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诱导式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学习。这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就是要在授课时进行适当、适时的诱导。诱导式教学有利于整个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实现学习沟通与交流。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在教学当中要尝试运用诱导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直观思维活跃,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味地灌输信息知识,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诱导式教学,能够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习得,顺利推进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诱导式教学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1 设计情境,有效诱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用好诱导式教学。就诱导式教学来说,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诱导式教学在于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通过诱导式教学介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将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1.1 科学设计情境,诱导教学效果显著
  笔者在介绍电脑构造的时候,进行诱导式教学,通过设计提问情境,有效诱导学生习得知识。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都有电脑吧,谁能说说电脑主要由哪些部分构成?”学生立刻开始议论起来,积极地举手回答。通过诱导式提问,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立马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他们争相回答。接着,笔者继续诱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你们说鼠标是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开始思考。接着笔者带领着学生细致地讲解电脑的基本构造,与电脑每一部分的重要功能。
  1.2 课堂教学的有效诱导,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通过设计提问情境、合理诱导[1],使得这节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增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电脑的基本构造,还知道了电脑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说,通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诱导式教学的巧妙设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了思维,促进了小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习得。
  2 层层推进,强化诱导
  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除了在课堂提问之中运用诱导式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之外,还要在提问中层层推进,深入诱导强化教学效果。
  2.1 诱导式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
  例如,笔者与学生讨论如何从网上下载文件的问题:“同学们,谁知道怎么把网上的电影下载下来?”学生踊跃回答,集中了注意力。笔者接着问:“谁能说一下从网上下载电影的流程?”这一诱导式的教学,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开始尝试运用抽象思维来回答问题,这对激发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学生的思路并不清晰,于是给予必要的诱导:“同学们,一般下载的电影文件保存在哪个盘呢?”这一提问,难倒了不少学生,也对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出一定要求,他们想知道问题答案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接着,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他们积极思考,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也解答了自己的疑问。
  2.2 强化诱导,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通过笔者的层层推进,强化诱导,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进行诱导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训练了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其信息技术知识更加丰富起来,增强了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这对其今后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获取将极为有益。
  3 合理提问,灵活诱导
  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来说,诱导式教学应该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是课堂的诱导也要注意灵活性。
  3.1 合理提问,有效诱导学生思考
  笔者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讨论网站的搜索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常接触的,但若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只是用课堂提问的方法,那么教学的效果是不会很理想的,可以说课堂提问的诱导并不够。笔者采取让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办法:“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搜索一下我们学校的网站吧。”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他们互相帮助,经过努力,都搜索到了学校的网站。
  3.2 灵活诱导,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笔者合理提问,灵活诱导,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仅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上机实践,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搜索方法,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4 结合多媒体技术,直观诱导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的其他科目课程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性的学科[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介入信息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直观理解,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而且能够大大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1 多媒体技术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笔者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就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直观领会。笔者通过诱导式教学,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的思维开动起来,诱导式教学成了启动学生思维的钥匙。通过诱导式教学,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之中习得信息技术知识[3]。笔者在教学生办公软件使用内容时,运用诱导式教学。笔者首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姓名在我的电脑上打出来?”学生在笔者的诱导之下,学习和表现得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学生在笔者的诱导式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注意力集中了,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知道了如何打字,如何尝试使用基本的打字软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对文档编辑的相关知识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4.2 直观诱导,教学效果倍增
  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思索,让学生开阔思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4],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5 结语
  总之,在进行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启发,通过诱导式的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得信息技术知识。通过诱导式教学方法的具体落实,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改善,从而助推初等教育教学效果的增强,促进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炜达.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198.
  [2]张翔.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3]薛荣粉,施英.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33.
  [4]宋方菊,张爱华.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分娩的50例盆底肌力损伤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近年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当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不但提升了铁路建设施工的质量,也提升了铁路建设施工
对一个句子进行扩写与缩写的训练,无疑是语言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缩句以文字尽可能少且达意为标准;扩句以不仅达意,且情感丰沛,情景如画为标准。若此功底出众,更有精巧的谋
[摘 要]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使其从更深层面理解课程的理念,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扮演研究者的角色,在课堂上采取研究的立场。教师自觉的研究也会使其自觉地反省和批判自己的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这些观点的形成反过来会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审视课程理念,这是一种质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成长;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实践路径  一、 范式转型:从教师
随着工程造价行业迅猛发展,与工程造价行业有关的工程造价软件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提高造价计算的准确性。因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它有效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直观呈现了优秀美术作品的神韵,营造了融洽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
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每天都要产生数据,很多数据引起了教师和管理者的思考,并成为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基于数据分析.提出的教学管理策略,增加了实证色彩
新媒体迅速兴起,占领了大片市场,无论是传播模式、呈现时间还是宣传力度都凸显明显优势,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认清广播电视
我国是教育装备生产大国,从事教育装备产品生产的企业多,市场巨大,需求旺盛。但我国却不是教育装备产品生产强国,
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在实际相变储热应用中至关重要。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可用于中温储热的D-半乳糖醇(69%(mol))/肌糖醇二元共晶相变材料,使用真空管式炉分别在46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