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性研究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催生了高校兼职教师队伍。人才合理流动,社会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既是个人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体社会效益的重要举措。要从个人效益最大化和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出发,转变人才管理思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高校兼职教师的认证和聘请制度,制定合理的劳动和人事管理制度,构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从研究漂移这一视域来观照学术职业定向,可以看到学术职业传统上统整的价值取向面临危机,并与真实境况形成了巨大沟壑,导致大学教师职业定向时的焦虑、冲突以及学术职业自身的紧
遵循学生成长轨迹,是大学德育走出困境的现实路径。本文试图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分析大学德育的主要内容:跨入大学校门讲理想道德,迈入大学生活讲人际道德,走入职业领域讲职业道
中国高等教育的“211工程”,不同于原先的重点高校制度,对地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一这些效应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目标定向、社会声誉等方面。
最近几年,高校毕业典礼的主题呈现出平民化、生活化趋势。"根叔"、"吴阿姨"走红网络事件所带来的平民教育和爱的教育,说明了大学教育既要根植于生活,也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大学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存在着偏差,科研成果成为评价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核心指标。本文将其归纳为教师评价的四个悖论,即大学功能的多样性与评价指标的单一性、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培养和造就名师名家的重要性,客观分析了培养和造就名师名家的现状和困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提出了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进高职院校名师名家培养
大学组织内部机构在两个层面的约束下生成:一是价值取向层面,表现为学院机构的育人取向、科研机构的学术取向、管理机构的服务兼效率取向;二是原则层面,机构生成原则体现为分工原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和载体。本科教学实践需要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纲领——“作为过程的教学”——来克服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在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要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号召指明了新时期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方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发展程度与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的职业人文教育质量与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的人文素养,成为高职院校强化人文教育的关键。鉴此,高职院校应培养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