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体制及常态化建设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通过探究成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体制,了解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常态化的积极作用,思考如何更好的进行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
  关键词: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项目化;时长认证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不断引导、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青年興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则是属于青年的一个庞大群体,正因为志愿服务是几乎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体现的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财富,更体现了人民思想意识的进步。所以身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同时可以丰富第二课堂生活,争做新时代青年。
  一、成都市高校志愿组织的体制与特点
  随着志愿文化的不断深入人心,成都市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机制,在探究高校志愿组织体制时,主要对服务时长认证、专项服务队、项目品牌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服务时长认证
  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认证是指大学生在相应平台成为注册志愿者,每次参与志愿服务后会得到一个时长的认可,从而累计的时长为志愿者服务时长。成都市各高校的要求不同,每学年结束后会对达到一定小时数的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或表彰,像西南交大、川大等高校志愿服务时长与第二课堂学分直接挂钩。另外,近年来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各高校将服务时长认证与app、公众号等平台结合起来,像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就是在“志愿·四川”app上面进行志愿者的注册、服务时长的认证等。比如“锦官城”等公众号也为更多的同学提供了参与志愿活动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招募,可以自行报名参与志愿服务。这是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的一种方式。
  (二)专项服务队
  专项服务队是指在进行志愿服务时,由于类型繁多,为加强对专项志愿者组织的分层指导,对众多志愿者进行分类管理而提出的一种方式。高校通过成立专项服务队(如:关爱儿童志愿服务队、支教志愿服务队、社区服务志愿服务队、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等),由专门的组织去完成相应的志愿服务。因为志愿服务进行了专项化分类,各高校充分利用其优势,使志愿者队伍结构“梯队化”,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效果“多样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完善志愿者队伍章程、活动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
  (三)项目品牌化
  伴随发展,在志愿服务活动满足基本需求后,社会对高质量、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有了更多的需求。近20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志愿活动项目化的趋势,对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项目化管理,各高校也树立了自身项目品牌。
  (1)项目化管理的发展
  项目化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下,运用系统的方法,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尽可能高效的完成预定目标。这一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漏洞,防止志愿服务活动出现由于信息交流不畅通而出现的重复式开展。
  (2)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策略——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首先进行项目征集与申报。明确申报对象、活动类型,提出申报请求,设定项目类别,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或个人根据立项指南撰写项目投标书,集中申报。为了保证项目立项的顺利开展,还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与立项确认。项目管理委员会需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初审通过的各志愿项目进行分类评审,并确定其立项的项目类别,根据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在项目的到立项后,要对项目团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最后就是关于项目的验收与评比。在项目开展周期结束后,立项发起方邀请专业教师担任评委对各项目进行成果验收,并开展表彰、宣传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作为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加强科技含量,做到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化、规范化、品牌化”理念,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形象。
  二、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
  (一)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积极作用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提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时代新风正气,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发挥着改进社会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它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本身就是从身边做起,做一些看起来很平凡却是很有作用的事情,可能很微不足道,精神却很伟大。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志愿者也传播了文明,传播了追求、责任和理想,传播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精神。二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人由于激烈的社会竞和在强烈的物质欲望中迷失了自我,人际关系越来越趋向于”沙漠化”。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关心的社交机会。三是促进社会进步。青年一代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方向,他们是实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创造者和先躯者。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行列中来,让其从中获得或加强已掌握的学识和能力,从而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青年志愿者活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都需要青年志愿者亲身投入,发挥自身的特长和能力。所以青年志愿者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参与志愿活动中学会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另外,鼓励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也是充实大学生活的一种方式。青年志愿者利用空暇余时间,参与不志愿服务工作和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还可以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亦可以让自己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观念。不仅如此,参加志愿活动更是一次学习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增加个人的课外知识,服务时可接触未知的事物,学习未知的东西。此外,除了可以帮助他人,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交际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还可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利于价值观的改变,使个人能充分认识如何发挥自身的价值。掌握协同工作的方法,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和解决冲突的办法。此外,志愿者将参与志愿活动时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更加完满。所以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但这一点往往被部分青年志愿者所忽视或错误理解,更有一部分青年志愿者抱着错误的心态,抱有过多的功利主义,从而影响了志愿工作的开展及顺利进行,也影响着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延续,更影响了志愿者事业的良性的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自身和志愿服务活动均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青志活动对于志愿者的价值意义主要通过培训、服务、交流、管理等活动去实现,必须加以重视,使得志愿者在整个青志活动过程中,有付出也有收获。   对服务对象而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适当的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服务对象是志愿服务的直接受惠者及价值体现者,因而对于服务对象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作用。他们可以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注入大量人类的真、善、美的元素,更能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人实际需要,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活动能够真正地解决实际困难,获得切实的受益。同時,更可以通过成功的服务范例,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去认识及接受志愿者服务活动。并且,帮助他人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
  (二)如何推进成都市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成都现在高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在问卷调查的800余人份问卷中,调查显示,有88.37%的同学参与过志愿活动,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只参与了1-3次,参与次数不多,且参与的志愿活动时间也大多集中在2小时以下。另外,调查显示,问卷这部分同学中,38.95%的同学所在高校没有针对于志愿服务的加分、激励等。由此可以了解到,同学们还是愿意参与志愿活动,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没有坚持参与志愿活动,加上高校志愿服务体制的一些影响,没有很好的引导大学生去参加志愿服务。所以,结合分析的成都市高校志愿服务体制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就如何推进成都市高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提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1)内部建设
  整合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共享平台,各高校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注册认证管理机制。第一,疏通高校内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公开渠道,有效整合资源,确保“想成为志愿者的同学有活动可做,志愿服务活动有足够的志愿者参加”。提高高校志愿者信息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注册、时长认证机制,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分类、审批的制度。第二,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机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志愿者在线注册和报名,实时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反馈志愿者服务情况,搭建志愿者供需与交流的平台。
  (2)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项目化管理机制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是计划、组织和实施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和依托,专业化的组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专业化志愿服务的出现,将志愿服务项目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发挥专业教师的力量,为项目的前期准备以及后期开展做好充分的铺垫。
  (3)打造志愿服务课堂,加强志愿服务技能培训
  志愿服务的质量是保证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应全面统筹安排,分类管理,不同专业服务内容不同,由专业老师对专项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设志愿者骨干培训课堂,实现互动交流。在培训方面,应该分设不同类别培训项目,主要分为常规礼仪培训阶段、专业技能培训阶段和岗前集中培训阶段,应注意培训辐射面以及志愿者接受效果,兼顾志愿者专业技能与学生组织文化培训,培养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制定志愿服务完整的培训计划。通过以上培训完成服务质量的提升,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4)建立志愿服务结队模式,拓宽高校志愿服务服务范围及服务渠道
  目前,大多数高校志愿者服务队依托于团委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范围单一,缺乏必要的可持续性。针对此问题,我们提出“结队”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或挂牌授旗的形式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知名企业、城乡社区、福利院、敬老院以及博物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共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其实现在成都市各高校都在积极结对中,如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开展“青春志愿爱在社区”的志愿活动,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一一对应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种长期的志愿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常态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5)建立志愿者激励和监督机制,完善的高校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
  高校志愿者服务本来是建立在学生意愿之上的活动,因此,为了保证志愿者服务活动高质量的完成,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成都市大多数高校已有了志愿者服务组织,也有一定激励和监督机制,但是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并且在具体细节方面的要求还比较缺乏。志愿服务活动不只是对社会的公益事业有益,同时对志愿者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从志愿者本身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来分析激励措施如何完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对志愿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成都市各高校相关单位应成立相关部门对志愿者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指导;其次,高校应该设立项目基金,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予以志愿者组织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活动正常的开展。
  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在团省委、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市高校志愿者是志愿者大军中的一支庞大的队伍,它兼具着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将志愿者事业专业化、常态化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梁永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推进战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2]蒋伟.项目化管理在高校公益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
  钟漫婷(1998—),女,汉族,四川自贡,本科,研究方向:信息工程。
  万燕(1999—),女,汉族,四川成都,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
  杨梅(1997—),女,汉族,四川巴中,本科,研究方向:会计学。
  曾维强(1996—),女,汉族,四川宜宾,本科,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2019年“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企业需求背景下,人们应当不断的完善高校教学体系,设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式的教学发展,本文将会针对企业需求的高校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企业发展;高校教学;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随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建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璀璨文明,流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古色古味的建筑元素,也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的光辉、灿烂慢慢的褪色,国家提倡文化自信,应该把传统文化给予发扬广大,特别是古建。本文试图在家具设计教学中,运用古建元素进行设计教育,以此引导学生熟悉、研究古建,把中国传统建筑予以发扬广大。  关键词:中国古建;文化元素;
期刊
摘 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新的科技资源,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本文就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子技术课程;应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去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许多及教育机构都在从事舞蹈教学的工作。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表演意识直接关乎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舞蹈作品的质量。近年来,学界也越来越关注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研究,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多而杂,大多数研究只是从方法上入手,没有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本文在承接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首先对舞蹈表演意识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两个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服装的舒适、保健、心理调适等诉求比较突出;同时,随着国家富强,越来越多的国人具备了文化自觉性,着装注重内涵,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将“文化”穿在身上。这其中,中国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尤其受到青睐。由此,循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探寻服装设计理念的创新应该是积极有效的。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探索服装设计创新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整合  一、前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企业的信息加工利用能力和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竞争力。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离不开企业信息决策层即CIO的正确规划与领导,近年来,随着企业CIO的市场需求增大,新时代赋予了CIO哪些新的职责,CIO也将面临何种新的挑战,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CIO;信息主管;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教育观念改革的浪潮下已经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的侧重点。而舞蹈教学又是学前教育的重点,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更应靠着更高的目标聚拢。所以,在此基础上,中职教育中负责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应该做到改变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的舞蹈教学工作。有鉴于此,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舞蹈教学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职高要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教学往往强调知识基础性、理论应用性、教学实践性、技术培训多向性。在以技术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环境下,提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更符合这一类学校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特色。本文,将针对课堂教学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目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着过分重视阅读,会话练习时间少的问题。同时,课堂上,倾向于用中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健康中国 2030”战略从实施以来,就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群,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形成了一种引领性的体系。但是,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中学武术的教学推行却停滞不前,造成了基层无法落实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十三五”计划的宏观调控下,对非武术专业教师教授武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先分析了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之后,分析问题,探究成因,探析出创新需求,最后结合实际
期刊
摘 要:中职院校的“礼仪”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希望借助情感体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不同礼仪的合理应用,切实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文章以情境教学法为切入点,对情境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礼仪”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职“礼仪”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道德现状发生了一定程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