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夺后周,不是驸马的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周世宗是个很不错的皇帝,用史官的话说,他的“英武之材可谓雄杰”,他的虚心纳谏、用人不疑就是所谓典型的贤主作为。可是,这个贤主也有缺点:猜忌心很重。他猜忌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表妹夫、后周驸马张永德。
  原来,周世宗柴荣不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儿子,是内侄。郭威当皇帝前,是后汉隐帝的枢密使。汉隐帝不信任老臣,准备派人杀掉在外征战的郭威,郭威无奈,只得起兵造反。汉隐帝知道消息后做得更绝,把郭威留在京师的家属全部诛杀。郭威的江山還未打下来,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两儿三女中只有一个女儿逃得性命,因为她当时已经嫁人,而嫁的就是名将张永德。
  郭威打下京师,坐在皇帝宝座上往旁边一看,长叹一声,眼泪双流,自己虽拥有万里江山,却没有男继承人,只好把唯一的女儿封为寿安公主。按理说,皇位将来就得交给女婿张永德了。
  张永德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储君人选。首先,他品德好。年少时,他的母亲被父亲休掉,家里添了个后妈,张永德竟然把继母当生母来侍奉,成为著名的孝子,赢得大家的一致称赞。其次,他聪明能干。当初郭威起事的时候,张永德并未跟在郭威身边,而是带着老婆寿安公主在潞州转悠。汉隐帝为赶尽杀绝,特意给潞州统帅下了一道密旨,让他直接把张永德给杀了,永绝后患。张永德听到消息,知道逃不掉,马上跑去拜见潞州统帅,告诉他:不能杀掉自己,而是应把自己先关起来,因为自己一旦被杀,潞州统帅一家也就完了。
  潞州统帅吓了一跳,忙问为什么。张永德解释道:“我的老丈人起兵造反,最后如果败了,汉隐帝再下令杀掉自己也不算晚;如果我的老丈人胜了,知道女儿女婿被杀,岂能饶过你这个潞州统帅?”潞州统帅觉得有理,连连点头,让人将张永德严密地看管起来,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不久,郭威起事成功,一切果然如张永德所料,自己和寿安公主转危为安。
  就在后周朝野都看好张永德,觉得他很有可能会接过老岳丈的权杖时,郭威却玩了一招大逆转:他没有选张永德做太子,选的是自己的内侄柴荣。
  郭威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是靠着老婆柴氏的支持。虽然柴氏早逝,可郭威仍追封其为皇后,时时记着她的好,还很照顾她的家人,让柴荣当太子便是报恩之举。其次,柴荣自己也很有本事。他从小就随着姑姑柴氏生活,郭威把他当成了亲儿子抚养,柴荣长大后,习武读书,才能卓越,很得郭威的信任。他当太子也算是顺理成章。
  至于驸马张永德,只担任了殿前都指挥使、泗州防御使这两个军职。好在他心胸开阔,上班兢兢业业,下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当不当皇帝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但柴荣很在乎这一点。他登基为后周世宗之后,很不放心自己的这个妹夫,时刻提防着他,生怕一不小心,到手的香饽饽会被张永德夺去。张永德也知道这位大舅子的心病,生怕周世宗找茬杀掉自己,所以平时在朝中处处谦让,处处恬退,到了上阵的时候则作战勇敢,想以此取得周世宗的好感。
  在高平之战中便是如此。
  高平之战对周世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周世宗刚刚登基,北汉皇帝认为这是一个侵略的良机,便带着自己的军队,又向辽国借了一些军队,雄赳赳地打了过来。两军对阵后,看见周世宗的军队人数少,北汉皇帝得意地说:“朕带着自己的士兵就可以搞定后周軍,何必要找辽国借兵呢!今天朕不仅能把后周军打得满地找牙,也能让辽人对朕的实力心服口服!”说完,他马鞭一挥,号角齐鸣,向后周军发起进攻。
  后周军的两个先锋见状,吓得双腿打战,转身就逃,后周军心随之大乱,甚至有千余名步兵解下盔甲,高呼着“万岁”投降了北汉。周世宗急了,拔出长剑,冲向北汉军的枪林箭雨,亲自带着亲兵去督战。危急时刻,张永德和麾下的赵匡胤带着精锐部队拼死冲锋,士兵无不以一当百,打得北汉士兵望风披靡。
  北汉皇帝一见情况不妙,原来的雄心顿时化为云烟,乔装成普通士兵,骑着辽国送的黄骝宝马,带着一百多名残兵败将使劲儿逃跑,抄小道逃回了太原,以后再也不敢进攻后周了。
  凭此一战,周世宗奠定了自己的英主地位,从此朝内朝外再也不敢轻视这个年轻人了。也因为此战的胜利,周世宗才得以大展拳脚,开始实现振兴经济、统一天下的抱负。而此战的关键人物张永德和手下的赵匡胤也都得到了周世宗的封赏。
  张永德升任殿前都检点,并兼任武信节度使;至于赵匡胤,因为张永德特别夸奖他智勇双全,周世宗便提拔赵匡胤当了殿前都虞侯,并兼任严州刺史,成为周世宗最重视的年轻将军。
  这时,周世宗、张永德和赵匡胤都没有想到,这个任命会导致后来的巨大变故。
  高平之战结束后,周世宗充分认识到,士兵多了也没用,必须是精锐的才行,否则到了大战的时候,有一个士兵胆战心惊、转身逃跑,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军队溃败。而且,当时100个农夫缴纳的税费也未必能养活一个士兵,爱护民生的周世宗觉得,没有必要竭尽民脂民膏来养活那么多“无用之物”,便让臣子们不必再劝谏,而是直接下令,要求必须对士兵们经过筛选,尤其是守卫皇帝的殿前精兵。
  筛选条件是:武艺不精的不行,身体不壮的不行,为人不诚实的不行。筛选工作就安排给了他的亲信、在高平之战中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赵匡胤。周世宗认为,赵匡胤功夫高,提着一支杆棒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由,而且赵匡胤是自己提拔的,用着放心。
  赵匡胤接到圣旨后,每日忙碌着筛选士兵,和大家一起切磋功夫,练习武艺。不久,他就挑选出一支极其精锐的军队,交给了周世宗。周世宗将这支精锐编入殿前军,由张永德带领。而后周军队经过大筛选,战斗力也变得特别强悍,攻坚克难无所不能,史书赞其“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总之,都是层层选拔、精心训练的结果。
  周世宗的手段很高明:士兵们的技能有了提高,前途也就有了保障,他们自然会对选拔、训练自己的赵匡胤感恩,可赵匡胤不是他们的统帅,张永德才是他们的统帅,可张永德对他们没有恩惠。如此一来,士兵和统帅不是一条心,自己就可高枕无忧了。   可惜,手段虽然英明,周世宗却不知道,他给了赵匡胤挑选士兵权力的同时,也膨胀了赵匡胤的野心,以至于赵匡胤悄悄滋生出了一种“彼可取而代之”的心理—在五代时期,将军们几乎都抱着同一个野心,想着“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赵匡胤也不例外。
  所以,殿前禁军成立后,赵匡胤一直躲在暗处,悄悄望着殿前都检点这个位置,琢磨着自己怎样才能上位,从而离皇位更近一步。他在暗中细致地观察了许久,将周世宗的心思猜了个十足十—周世宗忌惮自己的顶头上司张永德。他便想烧一把火,把周世宗和张永德的矛盾搞大,自己才好出其不意地火中取栗。
  不过机会并不容易获得,张永德一直比较谨慎,没什么把柄好抓,况且张永德与赵匡胤平时相处得也不错。赵匡胤结婚时没多少钱,还是张永德慷慨解囊,拿出金银财帛来资助赵匡胤。但在诱人的权力面前,赵匡胤还是在幕后积极运作起来。
  由于军队强悍,国内经济也搞得很好,周世宗打南唐、败北汉、克后蜀,寰宇之中几乎没有对手。然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举师北伐,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以便早日结束战争、统一中原,让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于是,在显德六年(959年),汴京天气乍暖还寒,桃花未开、柳条刚柔的时节,他再次披上盔甲,亲执干戈,带着精锐进攻辽国。
  后周軍队经过几年的战斗洗礼,如一把锋利的剑,一路兵不血刃,战果辉煌,在山草未出时就已经连收三关三州,共17县。面对此情此景,周世宗慷慨激昂,在行宫宴请诸将,准备一举拿下当年石敬瑭割让出去的中原领土。可由于劳累过度,几天后,周世宗就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无奈之下,后周军队只有班师回朝。
  班师途中,周世宗坐在车内一边咳嗽一边审阅奏章,突然在文件袋中摸到一块硬物,抽出来一看,竟是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五个字:“点检做天子。”
  这是谁写的,又是谁放的?
  周世宗首先怀疑的就是和自己一起出征的张永德。张永德是殿前都点检,是自己妹夫,更是郭威的亲女婿,和自己相比,张永德更有资格做这个天子。当年后唐明宗死去,其养子当了皇帝,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就勾结辽军,逼死新帝,建立了后晋……难道历史又要重演?
  回到朝廷,周世宗带病上朝,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免除张永德的殿前都检点职位,夺去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宰相的虚职,让他这个武官干着文官的事,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又将殿前都检点顺手给了自己的亲信将领赵匡胤。
  然而,那块木牌到底是谁放的?后世史学家几乎都认为是赵匡胤放的。
  赵匡胤在高平之战后踏上了一条建功立业的辉煌之路,跟随周世宗征战淮南,屡败南唐名将,屡下南唐坚城,后又随周世宗征战大辽,战功赫赫。如果周世宗活着,赵匡胤的前途也就是后周将帅而已了;但是周世宗突然病入膏肓,而储君年幼,也就是所谓的“主少臣疑”局面,赵匡胤心里便有了想法……有了这块木牌,本来就忌惮张永德的周世宗一定会炒了张永德,等周世宗再次选将时,无论从自己和禁军的关系还是从军功的大小,殿前都检点这个关键职位都非他赵匡胤莫属。
  事情果然如赵匡胤所料。周世宗很快去世,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于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由于他自己是这样发迹的,所以整个宋朝都采取虚外实内的政策,结果始终处于对外战争的挨打地位,最终王朝覆灭了—当然,这时的赵匡胤还看不到这么远,他只是非常得意地保持了和张永德的关系。
  不明真相的张永德替赵匡胤背了黑锅,所以张永德在宋朝一直过得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大权,但地位颇高,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对他都非常礼遇,赵匡胤请他入宫吃饭,从来都是尊敬地叫他“驸马”。如果张永德能预知后周亡国和自己有这样一层关系,不知他当初還会不会举荐精明能干的赵匡胤呢?
  编 辑/葡 萄
其他文献
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  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
吴用自号“加亮先生”,颇有几分自比诸葛亮的意思。但吴用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在东溪村做民办教师,根本没有诸葛亮那样“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的志向,最初只不过是想劫生辰纲,发一笔横财罢了。  后来,吴用上了梁山,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诸葛亮身卧隆中之时就早已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绘好,并提出了以西蜀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而吴用根本没有这样的纲领性方略,连类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从大处着眼
“瓦萨·普利荷达(欧洲著名小提琴家)的妻子阿尔玛·罗斯在营地,她需要一把小提琴。”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内一位“死囚”的请求,被工头口传到营地办公室。这对于正在筹建女子乐团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小提琴很快就被送到阿尔玛手中。自此,每天营房上锁后,便是地狱中的狂欢节,狱友们载歌载舞,甚至还走起“时装”秀。  阿尔玛出生在德国一个殷富的犹太人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是维也纳爱乐团的首席指挥官。在阿
张于湖紧赶慢趕,行至半山那座道观时,已是掌灯时分。夜色朦胧中,“女贞观”三个大字映入张于湖的眼帘。没容他细思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道姑已经热情地迎出来。他被安顿在观中西厢房内。  此时月已升空,山风过处,满山松涛阵阵。不读书,可就白白浪费了这个好风良月夜。张于湖整顿完毕,于行囊中抽出一本书,就着窗前一豆灯火读起来。就在这时,一阵琴声从观中某个方向飘来,泠泠如山泉叮咚,潺潺如春雨绵绵,伴着满山松吟与月
1853年,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出版了自己的长篇作品《荒凉山庄》。在狄更斯的笔下,邪恶的废品收购商人克鲁克以莫名的自燃结束了生命。为此,狄更斯遭到了社会名士的炮轰,称其宣扬迷信。在那个时代,人体自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18世纪,英国的《伦敦哲学学报》上刊登了一份关于人体自燃的调查报告:1731年,62岁的伯爵夫人班迪吃过晚餐后,在女仆的陪同下回卧室就寝。翌日,女仆惊恐地发现班迪被烧得只剩下部分头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原因是西都(即镐京,今陕西西安)破败以及被戎狄盘踞。但事实上,周平王东迁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西都虽破败,却没有到要迁都的地步。相比洛阳,西都是周朝的发祥之地,历史更为源远流长。虽然在周幽王末年,此地发生大乱,但其在周朝人心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忽视,周平王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其次,戎狄盘踞也不是主要问题。那时的戎狄多以游牧为生,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迁徙无常,戎狄当时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徐海一带从四五月份开始连降暴雨,以致农作物歉收,盗贼蜂起,饥民遍地。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临危受命,负责督促江苏的大小官员投入赈灾。  但端方很快发现了这个官僚系统的不靠谱,直至十月份,仍有“徐海饥民纷纷外出,由于地方官办赈不尽得法,而义赈各绅又未赶到之故”。对办理义赈极有经验的盛宣怀于是建议端方:命令地方官效仿义赈(民间赈灾)的方式救灾。官赈虽然在资金上得天独厚,但赈灾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你好吗?你如今在哪里呢?  我常常想起你,你平常说话笨嘴拙舌,但每当有人跟你谈心时,你情商、智商“爆表”,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你是值得大家依靠的肩膀,这肩膀不硬也不软。  我们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可以算是“不打不相识”。我们一起坐在学校医务室里包扎伤口,看着对方滑稽的状态哈哈大笑。我真的很高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遇见了你,就像舒克遇见了贝塔。  你从初一时的淘气包成长为初三时
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与曹操私交甚笃,曹操曾握着他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然而,《三国志》中记载:“魏国既建,(程昱)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所谓“争威仪”,大概就是攀比排场,或争执于排名、座次之类的东西。可能是某次开会,工作人员把中尉邢贞的座位安排在卫尉程昱之前,程昱一看,火了,当场大骂起来,破坏了会场的和谐友好气氛。大概那是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程昱的闹腾影响很不好,因此受到了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牛诗人,屈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首先,屈原的故事是很多名人写诗的素材,比如李白、杜甫。  李白、杜甫当年写诗的时候,就像如今的小学生写作文喜欢引用爱迪生、牛顿的故事一样,特别喜欢举例子。那一年,李白要写一首诗,叫作《江上吟》。和小学生写作文的套路一样,他先写了一番风和日丽、波平浪静、祖国山河多么美好的景象,然后开始举例子了:“屈平(屈原)词赋悬日月……”  瞧,李白就像小学生请出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