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材真实性,激发学习者自主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现行的”《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进行评价,指出教材真实性与学习者自主性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材的真实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并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综合教程》教材真实性学习兴趣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after assessing the authenticity of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 analyzes the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authenticity, textbook authenticity are important for learners’ autonomy in leaning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stimulating learner’s interest,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Key words】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AuthenticityAutonomyTextbook
  
  1引言
  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基础,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教材对于中国的外语教学来说,是外语教与学各环节中最主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能否显著的至关重要因素。(贾丽霞,2009(5):170)
  随着我国外语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目标随之得到提高,教学手段也得到进一步改革,这自然对现行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从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与外语课程全面整合的教学改革时期,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2007)强调学生作为知识接受主体,可直接通过教材学习语言知识和自行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要求教学在培养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选用与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以人为本,以交际为目的,注意选材和练习的真实性,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学术问题(夏纪梅,2003:125)。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的编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元素,教材内容体现真实性、实用性,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性是一种必然。
  2关于教材真实性
  真实性问题是近20年来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就倡导教学使用“包含书面及口头文字的真实材料”的做法。“材料的真实”是后来广为人们接受的“真实性”概念(Wilkins,1976:79)。然而,语言材料和教材的真实性在一段时期是真实性问题讨论的焦点。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材料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使用真实文本上面,而更多学者则强调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强调对真实材料的使用方法,认为课堂交际活动或学习任务近似生活才算真实。如Breen认为,“真实性”应涵盖四层意义,即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的真实性;对语言学习有益的练习活动的真实性及语言课堂所需再现的社会情境的真实性。(转引周树江,2007(6):134)。Guariento和 Morley也持相似的看法。他们从教学过程真实性,即理解的真实性及活动或任务真实性等视角深入探讨,提出任务真实性的四种看法,包括通过真正的交际目的体现真实性;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目标体现真实性,即教学任务必须与现实世界中的目标任务相关;通过课堂互动体现真实性;真实的活动或任务同样必须对于学习者具有真实性,使其能把任务真实化。
  之后,随着功能交际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真实性问题也从语言材料的研究拓展到了课堂活动、交际情景、社会文化因素等层面,结合教材内容、结构和交际功能,从学习者、交际活动与任务以及理解的角度进一步深入探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思想与语域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有意义、有规则的源泉——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国内学者从韩礼德的语境角度探究教学的真实性,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能够使学习者发展其“意义潜势”,能够根据语境在这个“潜势”中选择适合语境的语言,故语言教学的最佳过程是使语言语境化的过程,它能体现真实性的本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求真”是现代外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强调教学目标要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把学习和教师作为真实的交际对象。夏纪梅(2003)提出,现代外语教材力求实现目标的真实性、材料的真实性、练习(任务)的真实性和交际的真实性。有学者从功能教学角度指出“真实性”则是学习者通过语篇学习语言,即通过语言的语境化来学习语言。语言教学是帮助学习者实现这种语境化,通过语言和语境的互动来教授语言(张德禄,2004),使语言成为唤起学习者真实反应的刺激物。这就把真实语言与真实教学的关系彰显出来了。
  可以看出,无论是交际理论,还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功能教学法,对外语教学及教材都提出了“交际、语境”等相似的要求,使教学“真实性”与教材的“真实性”的理念相通,融为一体,为“真实性”问题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这不仅对教学设计有指导意义,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及教材编写结构的定位都有指导性的帮助。
  3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与教材真实性的关系
  学习者自主性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者对其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Littlewood(1996)则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并且把自主性学习的因素概括为①自愿性:通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维持自主性学习的愿望与动机。②自主管理:学习者自己决定或接受他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与进度,选择学习材料与方法,监测及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③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情况体现自主性学习的程度。④教师帮助:了解学习者的个性、需要与语言学习潜能等因素后,教师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⑤学习者相互帮助:学习者之间交流经验、方法,分享材料,合作练习,解决问题。⑥学习材料:学习者自选老师提供或推荐购买或借阅到所需的学习材料。
  综上所述,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已的学习负责, 根据自己的特点与需要决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设计并执行学习活动,监测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但是后来,由于自主性与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和心理差异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结合课堂教学探索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对自主性学习产生了新的理解,增添了新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Alex的观点,他(2007)认为,真实的材料能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迅速建立起自信,完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使用的转换。因而,适当运用真实语言材料将会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语篇、语用及交際能力,让学习者获取成就感受的同时,增强学习动机及自主性。Alex观点的可贵之处是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结合起来,辩证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学习自主性的研究推开了一个扇新的“窗户”,指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教学中,或者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中,真实反映现实与学习者需要的教学内容,往往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动机,进而优化学习效果。因为真实性的教材不是被用来“灌输”的,而是用来“刺激学习的”,刺激认知心理活动,引起学生者兴趣,引发思考,激发自主性(夏纪梅,2003)。教学实践表明,真实的材料、语境及交际任务与目的有助于学习者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到自我学习的经验及交流合作的成就感, 这与倡导主动学习、独立选择的自主学习理念相一致。
  由于教材的真实性体现其现实性、必要性、语境性及可操作性,它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向往会自然产生一种契合,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因此,概而言之,教材的真实性与学习者自主性之间存在着三种心理关系。①现实需要与学习必要的关系。真实教学内容会给学习者提示,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能用得上的。②需要学习与学得好的关系。教材、教学的真实性和情境性,给学习者营造一个真实的参与平台,创设实践机会,进而增进學习成功喜悦的感受。③学习的成效与学习自觉性体现的关系。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成效会对学习者的心理及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好的成效产生正面影响,反之亦然。这三种关系时刻处于动态的相互影响之中。教学真实性在提高学习者自信心的同时,激发自主性,从而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材真实性可为学习者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参与教学法与学角色的再分配,为学习者实现主动权创造条件。
  4对《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教材真实性的评析
  依据教材与教学真实性的原则,在反复使用的基础上,对此教材做些评析。评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目标、选材及练习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4.1编写目标确立的现实性。《综合教程》是200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工程”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是一套严格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顺应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全方位改革而产生,其最基本的理念是满足实现“重视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的需求;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核心理念,聚焦学习者,聚焦文本,强调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是学习者的因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让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产生感情,让调动起来的‘情’与教学过程中的‘境’实现交融。教材中所涵盖的主题都与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历程密切相关,注重文本中人、事、物以及作者论证、篇章结构及文化背景等整体性的理解与鉴赏,让学习者通过全身心的体验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秦秀白,2008)。
  从上面的“聚焦学习者”和“聚焦文本”两个“聚焦”看出,该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值得称道的。这个理念的核心意义集中体现在:①教材要与现实相结合,反映现实,与时俱进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②提倡“以人为本”,把学习者当作活人来教,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③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主张用教材真实性来激发学习者自主性,概括地说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让学习者自我潜能得以开发。
  《综合教程》教材编写目标的确立以外语教学目标及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了集传承有创新的目标取向,具有真实性特征。其目标的真实性在于“人本关注”,即通过个性化、自主式的模式来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习者个性发展,为学习者“提高综合文化素质”选择教学内容及构建教材,以适应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一致需要。比如,在单元结构上,从Get Started,Listen & Respond,Read & Explore到Optional Classroom Activities,从Enhance Your Language Awareness到Enjoy English,所有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都围绕一个让学习者感到熟悉的、与自己相关而又能直接参与的特定主题展开。通过主题,他们或是自我思考,或是集体讨论,以观点交流、互动学习等方式将自己融入语言活动的过程中,体察语言,默识和吸收语言,最终实现五项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运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内容设计方式很适合学习者的需要。
  4.2教材内容选择的真实性。在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是目标与方向,教材(或文本)的真实是途径与手段。通过真实的文本创建实现学习者自我的真实氛围和条件,通过语言素材构建的“英语世界”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者的心智活动和所学内容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学习者的人格发展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培养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从英语教学角度而言,真实的材料是指社会上流通的、人们日常接触到的诸如报刊文章、新闻报道、电视录像等语言材料,其题材、体裁丰富多样,涵盖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习者能从中接触并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和规范英语,感觉到所学语言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符合现实的交际需要。让我们将《综合教程》1至4册的内容按题材、体裁和作者特征做分项统计,请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材中的文章几乎选取于美国原版素材,且为海伦凯勒、欧享利等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政治家等之作品为多,体裁丰富多样,题材涵盖从成长、学习、友情、爱情、道德、家庭及社会关系、社交工作、成功励志、健康娱乐、人与自然等人生历程中的各方面,其中关于学习、人格形成与发展、心理情感的文章分别占15.62%、25%、15.62%,累加共56.2%。这些内容都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学习内容能将学习者的心智活动激活起来,让他们真实地感受与体验文章作者的思想、情绪与态度,进而受到激励与鼓舞,增加信心与力量,最终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
  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人们学习语言时的认知状态严格受语言的形式、质量及价值所制约。一个好的语言题材会感染人,无论是作者的思想还是语言本身,都将使人记忆深刻。一项相关的调查表明,85%的教师对《综合教程》的内容结构是满意的;将近90%的学习者表示喜欢这样的教材内容。
  4.3练习/任务设计的务实性。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指社会交流所需要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的诸如交换意见、叙述、评论、解释等语言交际活动。学习中,练习的真实性主要指练习具备语言价值、现实意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教程》对练习或学习任务的设计始终遵循这个原则,各种类型的练习设计都体现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每单元都以Get Started的集体讨论形式开始,一下子就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主动思考、自主参与的“使命感”。以第三册第一单元的Friendship为例,Get Started由“你与朋友们在一起时常做什么?”、“喜欢交怎样的朋友?”与“朋友在生活中是否必需?”等三个问题展开,这些问题真实简易,贴近实际,非常生活化,与学习者息息相关,无需解释和说明,他们都会有话可说,有事可辨。之后的“名人语录”、“Listening and Respond (听与回答)任务一”及课文阅读后的“Voicing Your Views”(发表见解),一环扣一环,有信息输入,又有信息输出,无不紧紧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让学生在一系列相同主题的活动中自由交流思想,自发激发兴趣,自主拓展语言运用空。同时,“Theme-Related Writing”(主题相关写作)环节的设计也有别于以往教材中只给出作文题目的做法,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情境。学习者除要求写文章外,还可以虚构人物角色,自命写作主题,自由拓展地写其他类型的作品,目的是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技能完成的写作任务,彰显语言输出的现实性及真实性。
  练习/任务的真实性还体现在交际的真实性上面。真实的交际,包括获取和理解信息、表达个人意愿,是技能的运用性活动(skill-using activities)( Nunan, D. 1989:62)。从以上有关任务真实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名人语录、听力输入、课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集体讨论、观点交流及写作任务都符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做到“以人为本”,把学习者当作有思想、有情感、有社会性,有文化性,有创造性的人来教,而不是视为“知识的接收器”或“语言操练机器”,真正显示出在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一道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教学内容与真正教学相结合的本质。
  5结语
  教材也是教学的平台。要使教学改革良性深化,教材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因为教学实践已经揭示,真实的教材是实用有效的好教材,它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愿望,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外语教学呼唤真实性教材;外语学习者喜欢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的编撰者以“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编写出体现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有特色、高质量的教材,提升了教材真实性,为外语教学改革作了一件好事,是为最终实现《课程要求》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的一种给力。
  参考文献
  1A lex G.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authentic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2007(40):97~118
  2Wilkins,D.Notional Syllabus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Press,
   1976:79
  3Nunan, D.Designing Task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62
  4贾丽霞.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和发展趋势[J].呼和浩特.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5):17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7
  6秦秀白.聚焦学习者聚焦文本——“新世纪大学英語系列教材
   《综合教程》”简介[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3
  7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3
  8张德禄.韩礼德功能语言教学思想探索[J].北京:外语教学,
   2004(5):18~19
  9周树江.论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原则[J].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7(6):134
  (课题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双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桂教高教[2008]151号2008C022))
其他文献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新课标,是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向过程要方法,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6、7的时候,学6,老师交给你一个方法,狗尾巴。不管你是
期刊
“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虽然有很多学校做过一些努力,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而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畏难情绪,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念头,或者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够及时指导他们逐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身心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或睡大觉,他们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外又没有人辅导,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时间来进行英语
期刊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的主导下,为加强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通过分层设计、化难为易,设疑新颖、激发情趣,抓住契机、设置问题,变直为曲、引人入胜,拓展延伸、培养思维等灵活多样的提问策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使教学形成多向互动的开放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提问 有效性 方式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期刊
【摘要】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学 师生 交往 和谐    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通过交往,重建人道
期刊
如今的教育,不是为了教学生取得多少分,而是为了教育他们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要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动向,孩子都好玩,我们那一代也一样,所以对于贪玩的孩子不要一味的批评,而是要让他们懂得爱好运动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靠这个求生,引导他们正确的分配学习和运动的时间,搏击长空的能力,却不能引导他们怎么去走自己的路,他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要教育好这一代人,需要静下心来研究他们,真正做到
期刊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应强化学生学情的分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优化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应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的程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指路灯,是落实教學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1强化学生学情的分析是依据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
期刊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1解读无限  如对传统寓言故事《龟兔赛跑》的解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版本:骄傲使人落后……中国学生眼里的《龟兔赛跑》。随机调查了三年级、五年级各10位学生,大部分学生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