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形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可以得出,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贯通工作既不是教育层次上的“学历嫁接”,更不是针对当前中高职发展现状的一时之举。在这一国家政策指引下,我们要有效和规范地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必须首先构建统筹协调、各层次流动顺畅、开放灵活的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体系,以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步伐。
  一、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的现状分析
  (一)可行性
  1.政府日益重视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政策的影响下,中高职教育贯通得到蓬勃发展。 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海南等地中高职教育贯通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中高职教育贯通工作,2015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综合教育改革方案(2015-2020)》中提出“支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五年制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在2016年1月16日湖南省首届中高职衔接职教年会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省将开展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高职实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将逐步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到2020年,高职院校对口招生人数达到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由此可以看出,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日益重视中高职教育贯通工作。
  2.管理贯通的合理性
  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顶层设计上是同向的,只是在培养人才的程度上有深浅区别;在培养理念上是同源的,都严格遵循着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产学结合型等培养理念;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上是同类的,中高职教育师资都需要“双师型”教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所需的教学设备类的软硬件设施都需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综上所述,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具有科学合理性。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协调统一的管理制度是中高职有效、规范贯通的保证,但由于当下职业教育各层次的分割管理,使得中高职在贯通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虽然在2011 年,教育部将高职教育划归职教司管理,在中央这一层面理顺了管理体制,但在地方层面,中职与高职仍然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尚未形成一体化管理体制,使得中高职教育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效率不高。
  2.教学管理沟通机制薄弱
  在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贯通的“3 2”或“2 3”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中高职院校处于不同地理区域,教学管理各自独立,师资交流平台有限,沟通只处于表层,没能进展到管理贯通的内涵及深层次的贯通上来。从社会影响来看,中职与高职两端脱节的培养模式已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办学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3.课程设置管理错位
  课程设置管理贯通是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贯通的核心。首先从理论上来讲,高职教育应在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对口专业设置课程,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但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沟通欠缺,各自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即使五年一贯制的“2 3”的模式当中,也暂时未出版相对应的由浅入深的五年专业学习的教材尤其是校本教材,致使课程结构错位更加严重,专业课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教育资源浪费。其次适合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的课程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宜进行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贯通,主要是一些长线、稳定的课程适合中、高职贯通,而一些变化太快,就业随市场变化波动的课程就需要通过校本教材的编订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但从现实操作层面看,大部分中高职学校并未有针对性地筛选和编订课程。
  4.学制管理欠缺灵活
  现行的学制管理模式有几种,一种是中高职分别独立学制,一种是一体化的如“3 2”的五年一贯学制模式,不管哪种模式,在学制管理的制度建设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学习时空上的弹性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致使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没有坚实的学制制度建设做基础,如空中楼阁,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从而也就导致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贯通质量的下降。
  二、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的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管理体系
  首先,在地方中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统一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改善多头管理的现状,避免中高职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简化管理关系,形成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的管理组织体系,从而促进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管理的贯通。其次,通过设立完善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贯通的第三方教育督导、评价机构,对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贯通过程中的管理体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监督、评价,促进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贯通的有效性、规范性。
  (二)健全符合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规律的教学管理机制
  1. 建立中高职贯通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为避免中高职在教学管理上的脱节,从管理组织机构上促进贯通高效、顺畅地运行,各中高职院校应联合成立由企业领导、校领导、教务、系部、专业教学团队五个层级参与的中高职贯通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制定中高职贯通工作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与措施,督导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二是统筹规划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定期召开中高职贯通教学研讨会,研究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和实施中高职与企业多方参与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贯通效益。   2.构建中高职教学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以 “合作共享,交融发展”为指导理念,一是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制度,以互利为原则,打破院校间封闭的办学模式,实现师资、设备、场地等各种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定期开展沟通活动,促进中高教育有机贯通,协调发展。通过沟通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彼此学校的教学情况有充分了解,对中高职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从容地应对中高贯通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须在中高职院校内部完善人事制度。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由海航集团主办,旗下有300多家成员企业,建议在集团中运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单位之间人事体制的限制,在集团内各单位统一人员聘任、职称评审和员工考核制度,将教师下企业锻炼和技术人员应有从事中高职教学经验作为岗位考核与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从而促使人才交流、共享更加便捷。三是健全培训制度,这包括教师实战能力的培养和技术人员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工作,提升其参与中高职教育交融贯通教育改革的能力。四是完善责任制度,明确行业、企业、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交融贯通教育方面的责、权、利,从而调动各方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每个环节能有章可循,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
  (三)设置一体化的课程管理体系
  只有做实课程管理贯通,才能推进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微观贯通与内涵发展。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管理贯通应以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为前提,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以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的五年制航空物流专业为例,第一,学院通过对海航集团旗下的大新华物流、海南航空、首都机场及扬子江快递、美兰机场、凤凰机场等航空物流企业进行航空物流人才调研,从其中找出适合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再定位五年制航空物流专业适合首次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是航空仓储配运类岗位与部分的航空货运控制类岗位群;第二,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联合海航集团航空和物流公司领导、职业教育学者、课程专家共同确定出航空物流的一般技能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不同培养规格和目标;第三,以航空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中、高职两个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借鉴国内外经验,系统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文化基础课方面,既能适应学生知识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技能训练项目方面,既要实用,又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存在交叉时要设计出层次差异,实现课程内容贯通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使课程管理体系达到最优化。
  (四)改革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制管理
  学制的贯通是中高职贯通的重要前提,影响着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以及整体的培养质量和效益。从目前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质量来看,很多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自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后,因为没有了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部分学生因为在初中时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学校后继续努力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普遍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甚至逃课和旷课,导致培养质量呈两个极端。针对这样的现状应从内因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给予适当的压力,故应建立升学选拔和淘汰的学制管理机制,对于一些特殊专业,在选拔时可以不淘汰,采用留级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相结合,这有利于五年一贯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完全学分制进行系统学习,也有利于五年一贯制中优秀的少部分学生通过弹性学分制脱颖而出,从而促使处于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促进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孟源北.中高职贯通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2]胡佳.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制度进程[J].职业教育,2014(10).
  [3]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至今,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就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方面.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学历的概念在逐渐淡化,就业不再只看一纸文凭。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对就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更多关注学历以外的职业软技能。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流等都可以成为超越学历的软实力。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市场的要求,高职学校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软
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语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飞速进步,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子技术课已成为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但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仅有初中文化基础,起点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也不理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他们感觉到课程的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因而无心学习,更谈不上学到一技之长。长此以往,学生学不到技术,于己于社会皆不利,有违我们中职学校的办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中职会计专业开设的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大部分企业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却没有设置统计岗位,统计工作基本由财务人员完成。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会计和统计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本课程共分为两大部分: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实务。基础知识部分重在描述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等;统计实务部分则是围绕实际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的填写与申报进行介绍。笔者主要就
文章从学生参与、双基延伸整合、视唱练习和欣赏教学相互渗透三个侧面阐述了小学音乐教学注重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为解决扩张规划图时某一时间步出现的互斥动作的延迟问题,引进了无序要求互斥动作和有序要求互斥动作的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给出互斥动作延迟算法.利用这一算法生成的规划图