的图形就完全重合了。
   师:小朋友们给这条线取的名字都非常有创意,想听数学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吗?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设计说明: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再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条线"取名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对称轴"的理解。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得到完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反思:
  《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堂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亲身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感知美。课一开始,我设计了拍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如蝴蝶、蜻蜓、飞机等等,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美。
   (2)感悟美。在整个新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创作与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说,自由地做,创造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们自主探索,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利用自己剪出的图形做为学具,反复地操作、观察、比较、体会“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这一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完善,在实践操作中感悟生活中的对称美。
   (3)欣赏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既巩固了知识,又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达到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图形美感的价值观,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只要细心观察,美,就在你身边!
  
   收稿日期:2008-11-02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在生活中让学生生命潜能得到释放,创造精神得到激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生命潜能;创造精神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接受教育,接受磨练,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学校德育如何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呢?    1.德育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    生活德育观倡导德育以活动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
期刊
【摘要】钟钟书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他兼通数国语言,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皆有卓越的成就。其著作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以及长篇小说《围城》等。《写在人生边上》是钱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精品。《读〈伊索寓言〉》是其
期刊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具体要求。然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我认为,除词汇量的限制外,及不良的阅读习惯和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有语篇理解技巧、词义理解技巧、难句理解技巧、解题技巧。    1.语篇理解技巧    语篇理解主要有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型的物理实验教学已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分析现象、进行演示操作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重要性;现状;措施  Job Gao physics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intravenous drop talk  Du Xiu-yu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
期刊
【摘要】敢问“素质教育”路在何方?“路漫漫其修远兮”。有识之士,上下求索,其实,路就在“家庭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Hom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Jiang Hui1 Jiang Zheng-yi2  【Abstract】Dare to as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
期刊
1.设计意图  动物从哪来的?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这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讨论、争得面红耳赤仍不绝的话题。平时生活中老师经常会在不经意间被他们请为裁判,可是简单的解释并不能对每个孩子都具有说服力,特别是对于动物是生下来就是宝宝还是要从蛋里孵出来,是比较难以向孩子们解释的。于是,我组织了本次活动,采取了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运用多种手段探究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  2.活动目标  2.1通过活动简单了
期刊
【摘要】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每周一信,注重家校联系;培训家长,共同提高育人水平;及时沟通,重点督促。在学生常规训练中,寓教于乐,学习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环境熏陶下,促进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更好地养成。  【关键词】家校;习惯;育人  School in the house is total to teach a per
期刊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例如乐器,图片、幻灯、录音机、电视、电脑、它们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供不同的刺激,控制直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以及视听方面来感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关键词】听觉媒体;音乐教学  On the music lesson the usag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Liu Hui-lin  【Abstract
期刊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音乐课可以采用电影故事、舞蹈、民间风俗、情境、相关知识及学生生活实际等进行导入。  【关键词】音乐;课堂;导入  Music classroom ducting six method  Zhao Jian-xin  【Abstract】All right into the classroom. Is a prerequisite for good musi
期刊
课题:五彩缤纷的塑料袋与环境保护  祖国是我们的美好家园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去保护、爱护她,使她变得更加美好。  现象及问题一:  现在,许多家庭为了方便、省事,都使用塑料袋。虽然塑料袋看起来很方便,但他的危害也是极大的。你们知道吗?  现象及问题二:  大家看一看,在我们的身边白色垃圾越来越多,小河里、大树上、街道两旁的小沟里,到处都是废旧的塑料袋。  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麻烦,像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